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與美食,請關注+置頂我,謝哈
好吃的人,哪兒都想去
來了,坐會,喝杯茶。
很多真正了解潮州的朋友,都喜歡在非節假日到來,能獲得更好的體驗,而我們也一直在不遺余力的幫助大家,希望能把最真實的潮州展現在大家面前。
特別值得高興的是大家一直以來對我們的認可,在這里謝謝大家。
下面分享旅行日志本帶來的對潮州的體驗報告。
![]()
關于這次旅行
去潮州之前我是很糾結的,剛在汕頭吃了個昏天黑地,有必要去潮州 嗎?后來抱著來“來都來了”的想法,又考慮到自己還差了幾種潮汕小吃未嘗,不如玩個100塊錢吃潮州小吃的美食挑戰,給一個人的旅行加一個理由,增加一點樂趣,就去了。
結果卻在逛吃逛吃中,走過了潮州的歷史, 潮州的榮光, 潮州的休閑,多了一座愛上的城。
Ps.和汕頭仔細做了攻略不同, 潮州我基本零攻略。一靠著民宿老板介紹,二靠觀察哪家店本地人多。
具體行程
Day1:
汕頭 —— 潮州 6:10的末班車,路上差不多四十分鐘
廣濟橋夜景
Day2:
牌坊街——西馬路——開元路——牌坊街——甲第巷——古城墻
潮汕 —— 深圳 21:10的高鐵
吃——文香腸粉
花費6元
說起來潮汕本來沒有腸粉,起源于廣州的腸粉,經過擅長學習,更擅長改造的潮汕人之手,呈現了遍地開花的結果。潮州和汕頭僅僅相距40多公里,腸粉卻完全不同。潮州腸粉非常好辨認,在其他地區都用鹵汁、醬油的時候,獨樹一幟的用了芝麻醬和花生醬做醬料。
客棧老板娘推薦的一家店,是很受本地人歡迎的一家店。沒有多種餡料可以選擇,只有大份,中份、小份的區別(看到點評說中份即以上貌似有兩種來著),老板會給你淋上醬油和花生醬兩種醬料。白潤厚實的粉皮包裹著雞蛋,香菇等餡料。口感細膩的皮,配著香滑的醬料,更加潤滑。來自北方的朋友一定會非常喜歡。
![]()
文香腸粉
![]()
文香腸粉
本來就很好吃,如果擔心膩的話,店里還準備香醋和辣椒油。吃幾口后一定要加上辣椒油,又是一個新的世界。
提示:六塊錢就滿滿的一大盤,如果只想嘗味道,兩個人點個小份就夠了
地址:牌坊街與西馬路交界處附近載陽客棧對面巷子
吃——蔡伯傳統小食豬腸糯米
花費10元
糯米豬腸是潮州的地方特色傳統民間小食,將直徑約為3-4厘米的豬腸中段,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細,還要用鹽、食用純堿等反復搓洗至干凈無異味。內餡兒是浸水3小時的生糯米,加上豬五花肉、水發香菇、蝦米、蓮子等。
這也是本地人喜歡的一家店,客棧老板特意叮囑一定要認準蔡伯,好味又衛生。吃起來有點像粽子,就是粽葉換成了豬腸。去了腥的豬腸,經過長時間的燉煮,味道早已滲入飽滿的糯米。口感上腸衣又韌又嫩,糯米很糯,粘著黏稠的甜醬汁,別有一番風味。如果你愛吃粽子,一定會愛上豬腸糯米。
![]()
蔡伯小食糯米豬腸
![]()
蔡伯小食糯米豬腸
Tips:豬腸糯米稱重賣,可以和老板說明要買多長一段,糯米很容易飽,不要影響了自己的后續戰斗力。
地址:西馬路161號(西馬路和上平西路交叉口)
吃——無名粿店
紅桃粿花費:3元
粿誕生于祭祀,潮汕一年祭祀時節多達三十個,每個時節祭祀的神靈對應不同的粿,后來才演變成日常小吃。記得看過看過說潮汕小吃是“人神共享”,覺得總結的很是精妙。
