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微信改版,容易找不到尹哥的文章,大家記得把尹哥設為星標?? 哦~
這么多年,一直保持著全球買舊書,乃至古籍的習慣。前陣子在瀏覽某舊書交易平臺時,無意間看到了三張泛黃的老照片,恰好是1957年諾獎物理獎宇稱不守恒相關的三位重要人物。這幾張照片展現出的鮮活場景及歷史瞬間吸引了我,于是立馬聯系店主,表示有意收購,然絕對想不到的是,這番聯絡,竟牽出一段跨越兩代人的丹東情緣。
![]()
△ 我國留美物理學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李政道在講說他和楊振寧數授在原子核物理學方面的發現。(來源:新華社)
![]()
△ 我國留美物理學家、美國普林斯頔研究院數授楊桭寧(來源:新華社)
![]()
△ 吳健雄和美國國家標準局的低溫物理學家埃里克·安伯勒在實驗中(攝于1957年左右)
第一個驚喜發生在付款時,當對方發現收件地址是華大,且收件人也姓尹,便好奇的跟我聊了起來,當更進一步的確認我的身份后,立馬發來消息,說:“我決定將這三張照片贈予您及華大基因展示中心”。原來,是碰到老鄉本家了。
第二個驚喜,是當快遞包裹抵達深圳時,意外包裹的照片里竟還藏著一封真摯的書信。展開信箋,字里行間流淌的,滿是欣賞。原來,是遇到粉絲了。
第三個驚喜,則是信中那洋洋灑灑數千字,竟還道出了我們兩代、兩家丹東人的縱橫交織。原來,遇到熟人了。他說他認識家父,先前就經常走進學校、社區與企業開展題為《抗美援朝時的安東少年》的講座,其中講述的重點內容,便是有關家父的“一把小鐵鍬”的故事;不僅如此,二十年前在丹東二緯路小學的作文班,這位老人與家叔的教室僅一街之隔。彼時兩家機構學員都超過千人,每到招生季就比賽誰家排隊報名的隊伍更長,良性競爭多年。
![]()
△ 左起:家父尹日東 二叔尹日高
此外,信中老人還有詳細描述如何在家長群中親自出面安利我上月回到家鄉于遼洽會上的演講。他說,“您在遼洽會上的演講,氣勢磅礴、縱橫捭闔,我已將演講視頻分享至各家長群,叮囑家長務必陪同孩子反復聆聽;您在丹東二中的演講,我也通過直播全程收聽,聽罷受益匪淺、感觸頗深。作為家鄉人更作為同姓氏的同鄉,我為您取得的杰出成就深感驕傲與自豪”,實在是令人動容。
科技之緣,讓素未謀面的靈魂在數據洪流中精準相認;文脈之繩,讓跨越兩代人的記憶在時代變遷中不曾褪色。當快遞單上的地址成為緣起的錨點,當泛黃照片裹著書信穿越山河,我忽然懂了:所謂奇跡,不過是丹東老街的瑯瑯書聲與深圳實驗室的基因圖譜在時空中共振。一把小鐵鍬掘開的不僅是歷史的凍土,更在六十年后讓兩個家族的故事在科技星火中重新綻放——原來每段傳承都是永不消逝的電波,每個“偶然”都是歲月精心埋設的伏筆。這哪里是三次驚喜,分明是時代長河里始終閃爍的燈塔,在提醒著我們:所有美好的靈魂終將在某個經緯度重逢,所有珍貴的精神都將在新的載體里獲得永生。
現,附上該信內容,以饗讀者!
來信正文
尊敬的尹燁先生:
您好!
