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華人作者團
來源:最華人(ID:wcweekly)
有這樣一種說法,中國的互聯網有“四座大山”——BAT(百度、阿里、騰訊)和武夷山。
字節跳動的張一鳴、美團的王興、雪球的方三文,這三個同時登上《財富》(中文版)2012“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單的人,都來自武夷山腳下的福建龍巖,也因此被坊間稱為“龍巖三杰”。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龍巖 三杰”的風頭已經壓過曾經的巨頭BAT。而在“龍巖三杰”背后,龍巖還走出了許多互聯網領域的大佬。
這個全國唯一一個以“龍”字命名的地級市,藏著什么秘密?
01
張一鳴 5次創業成就短視頻王者
1983年,張一鳴出生在福建龍巖的一個事業單位家庭。張一鳴的童年,父母聊得最多的話題,是誰的朋友在國外搞了什么技術、新產品。
愛嘗試新鮮事物的父母給了張一鳴寬松的環境,在這個家庭里對商業的早早觸碰,也讓他在很小就接觸到商業世界與創新之間的某種聯系。
2001年,張一鳴考上南開大學微電子專業,后來因為興趣轉學軟件工程。大學畢業后,張一鳴就一個猛子扎進創業的大海中,開啟了跌宕起伏的創業歷程。
![]()
● 張一鳴
2005年,張一鳴和兩位學長組隊,開發了一款協同辦公系統,不過協同辦公當時在中國還沒有市場,他的第一次創業在幾個月后就宣告失敗。
2006年,張一鳴加入酷訊網,成了公司里第一個工程師。在酷訊工作了2年后,看到了公司管理松懈和決策方向不明,張一鳴選擇了離開。
這時,正在創業的老鄉王興想拉張一鳴過去。不過張一鳴選擇了微軟中國,半年后,工作太清閑的張一鳴交了辭職信。
王興又一次找到他,這次張一鳴沒有拒絕,以技術合伙人身份加入了王興的飯否網和海內網團隊。2009年,這兩個項目失敗團隊解散,張一鳴也隨之離開。
從飯否網離開后,張一鳴創立了房產搜索的“九九房”。這次很成功,九九房業務發展迅速,特別是在移動端,6個月就有了150萬用戶,成為房產類應用第一名。
此時的張一鳴,已經敏感地察覺到移互聯網時代正洶涌而來,而九九房發展的“天花板”太低,他想要更大的空間。
![]()
● 張一鳴前4次創業唯一成功的就是九九房搜索
2011年,張一鳴帶著投資人給他的200萬元,開始準備第五次創業。2012年3月,在北京知春路的一間民房里,張一鳴成立了“字節跳動”。
這次張一鳴信心十足。他已經清晰地梳理出,自己這些年創業做的其實都是一件事,那就是信息搜集和分發。不同的是,張一鳴已經從技術至上的思路,轉向了模型和信息架構的搭建,你喜歡看什么,就讓軟件給你推送什么。
2012年8月,今日頭條上線。上線不到半年日活用戶數量已近200萬。到了2016年用戶已經超過5.5億,日活達6000萬。也就是在這一年,張一鳴打造的另一個國民社交軟件——抖音——面世了。
雖然現在沒人能否認今日頭條和抖音的成功,但是這一模式在最初并不被看好。張一鳴曾談到了當年創業的艱辛,“在創立的前一年半,其實整個業界并不看好今日頭條。”當時他一個月見了30多個投資人,因為說話太多以致失聲,而他被投資人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如果這個事BAT也要干,你怎么辦?”
