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查不清的“肺炎”,身處風暴眼的“灰色地帶”
最近總是咳嗽、氣喘,爬樓梯越來越費勁,去醫院一查,被診斷為“間質性肺炎”。
醫生說,這種病很復雜,可能跟自身的免疫系統出了問題有關。但奇怪的是,風濕科的醫生又說,您的癥狀和指標,還達不到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等明確的“自身免疫性風濕病”(AIRD)的診斷標準。
您很困惑:我到底得了什么病?
醫學上,將這種既有間質性肺病(ILD),又有自身免疫表現,但又夠不上明確風濕病診斷的罕見病,命名為**“伴自身免疫特點的間質性肺炎”(IPAF)** 。
IPAF就像一個“身份不明的肺病”,它游走在呼吸科和風濕科之間的灰色地帶,因此更難被理解和管理。
更讓人擔心的是:IPAF的病情發展速度,可能比您想象的要快、要兇險!
一項重要的前瞻性研究**(Mi?dlikowska等,2025)**專門針對IPAF患者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追蹤觀察。研究發現,IPAF患者的疾病進展率非常高,在短短12個月內,根據不同的評估標準,竟有高達22%到43.3%的患者出現了病情惡化或死亡。
甚至,當研究人員用最嚴苛的“進行性肺纖維化”(PPF)標準來評估時,IPAF患者的病情進展比例(43.3%)明顯高于那些已經有明確風濕病診斷的患者(AIRD-ILD組,19.35%)。
這敲響了警鐘:IPAF不是“介于”輕癥和重癥之間的中間狀態,而是一種需要高度警惕、可能快速進展的疾病!
那么,哪些IPAF患者的肺會更快地“變硬”、更快地“自毀”?有沒有辦法在病情惡化之前,就拉響警報?
核心發現:醫生找到3個信號,預測肺病1年內加速惡化!
這項前瞻性、單中心研究正是為了解決這個核心難題:找到IPAF患者短期(1年)內疾病進展的獨立預測因素。
通過對患者的臨床、影像、實驗室以及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ALF)等大量數據的分析,研究人員最終在多變量邏輯回歸分析中確定了三個最關鍵的“獨立預測因子”。
它們就像埋藏在患者體內和肺部中的三顆“定時炸彈”,一旦發現,就意味著病情將在1年內有極高風險快速惡化,需要立即引起重視和干預。
第一個信號:肺里的“空洞”——HRCT上的“蜂窩肺”
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上,如果發現了**“蜂窩肺”(Honeycombing)**,這是一個極度危險的信號。
蜂窩肺不是一個可逆的病變,它代表著肺組織被纖維化徹底破壞后,形成了無數個排列不規則的小氣囊或空洞,形態酷似蜂窩。它意味著您的肺部結構已經發生了不可逆的損傷,是肺纖維化的晚期表現。
在本次研究中,蜂窩肺被確定為IPAF進展(基于INBUILD標準)的最強預測因子,其風險倍數(OR值)高達69.1。
這意味著:**如果您的IPAF患者CT片上出現了蜂窩肺,其病情在1年內惡化的風險,是未出現蜂窩肺患者的近70倍!**這是一個極其驚人的數字,足以讓所有患者和醫生高度警惕。
第二個信號:肺部的“大片疤痕”——HRCT上的“尋常間質性肺炎模式”(UIP)
與蜂窩肺同樣重要的,是HRCT上呈現的**“尋常間質性肺炎模式”(UIP pattern)**。
UIP模式是另一種嚴重的纖維化表現,其特征包括肺底部的網格影、牽拉性支氣管擴張,并常伴有蜂窩肺。在許多間質性肺病中,UIP模式都預示著預后不良。
在本研究中,UIP模式被確定為IPAF進展(基于PPF標準)的強預測因子,其風險倍數(OR值)高達43.8 。
因此,對于IPAF患者而言,HRCT影像學檢查至關重要。醫生不僅要診斷您是否患病,更要詳細評估您的肺部是否有**“蜂窩肺”和“UIP模式”**這兩種標志性的纖維化特征。它們是肺部正在加速“變硬”、“自毀”的鐵證。
第三個信號:血液里的“火警”——外周血中性粒細胞計數升高
前兩個信號需要CT檢查才能發現,而第三個信號,只需要一個常規的血液檢查:外周血中性粒細胞計數(Peripheral blood neutrophil count)。
中性粒細胞是血液中的一類白細胞,它們是免疫系統的“急先鋒”,在身體發生感染或炎癥時會迅速增加。在間質性肺病中,中性粒細胞被認為參與了肺部的炎癥和纖維化過程,是肺部“慢性火災”的燃料。
研究發現,無論采用哪種進展標準,外周血中性粒細胞計數升高都是IPAF短期進展的重要預測因素。
根據INBUILD標準,中性粒細胞每增加一個單位,進展風險就會翻倍(OR, 2.06)。根據PPF標準,中性粒細胞升高同樣是明確的預測因子(OR, 1.89)。 這個發現具有極強的臨床指導意義:它告訴我們,抽血化驗單上的中性粒細胞數量,可能比復雜的免疫抗體滴度(如抗核抗體滴度)更能預測IPAF的短期兇險程度 。它就像血液中亮起的“火警”警報,提醒醫生和患者:體內的炎癥正在加速,肺纖維化的風險正在急劇上升!
