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容取材于網絡
中美第五輪貿易談判結束,特朗普本人已抵達吉隆坡,從現場發回的照片來看,特朗普眉開眼笑,心情大好,想來是對談判的結果十分滿意。然而,表象終究是表象,同一時刻,中美兩家權威媒體幾乎同時發文,發文內容讓賴清德當局如坐針氈。
《時代》周刊發文,稱賴清德讓臺灣成了“全球最危險的引爆點”;環球時報隨即援引該文章,怒批賴清德用魯莽的“臺獨”分裂行徑葬送臺灣的未來,走的是絕路。同時不被中美待見,鄭麗文真的說對了......
![]()
價碼變了
不得不說,曾經被視為地緣博弈中關鍵“資產”的臺灣,如今正迅速滑向一個經濟上被極限索取、輿論上被聯手孤立、戰略上被“風險管理”的尷尬角色。作為美國手中的重要“籌碼”,它的價值正在被白宮重新定義,而國民黨新主席鄭麗文此前的擔憂,似乎正在不幸地變為現實。
華盛頓對臺經濟策略的天平,已經明顯從過去的戰略扶持,傾斜向了赤裸裸的利益榨取。在特朗普的算盤里,臺灣不再僅僅是圍堵中國的棋子,更是一個能幫他解決燃眉之急的“資源庫”。這種邏輯轉換,來得又快又猛,讓賴清德當局措手不及。
![]()
最直接的信號,莫過于那份極不對等的關稅待遇。就在中美雙方表達積極評價、準備開啟“休戰期”的當口,美國卻在7月31日簽署文件,將對臺關稅暫時調整到了20%。這個數字遠高于日韓等其他盟友,其中的親疏遠近,不言而喻。這記響亮的耳光,讓島內輿論炸開了鍋。
更讓臺灣感到寒意的是,特朗普政府毫不掩飾地要求臺積電等核心產業,將技術與生產線轉移到美國。這已經不是什么“保護”臺灣的友善姿態,而是要將臺灣最引以為傲的經濟命脈,牢牢掌握在美國自己手里,確保其在全球芯片供應鏈中的絕對霸權。這是對臺灣核心利益的直接掏空。
![]()
面對這一切,島內民眾充滿了憤怒與疑惑。網民們紛紛質疑,在那場高度保密的談判中,賴清德當局究竟做出了何種未公開的讓步?外界普遍懷疑,臺灣可能被迫在防務等敏感議題上與美國進行了捆綁交易,才換來這份代價不明、收益卻極其有限的“城下之盟”。
中美媒體罕見合唱
如果說經濟上的壓力是組合拳,那么輿論上的“鉗形攻勢”則更具殺傷力。一場極為罕見的跨國媒體“合奏”,清晰地向外界傳遞了一個信號:在管控“臺獨”風險這個議題上,中美找到了共同點。
![]()
就在吉隆坡會談初步達成共識之后,美國權威的《時代》周刊突然刊文,將矛頭直指賴清德,批評其“魯莽”,并毫不客氣地將臺灣稱為“全球最危險的引爆點”。話音未落,中國的《環球時報》便迅速跟進,引用了《時代》的觀點,對賴當局展開嚴厲批判。
這種同步伐的定性,如同一次精心編排的輿論合圍。對于長期試圖討好美國、將“親美”作為執政合法性來源的賴清德當局而言,來自“友邦”媒體的批評,遠比來自對手的抨擊更讓人難堪。這直接動搖了其執政策略的根基,讓其過去種種示好美國的舉動,都顯得像一場自作多情的笑話。
![]()
這種輿論上的意外合流,其信號意義不言而喻。它表明,在兩大國眼中,賴清德當局的言行已經開始觸及美國的核心利益,成為了破壞區域穩定、妨礙大國關系緩和的“麻煩制造者”。這也預示著,一旦賴當局繼續扮演“危機制造者”的角色,美國隨時可能收回對其僅存的口頭支持與政治背書。
說好的保護傘呢
在更深層的戰略層面,美國正悄然從過去的“戰略模糊”與口頭承諾,轉向更為現實和謹慎的“風險對沖”。其核心目標變得異常清晰:無論如何,要避免因為臺灣問題與中國爆發正面沖突。這讓臺灣所依賴的安全保障,變得愈發虛無縹緲。
![]()
這種風向的轉變,早已在美國精英階層內部醞釀。以頂尖智庫蘭德公司為代表的戰略界,已經開始公開發布報告,建議美國政府承認中國在近海的實力,建立共存秩序,甚至明確表態“不支持臺獨”并支持中國的“漸進式統一”,這反映出美國戰略決策圈對華認知的一次深刻迭代。
特朗普政府在實際行動上的遲疑,更是印證了這種疏離。一項旨在增加對臺防務經費的法案,至今未獲總統批準,讓所謂的“堅若磐石”的支持停留在口頭上。特朗普本人甚至有過驚人言論,稱他認為解放軍不會武力攻臺。此話一出,立刻在島內引爆了強烈的“疑美論”,從根本上削弱了美國威懾的可信度。
![]()
這一切戰略收縮的背后,是特朗普急于解決國內麻煩的迫切需求。從聯邦政府停擺到軍餉需要私人資助,他面臨著多重壓力,急需向軍火商、芯片巨頭和農業游說團體有所交代。而要解決這些問題,他需要中國的合作——無論是稀土供應,還是大豆農產品的訂單。在中方的幫助解決了特朗普的“燃眉之急”后,臺灣的戰略地位自然被降級,以免觸及中國的核心利益紅線。
經濟上的榨取,輿論上的孤立,戰略上的疏離。這三重擠壓,共同構成了賴清德當局當前難以擺脫的困境,也清晰地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當美中兩大國發現彼此的共同利益遠大于分歧時,那個被夾在中間的“棋子”,其命運便岌岌可危。
![]()
結語
鄭麗文早前所警示的,臺灣可能淪為大國博弈下“可割可棄”棋子的風險,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國民黨致力于回歸“九二共識”的路線,或許更符合各方的利益。
鄭麗文更是提出,希望國民黨能成為島內第一大黨并在2028年“執政”。這迫使臺灣必須重新思考自己的生存之道,因為歷史和現實都在證明,在大國夾縫中,單純依賴外部力量的路線,已然走到了盡頭。
![]()
環球時報2025-10-26《賴清德讓臺灣成為全球“最危險的引爆點”》
手機鳳凰網2024-08-11《“抗中”真的能保臺嗎?鄭麗文:別傻了 臺灣是個可割可棄的棋子》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