![]()
● 2010年,張一鳴還在發微博“吐槽”蘋果太貴,
十年后抖音就已成全球短視頻的第一
投資者給字節跳動樹立的假想敵,也確實在抖音出現后有過正面交鋒。
2018年,微信朋友圈里的抖音視頻鏈接,都變成了“僅自己可見”。此后,騰訊與抖音兩家開啟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競爭戰。直到2023年4月,抖音與騰訊視頻官宣合作,因為抖音已經成了全球范圍內的短視頻王者,再打下去對騰訊毫無意義。
![]()
● 張一鳴、馬化騰“互懟”
從被圍剿到全球化的勝出,字節跳動從被騰訊長期“統治”的社交內容賽道中脫穎而出,最終實現趕超。
02
王興 追逐互聯網興起的每次潮流
比老鄉張一鳴大4歲的王興,1979年出生在龍巖一戶富庶人家。
王興的父親在當地是個小有名氣的企業家,由于從小家庭條件優渥,王興是龍巖市最早一撥有電腦能上網的人,也正因如此,王興的創業項目幾乎都與互聯網有關。
![]()
● 王興一家在清華大學合影
1997年,王興保送上了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無線電專業。畢業時,拿到了美國特拉華大學的全額獎學金,去美國繼續深造。在留學期間,他目睹了全球第一個社交網站的興起,就開始琢磨把這個搬到中國。
2003年圣誕節,25歲的王興懷揣創業熱情回到中關村。
王興最初做的項目“多多友”,不過很快就慘淡收場。他總結這次失敗的重要原因是用戶太寬泛,于是他瞄準了更細分的市場——在校大學生。
當時,美國已經有一個非常成功的樣板FaceBook。2005年,王興和幾個大學生一起,復制Facebook做起了校內網,在北大、清華和人大開始試運營。
校內網雖然很快引爆了校園,但是網站雖然有流量,卻沒有變現賺錢的方法。2006年,沒有資金繼續支撐的王興,只能把校內網賣了。
2007年Twitter在美國一炮而紅,王興再一次看見了希望,中國版的Twitter“飯否”成了他這次創業的項目,隨后又推出了針對白領的海外網。只是,飯否的用戶增長一直緩慢,海內網面對競爭對手開心網的搶車位、偷菜等小游戲,影響力也日益下滑,王興的創業又一次失敗。
![]()
● 當時國內跟Twitter類似的中文網站有六七家,飯否是功能最齊全的
兩年后,一款名為Groupon的團購網站在美國芝加哥風靡。王興意識到團購很有可能會成為下一個互聯網浪潮,于是2010年初王興正式創立了美團網。
在2010年前后的這段時間里,跟美團同類型的團購網站有將近5000家,由于競爭激烈,很快演變成比著“燒錢”搶客戶資源的“千團大戰”。這時的王興沒有跟風燒錢,反而是在悄悄打磨軟件開發和系統服務升級。
美團因為王興的戰略活了下來,還得到了資本的青睞,在2012年成了團購行業的第一。
只要是互聯網興起的潮流都躲不過王興的眼睛。2012年,O2O概念在互聯網流行,美團覺得外賣模式已經“時機成熟”。
當時餓了么外賣已經上線3年,百度外賣也在美團外賣推出后幾個月殺入市場,三家開始默契地開始“燒錢”搶奪市場。
王興的策略又一次占了上風。在搶市場的同時,他把外賣的主要目標從服務大學生轉向了白領客戶群,又在廝殺白熱化的一二線城市之外,重點布局三四線城市。同時花巨資搭建智能派單系統,解決了外賣配送效率的問題,讓美團外賣平臺的口碑急劇上升。
![]()
● 王興、張一鳴和滴滴出行創始人程維在烏鎮互聯網大會,
被稱為BAT之后的另一個互聯網小巨頭“TMD”
后面的故事,大家已經熟知。2018年,美團登陸港交所掛牌上市。此后,美團在出行、支付、酒店旅行、本地生活等領域四面出擊,構筑起了一個龐大的生態帝國。
03
方三文 文科生搞出互聯網財經平臺
“龍巖三杰”中,雪球網創始人方三文的年齡最大。跟他另外兩個老鄉不同,方三文是個典型的文科生。
1992年,方三文頂著福建省文科榜眼的光環去了北京大學中文系。不過,在大學的方三文經常逃課,因為北大對于他而言,只不過是提升了些許自信,中文專業并非他的興趣所在。
![]()
● 紀錄片《高三》在方三文母校武平一中拍攝,
片中王錦春老師也是方三文中學時的語文老師
大二那年,他想通了要去當個記者。憑借一篇稿子,大學畢業的方三文進了當時如日中天的《南方周末》,后來又輾轉到《21世紀經濟報道》和《南方都市報》。
1997年,互聯網熱潮開始在中國蔓延。方三文接觸到了互聯網,網上動輒數百萬計的BBS網民,讓方三文感到了自身的局限性。他覺得只有自己干互聯網才有意思,并萌生了做一個餐館黃頁網站的想法。
自己做網站的事被朋友潑了冷水,不過方三文也因此踏足互聯網,他去了當時風頭正勁的網易,當上了副總編輯。
在網易待了5年,方三文發現當時門戶網站的競爭內容同質化,跟他期待的模式有些不合拍。
![]()
● 從傳統媒體走出的方三文,
面對互聯網時顯得格外“焦慮”,這也促使他轉進互聯網行業
2010年3月,方三文離開網易。不久他和朋友一起創立了雪球。
雪球財經起初只是一個單純的內容產出平臺,主打美股資訊。不過方三文很快發現財經媒體做資訊的數不勝數,而且當時很多人質疑雪球這個沒有任何金融背景,讓一個學中文的人領導的團隊,怎么能讓市場和用戶信服。
2012年年底,雪球開始轉型,資訊與社區并駕齊驅,內容也從美股擴大到全球資本市場,逐漸成了一家互聯網公司。
在用戶生產內容的機制下,雪球開始了自己的滾動,而且越滾越大,“很多人說創新創新,好像創新是一種很美好、很高大上的事情,其實不是,而是只有創新才能做到生意。”方三文說。
![]()
● 方三文從初期的資訊平臺到雪球轉型成為互聯網企業,
打造了一個“社區—交流—交易”完整的產業鏈
十多年來,方三文就做一件事——摸索著如何最好地滿足用戶的興趣和需求,如何在不同的載體和平臺上將內容的價值最大化,讓“群體智慧”戰勝“專業智慧”。
04
為什么是龍巖?