案例解讀:一個“不起眼”的數字如何救命?
(案例:張阿姨的故事)
65歲的張阿姨(化名)是一位IPAF患者。她最初確診時,只是偶爾咳嗽,有些輕微氣喘,肺功能檢查(FVC)顯示她的肺活量尚可(75%預計值),屬于“中度”水平,看起來似乎并不危急。
她被診斷為IPAF,是因為她有間質性肺炎的CT表現,同時血液中查出了一些自身抗體,但又不滿足類風濕關節炎等明確疾病的診斷標準,處于IPAF的“灰色地帶”。
如果按照傳統的思維,醫生可能會認為張阿姨的病情比較平穩,只需常規觀察和治療。
但是,細心的醫生根據這項最新研究的發現,對張阿姨的幾項指標進行了“高危排查”:
HRCT影像: 醫生仔細查看了張阿姨的CT片,發現肺底部已經出現了一小塊**“蜂窩肺”**的表現。血液檢查: 盡管張阿姨的癥狀不典型,但她的外周血中性粒細胞計數比正常值上限略高(5.5 ×109/L),符合中性粒細胞升高的特征。 正是這“蜂窩肺”和“中性粒細胞升高”兩個高危信號的疊加,讓醫生提高了警惕。 醫生向張阿姨和家屬解釋了最新研究的風險提示,并決定采取更積極的抗纖維化治療和免疫抑制治療。
果不其然,在接下來的1年隨訪中,張阿姨的肺功能雖然下降,但由于及時采取了干預措施,下降速度被有效控制,沒有達到快速進展的標準。而同期,研究中一些基線FVC比張阿姨更好的IPAF患者,因為缺乏這種高危信號的識別,在1年內病情卻迅速惡化,甚至有人因呼吸衰竭而去世。
這個案例清晰地說明:預測因子比當前的病情輕重更能決定未來風險。即使您的肺功能看起來尚可,但如果血液里“火警”響起,肺里“空洞”初現,就必須警惕疾病的快速進展。
多學科協作,關注“血液火警”和“肺部空洞”
IPAF是一種臨床異質性高、進展兇險且預后可能比明確風濕病相關ILD更差的疾病。這項前瞻性研究為IPAF患者帶來了明確的預警信號和價值增量:
![]()
未來,對于IPAF患者的診療,應重點關注以下幾點:
影像學精細評估: 確診IPAF的患者,應由經驗豐富的影像科和呼吸科醫生,對HRCT影像進行精細評估,著重排查蜂窩肺和UIP模式等纖維化特征。血液炎癥指標監測: 定期監測患者的外周血中性粒細胞計數。血液中這個“火警”信號的出現,是病情短期內惡化的一個簡單而強大的指標。多學科協作: IPAF患者的診斷和管理離不開呼吸科和風濕免疫科的緊密協作(多學科團隊,MDT)。這種協作能確保患者既能得到風濕免疫方面的評估,又能得到肺部疾病方面的專業治療,從而更好地識別風險、制定最合適的治療策略。 只有關注這些隱藏的“自毀”信號,才能及早介入,阻斷IPAF向進行性肺纖維化發展,為患者爭取到寶貴的治療時間。
參考資料:Mi?dlikowska E, Mi?kowska-Dymanowska J, Bia?as AJ, Makowska JS, Lewandowska-Polak A, ?acwik P, Piotrowski WJ. Predictors of 1-year progression of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interstitial pneumonia with autoimmune features: a single-center, prospective study. Pol Arch Intern Med. 2025 Oct 28;135(10):17115. doi: 10.20452/pamw.17115. Epub 2025 Sep 8. PMID: 40923244.
免責聲明:本文是根據醫學病例報告撰寫的科普文章,旨在傳播醫學知識,不能代替專業醫療診斷和治療。如有不適,請及時就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