老板推薦的店鋪就在上 西平 路和西馬路的交界處,從蔡伯家過去就是一抬腳的事情。紅桃粿,韭菜粿都被推薦了,胃口夠大的話,可以都嘗嘗,我買了一只紅桃粿。
紅桃粿又名紅曲桃,是 廣東潮汕著名的小吃,取桃果造型而得名,反映祈福祈壽的愿望,是很有代表性和文化內涵的一種粿類。外皮是水磨粳米粉,內餡是和香菇、蝦米一起炒過的糯米,即使大米燒賣已經很常見了,可是一口咬開吃到這種主食加主食的做飯,還是挺驚奇的。
![]()
無名粿店
![]()
無名粿店
還有個有意思的事情,有一種叫白飯粿的,和紅桃粿原料,做法完全一樣,只有顏色不同,紅桃粿做完后,要放在祖宗靈位前祭拜,白飯桃則只是拿來吃,因為潮州人認為紅色是吉祥如意、好意頭的象征,不同顏色,不同待遇,很有趣。
地址:上平西路和西馬路交叉口
吃——吳進平小食店&宮仔巷春餅
吳進平春餅:2元
宮仔巷春餅:2.5元
潮州春餅是獨具 廣東潮州特色美味的小吃,又名潮州春卷。長方形,外觀金黃,皮酥脆,餡咸香。強烈推薦,必須去吃!
吳進平小吃已經有62年的歷史了。吃之前沒報啥期待,各地都有的春卷能有啥花樣啊,結果潮州再一次給我上了一課。一口咬開香脆的外殼,我都能感覺到自己的眼睛在放光,太香了,太好吃了吧!里面根本不是滿滿的綠豆蓉,是滿滿的感動!再吃一口,綠豆蓉和肉相遇,香的程度再加上一分,必須說里面的蝦米讓整個春卷得到了升華,咸鮮無比。外皮酥脆,餡料新鮮,口感綿密,我詞窮了。
![]()
吳進平小食店
因為一天要想要嘗盡可能多的食物,其實我吃的時候很是節制, 比如紅桃粿這種就是嘗嘗味道,這個春卷讓我喪失理智,吃完后竟然又走回了店鋪前認真思考要不要再來一個。毫不夸張的說,為了這個春卷, 潮州就值得一來。
牌坊街的宮仔巷春卷據說更棒,下午的時候我特意去吃了一下。兩個都好吃到了我想象的巔峰,評不出優劣。根據自己的路線吃到哪個都不虧!
![]()
宮仔巷春餅
![]()
宮仔巷春餅
吳進平小食店地址:環城西路和西馬路交叉口東50米(西馬路300號)
宮仔巷地址:太平街宮仔巷6號之一(牌坊街南段)
吃——十八曲老尾魚餃店
魚面炸餃:20元
潮汕魚餃是廣東潮汕 地區傳統小吃, 潮州魚餃取海鮮為原料制成餃皮,取其肉質細膩、鮮嫩。以赤肉、白肉剁成肉茸。據說西馬路有條十八曲巷,巷內專門做魚餃,以鮮味出名,十八曲魚餃成為城內老字號,至今約百年。
潮州有兩家店比較有名,一家是西馬路上十八曲老二魚餃店,因為晚上才開門,就來了老尾魚餃店。
![]()
十八曲老尾魚餃店
![]()
十八曲老尾魚餃店
在汕頭吃魚丸的印象一般,對魚餃魚面類的沒啥自信。點了個魚面炸餃湯。炸魚餃非常好吃,不過上來要盡快吃掉,被湯泡了就不脆了,五個剛剛好,多了會膩的。魚面是我特別好奇的,意外的是脆彈的口感,類似魚丸,味道非常清淡,完全不腥,湯底的紫菜也很棒,增加湯底的鮮味。如果覺得味道太淡,店里有辣椒醬可以自己添加,個人覺得這個醬十分敗筆,又辣又咸,會蓋住魚餃魚面味道。
![]()
十八曲老尾魚餃店
![]()
十八曲老尾魚餃店
Tips:一碗真的很大,一個人很吃力(絕對不是不好吃),建議兩個人點一份。
地址:環城西路和西馬路交叉口
吃——胡榮泉鴨母捻
