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國防部正在推進采購大批歐洲"流星"超視距導彈,準備給自家陣風戰斗機全面升級裝備。這波操作直接瞄準了中巴兩國已經列裝的遠程導彈,看來南亞的天空要熱鬧起來了。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要說印度空軍可是有輝煌傳統的。1971年印巴戰爭那會兒,印度飛行員靠著一手漂亮的近距離格斗技術,把機炮和短程導彈玩得出神入化。但現在時代變了,超視距作戰成了主流,誰能在更遠距離發現并擊落對手,誰就能掌握制空權。印度這次砸重金買導彈,說白了就是被逼出來的——巴基斯坦的PL-15E能打145公里,中國的PL-15射程超過200公里,還有PL-17、PL-21這些更厲害的型號,這誰能坐得住?
流星導彈確實是個狠角色。200公里射程配上沖壓發動機,全程高速飛行不說,飛行員還能在導彈發射后重新調整目標,這簡直就是空中狙擊手。現在印度空軍的36架陣風和即將到貨的26架海軍型都要裝備這玩意兒,擺明了要在印度洋和邊境地區建立空中優勢。想想看,要是真和巴基斯坦的殲-10C或者JF-17碰上了,流星導彈的性能優勢可不是鬧著玩的。
![]()
不過印度人也挺精明,光買進口貨不夠,自家研發也沒落下。阿斯特拉導彈系列從Mk-1到正在研發的Mk-3"甘迪瓦",射程從100公里直奔340公里而去,這進步速度確實讓人側目。特別是那個700枚阿斯特拉Mk-2的采購計劃,明擺著是要把國產導彈打造成主力裝備。更絕的是,俄羅斯還主動推銷R-37M導彈,提議在印度本土生產,這地緣政治玩得那叫一個溜。
這場裝備競賽背后,其實是整個印太戰略格局在重塑。印度這么拼命增強遠程空戰能力,一方面是要抵消中巴的空中優勢,另一方面也是在為未來布局。第六代戰機、人工智能、高超音速武器這些前沿技術,印度一個都沒落下。現在投入的這些導彈,很可能就是未來空戰體系的基石。
![]()
從區域力量平衡來看,印度這波操作確實會帶來連鎖反應。流星導彈對PL-15,陣風對殲-10C,這些裝備性能對比直接關系到未來可能的沖突結果。更重要的是,印度加強遠程打擊能力,不僅針對巴基斯坦,更是要牽制中國在印度洋的活動。這種戰略考量,遠比單純的技術升級要復雜得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