新華社平壤10月29日電,據朝鮮中央通訊社29日報道,朝鮮導彈總局28日在朝鮮西部海域進行了海對地戰略巡航導彈試射。
報道說,改進型巡航導彈用于艦上發射,采取垂直發射方式。
多枚巡航導彈沿西部海域上空預定軌道共飛行7800余米,摧毀了目標。
導彈飛行時間超過7800秒(約2小時10分鐘),這一數據創下朝鮮巡航導彈試射的新紀錄。
長時間飛行不僅考驗了導彈的燃料效率與導航精度,更驗證了其超遠距離打擊能力。
假設導彈以亞音速飛行(約0.8馬赫,約980公里/小時),7800秒的飛行距離可達約2150公里,覆蓋范圍涵蓋日本列島、關島等戰略要地。
盡管朝鮮未公布具體射程,但結合其2023年試射中模擬1500公里軌跡的案例,此次試射或進一步拓展了戰略威懾半徑。
![]()
朝鮮勞動黨高層樸正天在觀摩試射時明確表示,此次行動是朝鮮“推進核武裝力量實用化”的重要成果。
他強調,通過持續試驗戰略攻擊手段的可信度與可靠性,朝鮮旨在“讓敵人對其能力有個正確的認識”。
并認為那是“戰爭遏制力行使的延續”。
那一表述揭示了朝鮮軍事行動的核心邏輯:通過技術迭代與實戰化演練,構建對潛在對手的威懾平衡。
從戰術層面看,海對地巡航導彈的艦載部署使朝鮮具備了從海上平臺發動遠程打擊的能力。
結合其2023年模擬低空核爆訓練的經驗(導彈在150米至400米高度爆炸),此次試射或進一步優化了核彈頭的投送方式與突防能力。
低空飛行可規避部分雷達探測,而長時間飛行則增加了敵方攔截的難度,形成“發射即威脅”的戰略效應。
![]()
縱觀朝鮮導彈的發展歷程,不僅有著鮮明的四個階段的躍升,更是一代一代科學家努力和匠心的結果。
1970到1980,是朝鮮導彈的起步階段,此階段朝鮮主要依托蘇聯和我國,引進了先進的技術,1984年仿制出了“飛毛腿”,具備初步導彈制造能力。
1990到2000年,是朝鮮的發展階段,此階段最具代表的是,1993年成功發射了“勞動-1”中程導彈,射程達1300公里。
為此后2006年的首次核試驗,奠定了基礎。
2010年之后,是朝鮮導彈發展的躍升階段,此階段實現了“八年四彈”跨越。
連續試射了“火星-12”(中程)、“火星-14”(遠程)及射程超8000公里的“火星-15”洲際導彈,可打擊美國本土;同步推進固體燃料導彈,提升反應速度。
2020年至今,是朝鮮導彈的現代化階段。
![]()
此階段,2025年試射了高超音速導彈,速度超5馬赫并具機動變軌能力,躋身世界前列。
此階段發展出了可攜戰術核彈頭的短程導彈,實現了“核常兼備”,同時固體燃料的洲際導彈“火星-18”,增強了隱蔽與機動性。
此次朝鮮最新的海對地導彈的試射成功,更加提升了國家的綜合防御能力,不由地使鄰近的韓國、日本備受壓力。
公開資料顯示,就在朝鮮最新海對地導彈試射成功后,韓、日緊急召開了高層會議。
日本防衛省表示正在分析導彈軌跡與性能,韓國聯合參謀本部則召開緊急會議評估威脅等級。
美國印太司令部雖未直接回應,但此前已多次強調對朝鮮核導計劃的“零容忍”態度。
我國外交部在例行記者會上重申了“通過對話解決分歧”的立場,呼吁有關方保持克制,避免采取可能加劇緊張的行動。
![]()
俄羅斯外交部也表示,朝鮮的軍事行動應置于“地區安全架構”的框架下理解,反對外部勢力借機施壓。
根據2025年最新公開信息,朝鮮導彈技術已躋身全球前十,但尚無法與美俄中等“第一梯隊”全面抗衡。
在個別細分門類(如中程彈道導彈、機動式固體洲際導彈、高超音速滑翔彈頭)可排到世界前五。
個別媒體甚至給出“全球第二中導大國”的夸張說法。
因為近年來美俄的多次失誤,尤其是美國近期航母艦載機在南海的墜海,再次讓軍事專家對美的實力產生了質疑,由此有專家對朝鮮的評價很高。
不過綜合來看,如果把“全球導彈技術”拆成射程譜系、彈頭種類、平臺多樣性、突防技術、量產與實戰部署五大維度打分,朝鮮大致可排在第6-8位。
![]()
正是因為朝鮮有著如此不俗的成績,朝鮮的每一個舉動都牽著國際社會的心。
尤其是朝鮮還是一個擁核國家,在美西方對其進行制裁,韓日對其虎視眈眈之際,更加增加了半島的危機。
而朝鮮之所以走到了今天,也不排除美西方國家制裁對其的反向驅動力。
長期以來,美國為了實現其在亞洲、東南亞的軍事布局,以及對韓國、日本的長足支持,對朝鮮進行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制裁。
而朝鮮為了應對,只有一個,那就是發展軍事力量以突圍。
于是便有了今天的“成績”。
然而,過度依賴軍事威懾也可能陷入“安全困境”,一方加強防御會促使另一方進一步升級,導致局勢螺旋式升級。
![]()
由此,國際社會需認識到,朝鮮的核心訴求包括解除制裁、獲得安全保證以及政權延續。
單純施壓難以奏效,反而可能激化對抗。
未來,通過“行動對行動”的原則(如朝鮮暫停試射換取美韓暫停軍演),結合多邊安全機制的建設,或為打破僵局提供路徑。
此次朝鮮的試射再次提醒世界,東北亞的安全穩定需要各方展現戰略智慧。
在技術競賽與外交博弈的交織中,如何平衡威懾與對話、安全與發展,將是決定地區命運的關鍵。
讀者們,關于“朝鮮試射導彈及發展軍工背后的深層邏輯”,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歡本文章,請分享收藏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