鴨母捻是一道廣東潮汕地區有名的特色傳統小吃之一。名字聽起來蠻怪的,其實就是橢圓形的湯圓。關于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解釋,一是這種湯圓過去形狀大如鴨蛋,鴨蛋潮州話又叫鴨母卵,所以稱為鴨母捻;二是這湯圓煮熟浮于水面,如白母鴨浮游于水面,故稱為鴨母捻。
鴨母捻的餡有四樣,即綠豆餡、紅豆沙、芋泥、芝麻糖,傳統賣鴨母捻每碗三粒,每粒的餡各不相同,為區分每粒餡的不同,在包的時候,不同餡的鴨母捻形狀各異,如有的形狀略圓、有的略尖等,各有記號。商家自然了然于心,不過不熟悉的食客就頗有玩扭蛋的心情了,不知道自己能吃到的是啥。
百年老店胡榮泉的鴨母捻糖 水里 面給兩顆,我吃到的應該是是紅豆沙和綠豆餡,甜湯里面有薏米、綠豆、紅棗、雪耳、芋頭粒、銀杏果、鵪鶉蛋。單吃起來可能會覺得鴨母捻太甜膩,甜湯太寡淡,兩個搭配就正好,一口湯圓,一口甜湯,剛剛好。
![]()
胡榮泉
![]()
胡榮泉
![]()
胡榮泉
糖水里面有黑木耳這個是已經讓我蠻驚訝的,更讓我驚訝的是里面的鵪鶉蛋,非常奇怪。結果蛋清彈牙爽口,蛋黃類似咸蛋黃的膠質感十分特別,是這碗糖水的點睛之筆,其他的味道你都能想想,唯獨這顆蛋出乎意料,意外之喜。
![]()
胡榮泉
![]()
胡榮泉
地址:牌坊街136-144號(牌坊街北段與衛星一路交界處)
吃——兵馬司林粽球
10元
在牌坊街閑逛時路過的,這不是那個有名的粽球咩,粽子愛好者絕對不要錯過。也是咸甜口味于一體的粽子,好吃,但是沒有想象中驚艷,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有點涼的原因。說是里面有六種餡兒,綠豆蓉、豬肉、蛋黃、栗子、香菇和蓮子,我的那只沒吃到栗子和白果,就覺得餡料不夠讓人滿足,需要夸的是糯米,里面混了應該是蝦粉之類的東西,整體咸淡很均勻。不過有一點我感到很奇怪,在 潮汕 吃了兩只粽子都沒什么粽子的香味兒。
![]()
兵馬司林粽球
地址:太平路司徒大宅(牌坊街南段)
吃——義井市場溪口鹵鵝
7元
潮汕的鹵鵝分為兩個流派, 汕頭澄海鹵鵝和潮州的溪口鹵鵝,在汕頭吃過的春梅里屬于澄海鹵鵝,從甲第巷出看到義井市場有幾個白天沒有的小車,街坊鄰居在那里排隊,就買了一點點。 溪口鹵鵝確實和澄海的不同,澄海的鹵汁更重,偏咸鮮,溪口鹵鵝稍微清淡一些,多了些甜味,甜鮮結合,口感鮮嫩。
![]()
義井市場
老板人很好的,我只是想嘗嘗味道,和老板說明,賣了7塊錢這樣小的份量給我,還幫我切成了小片。
![]()
義井市場
地址:太平路翁厝巷3號(牌坊街中段,甲第巷斜對面)
吃——勝記芝麻杏仁茶
5元
最最出名的是謝懷亮,不算順路就沒去,逛了一整天打算上城墻走走回民宿的時候遇到一家杏仁露,就去試試。
芝麻糊和杏仁茶兩者我都不算喜歡,芝麻糊過于黏稠甜膩,杏仁茶又帶著苦味,放在一起竟然配了,我竟然愛了。首先顏值就是我特別喜歡的,黑色的芝麻糊和白色的杏仁露兩者混在一起,一派中國寫意山水畫的感覺,味道上清淡的杏仁茶解了芝麻糊的膩,芝麻糊的甜有化解了杏仁茶的苦,這兩種東西日常都很常見,之前從來沒想過要放在一起, 潮汕地區總是給我意想不到的食物搭配組合。
![]()
勝記芝麻杏仁茶
地址:水平路防汛通道下水門內左側第一號鋪面
逛——牌坊街
潮州市,沿用了古代潮州的名字,臨南海 ,潮水往復是潮州名字的由來。潮州府作為粵東的政治,文化中心,幾經改朝換代,風云變化,潮水往復正是其真實寫照。太平路(牌坊街)作為古城里最重要的一條街道,與千年前幾乎重合,是潮州往上生長的土壤和鮮活的歷史圖冊。