“龍巖三杰”之外,從龍巖走出去的英才在各個行業,特別是互聯網行業中還有很多。
互聯網領域,張步鎮創立的藥師幫,2023年交易額960億;最懂AI與醫療結合的微醫集團董事長廖杰遠,平臺覆蓋2.8億用戶。此外,十點讀書的林斌煒、同步網絡的熊俊、欣欣旅游網的賴潤星、保障網的張志標、魔格信息科技的鄭偉杰、易極付的熊新翔、“請他教”的陳遠河……這些在互聯網行業劈波斬浪的人,都是從龍巖走出去的。
![]()
● 龍巖風光。圖片來源:龍巖市融媒體中心
為什么以“龍巖三杰”為代表的互聯網“龍巖幫”能成功?
第一,是客家文化的沁潤。抱團取暖是客家人的傳統,即使是在互聯網時代,這種凝聚力也是能夠迅速聯絡起他們的本能。
王興剛開始創業時,最早的投資就來自福建老鄉;字節跳動的算法團隊,核心成員也多來自龍巖。這種文化基因形成的“商業操作系統”,成就了算法帝國的全球化裂變,也點燃了美團無邊界擴張的可能性。
第二,是敢打敢拼的創業精神。創業打拼是龍巖人祖祖輩輩留下的底色,無論是革命老區年代還是互聯網年代,這樣的精神一直在傳承。
“敢賭天命”的冒險精神,帶來的是龍巖人的開放思維和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執著。張一鳴敢在BAT的夾擊之下堅定自己的技術架構押注短視頻,王興從校內網到美團的九死一生,都是這種精神的具體體現。
第三,是對教育的重視。互聯網是知識經濟,互聯網的發展也是靠知識去推進的。“龍巖三杰”和龍巖籍的互聯網創業者,幾乎無一例外的都有優秀的教育背景和持續學習的理念。
因為地理位置相對偏僻社會資源較少,跨地域求學成為獲取更高階資源的重要途經,所以這里對教育反而更為重視。雖然龍巖的整體教育水平在福建屬于中游,但是它“精英突圍”的教育模式,更注重頂尖人才的培養。
第四,是時代機遇與反向激勵。
龍巖發展傳統經濟的本地資源不多,GDP只有福州的四分之一,這樣的經濟落差,反而讓缺乏傳統產業優勢的龍巖的青年們,比經濟發達城市的人有更強烈的創業沖動。
這種改變命運的進取心,與互聯網“無邊界”的特質結合,在互聯網的創業浪潮中,才出現了今天“龍巖幫”百舸爭流的景象。
互聯網沒有永恒的王者,只有不斷趕超。有知識有拼勁且能洞悉行業發展的方向,來自龍巖的年輕人們,靠著這一撥浪潮的彎道超車,一躍躋身在時代浪潮的最前沿。而他們的邊界,也像大海中生生不息的浪潮一樣開闊。
● 參考資料:
[1] 東南網丨互聯網“龍巖現象”:閩西走出網絡“三劍客”
[2] 海峽都市報丨解讀“互聯網+”發展中的“龍巖現象”
[3] 巨頭財經丨兩代江湖:龍巖三杰VS巔峰三馬
[4] 雪球網丨張一鳴:不甘平庸的人,全都有同一個特質
[5] 界面新聞丨“龍巖三杰”闖蕩互聯網,美團王興還能“飯否”?
[6] 閩西新聞網丨雪球創始人方三文:波瀾不驚的顛覆者
[7] 網易丨創業5次身價千億,今日頭條抖音老板,80后張一鳴的創業傳奇
[8] 21世紀經濟報道丨校內網王興的月亮與六便士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