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們,昨天傍晚在小區門口取外賣,抬頭一看驚著了 —— 這不就是樓下鏈家那小哥嗎?以前穿西裝打領帶,皮鞋擦得能照見人,現在套著黃色騎手服,頭盔上還沾著雨點子,手里攥著的外賣袋和房源單疊在一起。我問他咋干這個了,他苦笑:“哥,三個月沒開單了,房租都快交不起,兼職跑外賣好歹能混口飯。”
這可不是個例啊!前陣子南京有記者暗訪,發現好多中介公司干脆直接轉型招騎手,打著 “免費用車” 的幌子,實則逼著人高價租車。有大學生去應聘,說好 280 一天還配車,結果簽了合同才知道,21 天得跑夠 500 單才免租金,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最后車錢一分沒少交,還踩了改裝車的坑。你想啊,要是中介生意好做,誰會折騰著干這種糟心事?
更扎心的是數據。去年一年,光房地產企業就少了 44 萬人,建筑業更是走了 486 萬人。這意味著啥?相當于一個小縣城的人全換了行當!以前售樓處的小姐姐月入過萬,現在可能在奶茶店搖杯子;設計院畫圖的工程師,不少轉去做數據分析了;連建材市場的老板,都開始兼賣蔬菜水果了。我認識個裝修師傅,干這行二十年,去年全年就接了三單活兒,現在天天開網約車到后半夜。
那到底為啥會這樣?咱得扒透了說。首先是房子真賣不動了,這幾年大家手里錢緊,不敢隨便砸鍋賣鐵買房,開發商新樓盤越蓋越少,中介自然沒單子可帶。更關鍵的是房企自己也撐不住了,華遠、美的置業這些大公司,都開始剝離房地產業務,有的去搞電磁線,有的改賣煙酒了。開發商都撤了,上下游的建材、裝修、物業能好得了嗎?就像多米諾骨牌,第一塊倒了,后面跟著全塌。
還有個隱形原因:行業泡沫擠干凈了。前十年房地產太火,隨便找個人穿身西裝就能當中介,賣套房提成真能抵普通人半年工資。那時候是個人就想往這行鉆,現在潮水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加上銀行現在不敢隨便給房企借錢,開發商拿不出錢蓋房,整個鏈條直接卡殼了。
這波變動影響可太大了。對從業者來說,不是換份工作那么簡單。我聽那個轉做數據的工程師說,以前在設計院天天 996,現在朝九晚五,但工資砍了一半,社保還按最低標準交。更慘的是中年從業者,干了十幾年房產,除了帶看、賣房啥也不會,轉行只能做最底層的體力活。
往大了說,整個上下游都涼了。以前建材市場堵車能堵半小時,現在下午三點就沒幾個人;家具城的銷售比顧客還多,樣品都落了一層灰。連高校都在調整,今年建筑類專業招生降了 6.1%,17 所高校干脆停招了。這說明啥?連學校都知道,這行沒法再像以前那樣養人了。
不過咱得理性看這事,這哪是 “崩盤” 啊,根本是行業在 “退燒”。以前房地產把太多資源都吸走了,連賣包子的都想轉行炒房,這本來就不正常。現在 44 萬人離開,看似殘酷,其實是市場在回歸正常 —— 不是所有人都該靠房子吃飯,也不是所有行業都得圍著房產轉。
我最想說的是,別笑話那些送外賣的中介。他們不是失敗,是在扛生活。以前他們靠行業紅利賺過錢,現在行業變了,就放下身段找活干,這比那些躺平抱怨的人強多了。而且你發現沒?中介練出來的溝通本事,送外賣時能跟客戶處好關系;裝修師傅的審美,開網店賣家居用品正合適。所謂的轉型,不過是把以前的本事換個地方用。
更關鍵的是,這波調整讓我們看清了:沒有永遠賺錢的行業,只有跟著時代變的人。以前房地產是 “造富機”,現在成了 “試金石”。那些能從地產行業跳出來的人,不是靠運氣,是早早就攢了別的本事。
最后說句實在的,這行不會徹底消失,畢竟人總得有地方住。但那個閉著眼就能賺錢的時代,肯定是過去了。未來能留在這行的,得是真懂房子、真為客戶著想的人,而不是靠信息差蒙錢的 “野路子”。那些現在咬牙轉行的人,說不定哪天又能靠著積累的經驗殺回來。
生活嘛,不就是這樣?潮起潮落,有人上岸,有人換船,但只要肯扛,就總有飯吃。你們身邊有地產轉行的人嗎?他們現在過得咋樣?評論區聊聊,咱接著嘮這行的門道。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