現在太平路更為人所知的名字是牌坊街。入宋以后,人材輩出,人文薈萃,因此明清二代,在潮州城建立眾多牌坊。歷史上潮州曾有牌坊91座,其中太平路39座,因此人們喻為“牌坊城”;而集中于太平路(大街)的牌坊,多為橫跨路面的四柱三門 ,規模較大,鱗次櫛比,風格獨特,故被譽為“牌坊街”。
漫步在牌坊街,仿佛走過了一段長長的歷史,牌坊上每一個名字都代表了一段潮州人的奮斗史,是潮州人的光榮榜。
![]()
牌坊街
![]()
牌坊街
清末民初,具有南洋建筑風格的騎樓建筑引入 廣東 ,太平路、東門街也慢慢改造成騎樓式的商業街,與明、清石牌坊共存,西式建筑和中式建筑相鄰,形成了非常獨特的,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如果你可惜未曾見過汕頭小公園地區的騎樓,這里或許給你些許慰藉。
![]()
牌坊街
![]()
牌坊街
大多數游客來到牌坊街更多的是去到中段南段,這里屬于商業旺街,老店和新式咖啡廳并存。
如果你喜歡寧靜,想要更好的品味這條街道,不如到北段去走走。古代為軍政重地的北段,帶著“閑人莫近”的氣質,很多具有重要歷史文化意義的老建筑現在改成了一些工作室和體驗室,非常值得一逛!
![]()
牌坊街
特別有意思的是,中午這條街特別的空蕩,因為潮州人都回家吃飯啦!中午在客棧喝完茶出來,剛好他們也剛剛午休過,在高大的牌坊下撐起了桌子,擺上了工夫茶具,古城屬于潮州人,真好!
![]()
牌坊街
![]()
牌坊街
逛——西馬路
這是一條只有兩百米卻很難走出來的街,因為美食實在太多啦。西馬路在潮州小吃的地位堪稱龍頭老大,是潮州小吃類老字號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各種老字號一家接著一家,是名副其實的傳承潮汕美食的美食街。很多店鋪沒有座位供就餐,在西馬路品嘗小吃,站著吃是一件特別平常的事情,當地人也會這樣。
這條巷子的店鋪很有趣, 比如有名的十八曲老二魚餃湯,隔壁是十八曲巷頭木榮魚餃店,一個賣熟食做晚間生意,一個只賣生的做白天生意,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吳進平小食店,白天在西馬路這邊賣著春卷小食,晚間鋪子的另一面是其他人經營,賣其他吃的。西馬路的店鋪有屬于自己的經營法則。
不過來了這條路,千萬別顧著吃,這條路的魅力可不止于美食。以舊時潮州府城的西門街而得名的西馬路幾經興衰沉浮。民國時期至改革開放初期,受到府城最繁華街區——牌坊街的輻射,西馬路的商業氛圍十分深厚,成為當時最繁華的街道之一。
初到時你大概只會看到它破舊的街道、斑駁的城墻,覺得這是條平平常常的小路,走上一小段,就仿佛走進了一本從民國至今的歷史書,清末民國初的繁華可以從大大的牌匾和路邊的歐式建筑中窺得,而且有些好有趣的地方,有一個牌匾能明顯看出來是音像出現后,店鋪經營內容改變后換上了簡體字。
![]()
西馬路
這也是一條生活氣息特別強的街道,恍惚間好像回到了九十年代的小時候。騎著自行車來買豬肉丸的阿姨,裁縫店努力工作的阿姨,路邊曬著太陽的爺爺,柴米油鹽的樸素日常,活色生香、可愛迷人,讓我強烈的感受到了潮州一座活著的古城。
