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雅克寫了本大書《當中國統治世界》,2009年一出,就戳中不少人的痛點。
他說中國不是普通國家,而是披著國家外衣的文明體。
![]()
雅克的困惑不是空穴來風,中國歷史確實是個謎。
從秦始皇那年頭統一六國算起,差不多兩千年,中國基本保持了大一統的格局。
中間有過分裂,像三國兩晉南北朝那些亂七八糟的年月,但核心地帶總有股拉力,把碎片又攏回去。
![]()
雅克在書里反復提,中國人最在乎的政治價值就是統一,維護文明的連續性,這不是什么抽象概念,而是骨子里的東西。
西方國家多是現代建構出來的,靠憲法、邊界和種族血統維系,可中國不一樣,像個大家庭,靠文化這張大網兜著。
拿漢字來說吧,這玩意兒從秦時統一文字開始,就成了全民族的通用碼,不管是中原漢人還是邊疆少數民族,寫起字來都一套路。
![]()
雅克說,這就好比一個操作系統,安裝好了,大家用著順手,換誰上臺都懶得重裝。
沒有漢字的黏合,秦的郡縣制推行不開,漢唐的科舉考試也玩不轉,那些邊遠山溝里的孩子,背著書箱進京趕考,考上的不光是官位,更是融入中央的門票。
秦始皇廢分封搞郡縣,不是一時興起,而是看透了周朝那套諸侯割據的毛病。地方直管中央,官員從上頭派,稅收、兵役一竿子插到底。
![]()
這套子孫傳下來,漢劉邦入關時雖封了幾個異姓王,但很快就定規矩,非劉氏封王天下共擊之。
到了武帝那兒,推恩令一出,諸侯國細分成小塊兒,名存實亡。雅克覺得這事兒聰明,表面上給子孫分家產,實際上把權力層層稀釋,中央的胳膊伸得更長。
唐宋明清都接著用,中間雖有藩鎮割據或者五代十國的動蕩,但每次亂完,總有股力量重塑統一。
![]()
這制度不光是行政工具,還裹著儒家那層皮,強調忠君愛國,天下為公。
當然,統一光靠鐵板一塊兒不行,得有柔軟的包容。
雅克特別強調,中國是多民族文明,從來不是單一種族俱樂部。
![]()
漢時張騫通西域,帶回葡萄和胡麻,順帶建校舍教當地人中原禮儀。匈奴王子進長安學堂,學著用漢字寫策論,回去后部落里就多出幾本儒書。
唐朝更開明,長安街頭胡人商販吆喝著賣波斯錦,宮里梨園教胡姬跳劍舞,文化像絲綢一樣往外滲。
清朝滿人入主中原,本是馬背上的游牧部落,可康熙雍正一干皇帝,批折子用漢文,編《四庫全書》時拉上蒙古喇嘛和西藏活佛,四體文字并列。
![]()
雅克說,這不是勉強融合,而是自然而然,中國人骨子里有股子海納百川的味兒。
邊疆部落首領進京覲見,帶哈達獻給皇帝,散朝后逛琉璃廠買線裝書,回家后自家孩子也開始認漢字。
結果呢?滿漢一家親,蒙古王爺的旗幟上繡起龍紋,藏區寺廟里供起孔子像。這種包容不是空話,讓不同血統的人,共享一套價值體系——自強不息,和衷共濟。
![]()
雅克在2024年底的清華大學講座上,直言西方總愛拿種族說事兒,指責中國民族政策,可他反駁得干脆:中國文明就是多元拼圖,漢、滿、蒙、回、藏,各有各的調子,卻合奏一曲。
歷史證明,這套玩法管用。鴉片戰爭后,中國丟了主權大半,可到1949年,新中國站穩腳跟,靠的就是那份文明連續性。
雅克書里算過賬,從秦統一算起,中國分裂期不到總時長的三分之一,這在世界史上罕見。羅馬帝國碎了,埃及古文明斷層,印度次大陸分分合合,可中國總能復原。
![]()
轉到現代,雅克覺得中國統一的秘密,還藏在當下這股子自信里。
西方人總問,為什么中國不學你們搞多黨制?雅克回:中國有自己的操作系統,為什么非得換成Windows?
雅克看在眼里,感慨中國證明了一種新路徑——文明不靠征服世界,而是讓世界來適應。
參考資料
外國學者眼中的中國學奧秘 環球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