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球與球拍:冠軍的 “偏執” 日常
![]()
亞運女子鉛球冠軍鞏立姣的訓練場上,永遠回蕩著鉛球落地的悶響。她有個雷打不動的規矩:每天必須投夠 120 次,少一次都要補回來。有次發燒到 38 度多,教練勸她休息,她裹著厚外套走向訓練場,投到第 80 次時臉色慘白、雙手發抖,仍咬著牙完成剩余 40 次。更令人動容的是,每次訓練結束,她都會把鉛球擦得锃亮,像對待戰友般放進專用箱子,“你對它上心,它才會在賽場幫你”。
羽毛球混雙冠軍王懿律的 “儀式感” 同樣藏著玄機。每天訓練前,他要花 20 分鐘纏手膠,每圈間距必須完全一致,差一毫米就拆了重纏。隊友調侃這時間夠打一局球,他卻較真回應:“手膠不舒服,握拍就沒感覺,比賽可能就差這一點輸球。” 每次模擬賽后,無論輸贏,他都會拉著搭檔黃東萍復盤 1 小時,哪怕食堂關門,啃著面包也要掰扯清楚每個球的處理細節。
賽場風云:黑馬逆襲與爭議判罰
![]()
全運會射擊賽場近年成了 “黑馬搖籃”。十五運會男子 10 米氣手槍決賽中,首次參賽的牛琪松擊敗奧運冠軍謝瑜、世界杯四連冠得主胡凱奪冠,爆出大冷門。而謝瑜因第 14 發射出 8.1 環的失誤止步銅牌,賽后坦言 “太想贏反而動作走形”。類似的劇情不斷上演:遼寧小將擊敗成名已久的組合奪首金,2004 年出生的蘇連博凡在男子 25 米手槍速射賽場擊敗一眾前輩登頂,連奧運冠軍李越宏都感慨 “老將有點吃不消”。
足球賽場的爭議則讓競技體育更顯真實。2025-2026 賽季西班牙國家德比中,VAR 兩次關鍵介入改寫了比賽進程:姆巴佩的凌空破門因越位被取消,維尼修斯獲得的點球經復核后撤銷。終場前的沖突更將情緒推向高潮,佩德里累積兩張黃牌被罰下,雙方球員賽后爆發口角,替補席上的皇馬門將盧寧也因卷入沖突吃到紅牌。而全運會 U18 決賽中,VAR 三次介入均對山東隊不利,取消點球、有效進球和任意球判罰,引發對規則執行的廣泛討論。
傷痕與堅持:比金牌更重的底色
![]()
鏡頭掃過領獎臺時,很少有人注意到鞏立姣手上的裂紋與創可貼 —— 那是常年握鉛球磨出的印記。她練鉛球二十余年,起初因力量不足,每次投完都會被拽得踉蹌,膝蓋摔破流血是常事,簡單包扎后繼續訓練,胳膊上的老繭厚得能摸出層次感。王懿律則帶著未愈的舊傷征戰亞運,手腕上的護腕藏不住康復訓練時留下的痕跡,可他從沒在訓練中哼過一聲。
這些細節撕開了冠軍光環的一角:鞏立姣曾因多次失利想過退役,王懿律十歲起每天天不亮就訓練,過年也只有幾天休息。正如李越宏所說:“黑馬輩出證明項目有活力,但每個成功者背后,都是別人熬不住的堅持。” 當我們為金牌歡呼時,那些凌晨的訓練場、帶傷的堅持、較真的細節,才是體育最動人的模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