如果你想和日常生活來次更激烈的碰撞,可以去下上西平 路,路邊擺著新鮮的春筍,前面就是肉鋪,還有一條小巷,叫梅醬。
![]()
上西平路
逛——開元路
在西馬路南邊和其平行的一條路。因為開元寺而得名。開元路也有很多美食店,網紅店古法甜品就在這條路上。從西馬路出來肚子實在太飽,這條路上主要去了兩個地方:開元寺和松發生活體驗館。
開元寺
前身為荔峰寺, 始建于唐代,是全國僅存的四大開元寺之一。以地方寬敞、殿閣壯觀、圣像莊嚴、文物眾多、香火鼎盛而名聞遐邇,是粵東地區第一古剎。整座寺院保留了唐代平面布局,又凝結了宋、元、明、清各個不同朝代的建筑藝術。
![]()
開元寺
![]()
開元寺
建筑本身帶有潮州地區特色,展示佛經故事的石雕畫,和屋頂上的嵌瓷,都值得品味。
![]()
開元寺
寺院非常清凈,后面的藏經閣不允許游客入內,是當地修行的人經常去的地方,走過去不由的放輕了腳步。
松發生活體驗館
去之前不知道潮州是瓷都,其實潮州是除景德鎮 的六個瓷都之一,唐朝時就有較大規模的陶瓷生產了。從開元寺出來往前走,誤入松發生活館,一進去被精美的瓷器吸引,不同風格的瓷器全部都超美,逛了一圈又一圈,走不出來了,最關鍵是有的價格還不貴,非常適合當禮品。
生活館分為三層,一樓為日用陶瓷餐具和茶具展區和售賣區。二樓為設計師作品區和家居場景體驗區。三樓是個帶室外平臺的、品味超級好的咖啡廳。
![]()
松發生活體驗館
![]()
松發生活體驗館
咖啡館室內部分主要是藍灰色調,非常高雅,二樓展示的那些不允許被坐的家具,在這里可以好好感受一下。從窗外可以看到對面民國時期的建筑,圓拱窗和雕花,像在民國時期的大 上海 。
![]()
松發生活體驗館
![]()
松發生活體驗館
![]()
松發生活體驗館
上午在西馬路和開元寺逛完,特別適合在這里休息一下,為下午攢足精神,眼睛和身體的雙重享受。
逛——甲第巷
甲第巷并不長,不過一路走去,約有數十個大大小小明清宅院,大夫第、資政第、儒林第,響亮的匾額,是 潮州 風光的過去。如果說西馬路是一條九十年代感的街道,那么在甲第巷漫步,會讓你穿越回明清時代。滄桑歲月使小巷里的一切顯得斑駁老舊,但卻有無窮的韻味,身處其中,一種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盡管甲第巷里的宅院大多是豪商大賈所建造,但無論門樓匾額還是建筑風格,都透射出濃厚的儒雅之氣,顯得文質彬彬,古代 潮州 果然尚文重教。
![]()
甲第巷
![]()
甲第巷
閑逛的時候聽到有人唱著潮劇,順著聲音找過去,是個潮劇練習社,他們每周練上兩次,叔叔阿姨們還熱情給我找了凳子讓我坐著聽。
甲第巷16號資政第,是一座典型的潮州民居,是展示古城潮州 ,欣賞潮人民居的建筑風格,風水講究,建筑方面的特色的好地方,現在被改造成了湘橋區民居文化展覽館。
![]()
潮州市湘橋區民居文化展覽館
除了看傳統的民居,這里現在還是展示潮州民間藝術的專業展館, 潮州刺繡、金漆木雕,潮語、潮樂,潮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里面還有個潮繡的工作室,可以近距離看到繡工工作的樣子。
![]()
潮州市湘橋區民居文化展覽館
最棒的是,后樓的 天臺 可以看到整個古城的全貌的最佳攝影點,層層疊疊的建筑盡收眼底,千萬不能錯過!
