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濟南的陳大爺今年62歲,一直有個小愛好,就是晚飯后喜歡和老友們圍坐一起,邊聊天邊“啃點下酒菜”,小龍蝦、火鍋、動物內臟樣樣不落。
前陣子他突然覺得腳背腫痛難忍,連鞋都穿不上了。去醫院一查,尿酸爆表,醫生看到結果也忍不住皺眉:“陳大爺,這可不是小毛病,長期高尿酸,危險可不小!”
為什么看起來沒什么問題的日常美食,卻會讓尿酸突然飆升?有些人甚至覺得“只要不是每天吃大量海鮮,尿酸應該沒事”。真相是什么?
![]()
在多數人眼里“管住嘴”說來容易,可到底哪些食物才是嘌呤大戶?如果不警惕,高尿酸真的會悄悄找上門,可能一步錯步步錯。
尤其是第3種食物,很多朋友根本沒防備到,這才是高尿酸反復發作的關鍵!到底哪些食物才稱得上“嘌呤大戶”?
嘌呤到底是什么?“嘌呤大戶”有多可怕?專家權威解讀
許多人并不清楚,嘌呤其實是一種天然存在于食物和體內的有機化合物,人體代謝嘌呤的“終點站”就是尿酸。
正常情況下,尿酸會隨尿液順利排出體外,但如果嘌呤攝入過多、尿酸產生太多或者腎臟排泄功能下降,尿酸就會積聚在血液中,時間一久就容易誘發高尿酸血癥甚至痛風。
中國疾控中心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成年人高尿酸血癥發病率高達13.3%,約1.77億人受影響。
![]()
長期高尿酸,不僅僅是“腳疼”,還會增加腎臟損傷、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甚至引發痛風性關節炎反復發作,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很多人只盯著海鮮,其實生活中更多讓人“防不勝防”的高嘌呤食物,才是導致尿酸失控的罪魁禍首。就連一些號稱“健康”的食品,也可能是隱藏的嘌呤陷阱!
4種“嘌呤大戶”,極易讓尿酸升高,后果你想不到!
動物內臟:
動物肝臟、腎臟等是嘌呤密度最高的食物之一。例如,100克動物肝臟含嘌呤約300毫克之上,遠高于一般肉類。
頻繁食用不僅會刺激尿酸飆升,還會加重腎臟代謝負擔,加速高尿酸的出現。尤其對于痛風家族史或腎功能下降的人來說,動物內臟需要格外慎食。
![]()
各類海鮮:
蝦、蟹、貝類、沙丁魚等都屬于嘌呤含量較高的食物。以沙丁魚為例,每100克沙丁魚嘌呤大約達到300-400毫克,容易短時間內使血尿酸濃度升高。此外,海鮮中還富含嘧啶類物質,被人體快速分解后形成大量尿酸,是患者痛風急性發作的“導火索”。
高湯及濃縮肉湯:
很多人喜歡喝骨頭湯、老火靚湯,覺得“營養全在湯里”。但實際上,在燉煮過程中,肉中的嘌呤會大量溶于湯中。
據中國食物成分表數據顯示,100毫升濃雞湯中嘌呤可超140毫克,遠高于對應肉類本身。尤其是喜歡每天煲湯的家庭,常飲高湯容易讓尿酸不知不覺升高,是很多人未曾意識的隱性風險。
![]()
部分豆制品:
不少人以為豆制品全部是健康食品,其實豆制品中嘌呤含量差異較大。比如黃豆、豆腐干等制品中的嘌呤含量明顯高于北豆腐、豆漿。
經常過量攝入高嘌呤豆制品,有尿酸代謝異常或家族史者應該注意。相較而言,蛋類、牛奶反而屬于低嘌呤安全區。
這些食物如果不加節制,哪怕“少量多次”,尿酸水平也很容易逐漸失控。需要提醒的是,隱蔽嘌呤并不少見,尤其是在現代加工食品和熱銷的小吃中,別等病發才后悔莫及!
![]()
管理高尿酸怎么辦?3個實操建議,科學把握日常攝入量
注重膳食結構調整:
控制上面提及的高嘌呤食物攝入,每日主食粗細搭配,蔬菜水果多樣化,魚肉適量,紅肉限量。
對于高尿酸或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議每日嘌呤攝入控制在400毫克以下。多選擇低嘌呤食物,如牛奶、蛋類、部分蔬菜(黃瓜、南瓜等)。
保持良好飲水習慣:
足量飲水利于尿酸排出。成人每日建議飲水量在1500-2000毫升左右,在大量運動、出汗或氣溫較高時適當增加。白開水、淡茶是首選,應避免含糖飲料、高糖飲品。
![]()
規律運動+監測體重:
肥胖、代謝綜合征與高尿酸密切相關。建議每周堅持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步走、游泳、騎行)150分鐘以上,體重超標者可適當增加。
運動過程中避免劇烈脫水,否則容易加重尿酸結晶,反而誘發痛風發作。
此外,應定期體檢,關注腎功能、血壓、血糖等健康指標。特別是有高尿酸家族史或中老年人群,建議每年至少檢測一次尿酸水平,發現異常及時干預,別等到痛風發作才想起“悔不當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