冒昧致信,望擾勿怪。先向您簡要介紹自己:我名尹璐,今年66歲,曾在丹東日報社擔任記者三十余年,2021年退休后,便投身國學普及與閱讀推廣工作,有幸在2025年獲評“全國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
多年前,我曾與令尊有過交集,雖交往不深,卻仍有印象。近年間,我常走進學校、社區與企業,開展題為《抗美援朝時的安東少年》的講座,其中會重點講述令尊“一把小鐵鍬”的故事——截至目前,這類講座已舉辦三十余場,且仍在持續推進中。
二十多年前,我與令叔尹日高先生曾同在丹東開辦作文培訓課程,彼時兩家學員規模均突破千人。我們既是行業里旗鼓相當的競爭對手,更是惺惺相惜的摯友,這份友誼延續至今,如今幾乎每周都會通過網絡交流。前幾日,因我計劃組織二緯路小學的學生,前往即將開放的 “尹哥書房” 參觀,還特意通過微信向令叔打聽您的小學就讀經歷。
您在遼洽會上的演講,氣勢磅礴、縱橫捭闔,我已將演講視頻分享至各家長群,叮囑家長務必陪同孩子反復聆聽;您在丹東二中的演講,我也通過直播全程收聽,聽罷受益匪淺、感觸頗深。作為家鄉人更作為同姓氏的同鄉,我為您取得的杰出成就深感驕傲與自豪!
言歸正傳。數十年來,我累計收藏了數噸資料,其中包含數千張圖片。近年我將收藏重心聚焦于丹東歷史相關資料,其余資料已掛在孔網陸續處理。機緣巧合下,得知您有意收購錢學森:楊振寧等科學家的三張照片,我決定將這三張照片贈予您及華大基因展示中心。若您肯接納,于我而言便是莫大的榮幸。
隨信另附幾本我關于丹東歷史的拙作,盼您不吝賜教。更期待將來能在丹東現場,親耳聆聽您的演講。
感謝您撥冗閱讀!
順頌時祺!
尹璐
2025年10月20日
![]()
△ 尹璐,振興區花園街道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多年來,他牢記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的初心,經常深入學校、社區,把丹東大地上發生的紅色故事講給更多青少年聽,以星火之力傳承紅色基因 ,用余生之光照亮少年成長。為了讓貧困家庭的孩子也能聽到這些故事,2025 年 3 月,尹璐在市少兒圖書館開辦公益講座,讓紅色精神和傳統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生長
附件:
一把小鐵锨
1958年初夏的一天傍晚,安東二高中一年四班學生尹日東,進家門,就見到振興區一經街居民委員會轉來一張便條。這張便條是志愿軍駐安東辦事處捎來的,上面用鉛筆寫著“鐵锨還給尹豐年”七個字。他當即拿著這張字條,趕到了志愿軍駐安東辦事處,從工作人員手里接過一把磨損的鐵锨。尹日東仔細地看著這把鐵锨,一幕幕往事急劇地在他的腦海里翻騰起來……原來,尹豐年是尹日東念初中以前的名字。
在抗美援朝那個不算久遠的年代,尹豐年和姐姐尹芝榮,還有程貴香、程道貴、張連發這些居住在鴨綠江邊的孩子,每天除堅持參加中央完小設在鎮江山上的流動疏散課堂讀書外,就是忙著為一批批即將赴朝的志愿軍戰士號房子、安鍋灶、買青菜、買豆油…… 別小看這些10歲上下的孩子,他們都是舉手宣過誓的中國少年兒童隊員。當年入隊時,黨團組織要求少年兒童隊員做到 “五愛”,即: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市領導還要求少年兒童隊員發揚革命戰爭年代“小八玓兜墅” 和“兒童團”的光榮傳統,爭當新中國的好少年、好兒童。對此,這些孩子們都銘記在心。