![]()
潮州市湘橋區民居文化展覽館
逛——潮州古城墻
潮州的古城墻是全國保存得最完整、最長久的古城墻之一。回客棧取行李時,選擇從古城墻走回去,走過下水門、廣濟門、竹木門、上水門。一邊吹著風,一邊看著兩邊的風景,城內也會漸漸歸于安靜,城外的湘子橋馬上就亮起了燈光,回想著一天時間走過的那些街,吃過的那些美食,人還未走就已經開始想念。
![]()
潮州古城墻
![]()
潮州古城墻
![]()
廣濟橋
![]()
廣濟橋
住——住好客棧
潮州古城內有很多古民居改造的風格各異的民宿,客棧,分布在整個古城,打開網站看的時候,有一百家想去住。最后入住是一聽名字就被我認定的地方——住好客棧,動詞當名字,很特別,寓意也特別好,住的好,這大概是每一個客人最大的心愿吧!老板給我解釋店名的由來,說“住好” 潮州話的意思是剛剛好,去了一住,果然住的剛剛好!
如果你想住在古城感受老城,又想遠離喧囂,這里剛剛好!
如果你想體驗老房子風情,又擔心里面陳舊,這里剛剛好!
如果你想被熱情接待,有回家的感覺,這里又剛剛好!
住在樓上的房間,早上推開窗戶,坐在床上,一面窗對著巷子,看得到街坊奶奶出門;一面對著古城墻,有早起的人正在跑步;一面對著院子,是家里安靜的小院,每一扇窗里都是一幅流動的畫。你會因為一窗美景戀上這個地方。
老板夫妻兩人都友善又可愛,聽說我想嘗嘗潮柑,老板娘特意給我買來,老板不那么愛說話,特點是超級干凈,一天從早到晚的拖地。
還有一個隱藏的優點哦,就在這條巷里面有四家本地人去的私房菜館,可以大飽口福。
![]()
住好客棧
地址:太平路金城號22號
行——潮州交通
外部交通:
潮州使用的機場是揭陽機場,高鐵站是潮汕站,非高鐵的火車到達潮州站。每天有很多班客車來往汕頭 ,如果你是潮州汕頭兩地一起玩耍,很方便。
內部交通:
這真的是我認為潮州的唯一槽點了。
1. 公共交通非常差,市內公交車停運很早,我想體驗下去潮汕站的班車,探探路,本來間隔十五分鐘的公交我足足等了四十分鐘也沒有。建議去高鐵站一定要打車(出租車80左右,滴滴60左右)。
2. 黑車,摩的和三輪車很多,我在潮州汽車站一下車就被包圍了,體驗非常不好,這些人會宰客,或者帶你到一些購物點。和很多小地方一樣,出租車拼車現象很普遍,經常是開著開著,司機看到路邊有人就攬客了,如果介意的話,上車前最好問問司機。
據客棧老板娘說滴滴叫車是游客在這座城市最好的交通選擇。
這一天,花了73.5,走過來 潮州 的3條路,1條街,卻吃了10家店,9種美食,感受了潮州的千年歷史,收獲滿滿。
這些年,其實也去過幾座古城,一些古鎮,從來沒有一座古城像潮州這樣讓我切切實實的感受到,這座城活著!不因為現代化的建設就抹去歷史的印記,而是一起包容著生長,不止一次看到說潮汕的海洋文化,這座古城體現的淋漓盡致。可能不會給你驚艷的感覺,但是當你走過一條街一條巷,細細品味,留給你的余韻會像這座城的歷史一樣雋永綿長。
我在潮州和一些人有過短暫的交流,是生活在潮州的普通人,他們最愛問的一個問題就是:你喜歡潮州嗎?問小心翼翼又充滿期待,充滿了對潮州的愛。我每次都告訴他們,真的感受過這座城,誰又能不愛潮州呢?
來源:旅行日志本
非著名食客聚集地,帶你吃遍五洲四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