不久,帝國主義在朝鮮的土地上燃起了侵略戰火。面對敵人飛機的狂轟濫炸,尹豐年和他這些鴨綠江邊的小伙伴們都表示,要像當年打日本、打老蔣的 “小八路”“兒童團” 那樣,奮勇支前,為保衛和建設剛剛誕生的新中國出把力,以實際行動支援抗美援朝戰爭。
1951年春季的一個星期天,尹豐年和小伙伴們一大早就來到了二經街一棟三層樓上,幫助剛剛進駐的志愿軍戰士打掃屋子,往窗戶的玻璃上糊 “米” 字形的紙條——防備敵人飛機扔炸彈時,震碎震飛的玻璃片傷到人。大家邊干邊嘮,志愿軍叔叔問孩子們:都叫什么名字、年齡多大、念沒念書、對敵人飛機的空襲怕不怕?尹豐年和小伙伴一一作答,并告訴叔叔:剛開始有些害怕,一拉防空警報笛,就趕緊往防空洞里鉆;現在膽子都壯了,敵人飛機來了,總想擠在防空洞口看個究竟。將屋里收拾停當,孩子們又和志愿軍叔叔開起了小小的聯歡會。少年兒童隊員先唱起《放牛郎王二小》《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等歌曲,一位姓隋的志愿軍叔叔則唱起了“小鐵锨二尺長,閃閃發光打豺狼……” 的戰士歌曲。
好奇的尹豐年問:“小鐵锨都有什么用?”那位姓隋的志愿軍叔叔拿著鋒利的小鐵锨說:“你看,它能挖戰壕、能筑工事;等沖鋒號一吹,這家伙就是一把大砍刀,準叫鬼子腦袋開花!”尹豐年又問:“這么好使的家伙,你們怎么不一人發一把呢?”一位叔叔回答:“這次出發任務急,小鐵锨一下子還配不齊。大家越嘮越熱乎,志愿軍叔叔還從自己的干糧袋里拿出炒豆給孩子們吃。后來一問才知道,那位姓隋的志愿軍叔叔是山東省萊陽人,正好和尹豐年的母親隋洪玉是老鄉。這時,尹豐年和姐姐硬是把這位姓隋的叔叔拉到自己家里,母親和他一嘮才發現,兩家在山東省萊陽縣相距只有幾里地!母親就讓尹豐年姐弟倆叫他“隋大舅”。母親見戰士們烙白面餅不用豆油、不起層、不好吃,便叫尹豐年領著隋大舅和幾個戰士,去三經街與六緯路交叉路口的一家糧店買回豆油。接著,母親和鄰居家的大人們教戰士們打油餅,又教南方的戰士學會了包餃子……
打這以后,尹豐年和鴨綠江邊的少年兒童隊員就成了志愿軍叔叔的小 “向導”:不是幫助新來的志愿軍叔叔買油買菜,就是纏著大人們幫叔叔們調劑、改善過江前的幾頓飯菜。尹豐年聽說過江的志愿軍叔叔身上的手電筒和搪瓷碗帶起來不方便,就讓母親和鄰居的大嬸們連夜縫制了手電筒套和搪瓷碗套。
而尹豐年對志愿軍叔叔講的小鐵锨,始終惦記在心里。他和母親商量后,將自家剛買不久的小鐵锨送到了那位姓隋的志愿軍大舅手里。隋大舅再三推辭,尹豐年見說不動,急得哭了起來。兩人又推讓了一陣子,尹豐年扔下鐵锨,轉身下樓跑了。誰知道,就在這天深夜,隋大舅所在的隊伍連夜跨過鴨綠江,尹豐年的那把鐵锨,也被帶到了硝煙彌漫的朝鮮戰場。
轉眼七年過去,尹豐年和當年鴨綠江邊的少年兒童隊員,都先后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這時,尹豐年已改名叫尹日東,擔任安東二高中的學生會文娛部部長,經常帶領同學到安東火車站的站臺上,迎接一批批凱旋歸來的志愿軍戰士。在歡快的樂曲聲中,他們和戰士們一起跳朝鮮民間舞蹈,或是扭東北大秧歌。每逢來到這里,尹日東總會留意尋找隋大舅那張可敬又可愛的面容,卻一次次失望而歸。
誰能想到,事隔七年之后,尹日東竟突然收到了那張字條和那把曾經送給隋大舅的鐵锨。而他更想知道的,是盼望了多年的隋大舅的消息。他四處打聽,終于從志愿軍駐安東辦事處工作人員口中得到答復:歸還這把鐵锨,是一位烈士的遺愿。當聽到隋大舅已為保衛中朝兩國少年兒童、保衛年輕的共和國,奉獻了自己生命時,尹日東眼里噙著淚水,緊緊握著那把歷經硝煙洗禮的鐵锨,默默地低下頭。他暗暗下定決心:要像隋大舅這些“最可愛的人”一樣,用心血甚至生命,保衛和建設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