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三省的凍豆腐、湖南長沙的臭豆腐、安徽黃山的毛豆腐、川渝地區的豆腐腦,還有麻婆豆腐、小蔥拌豆腐、豆腐燉菜……從早餐到正餐再到小吃,從主菜到配菜,豆腐總能以不同模樣出現在餐桌上,陪著中國人走過四季。
![]()
它雖常見,可不普通!這刻進我們飲食基因里的美味,藏著不少營養門道。今天,就一起解鎖它的營養成分,再解開那些流傳甚廣的誤會!
豆腐里的營養干貨
豆腐是一種真正的低調營養食物。別看它味道清淡,身體卻能從中吸收到豐富而均衡的營養。
優質植物蛋白:它的蛋白質含量可與肉類媲美,而且屬于優質植物蛋白,氨基酸種類齊全、吸收率高,有助于維持肌肉、修復組織,還能幫助控制血脂。
卵磷脂:這種天然的“血管清潔劑”具有乳化脂肪的作用,促進膽固醇的分解和排出,維持血液流通順暢,對腦細胞膜的修復和記憶功能也有支持作用。
大豆異黃酮:被認為能調節體內雌激素平衡,對女性更年期的不適、心血管健康及骨骼保護都有積極影響。
大豆低聚糖:它能為腸道里的益生菌提供能量,改善便秘、減少腸道脹氣和有害代謝物。
多種對骨骼有益的礦物質:尤其是鈣、磷、鎂。用含鈣凝固劑(如石膏)制作的豆腐,鈣含量甚至可媲美牛奶,長期攝入有助于增強骨密度、降低骨質疏松風險。
總的來說,豆腐就像一道“溫和的營養方程式”——高蛋白、低脂肪、富礦物、含活性成分,它在不張揚的外表下,藏著對身體多維度的支持。
![]()
三種常見的豆腐,怎么選?
市面上常見的豆腐分三類,北豆腐、南豆腐和內酯豆腐。它們最主要的不同在于制作過程中凝固劑的種類和用量,這也使得它們的營養成分有所區別。咱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需要來進行選擇。
北豆腐又稱老豆腐,用鹽鹵點制而成,硬度高、水分少、韌性足,蛋白質含量在三者中最高,適合做餡或煎炸,比如包豆腐餃子、做香煎豆腐,口感扎實有嚼勁。
南豆腐也就是嫩豆腐,靠石膏點制,口感軟嫩細膩,鈣含量更突出,適合做湯或涼拌,像豆腐腦、涼拌嫩豆腐,能最大程度保留它的嫩滑口感。
![]()
內酯豆腐則用葡萄糖酸內酯點制,質地最細膩。并且,三種常見豆腐中它的水分含量最高、熱量最低、脂肪含量也相對較低。適合作為減肥人士的蛋白質來源。
那么吃多少最合適呢?根據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成年人每天需攝入15-25克大豆,換算成豆腐就是72.5克北豆腐、140 克南豆腐或175克內酯豆腐,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來安排。
那些年關于吃豆腐的誤會
1.豆腐吃多了會得結石
豆制品對結石的影響主要是其中的草酸,但豆腐本身的草酸含量不高,不會像菠菜那樣容易和體內的鈣結合形成結石。健康人的身體對于草酸等成分有很強的處理能力,所以無需過度擔心。
2.吃豆腐會升高尿酸,尤其痛風患者不敢碰
豆腐里的嘌呤是植物性嘌呤,和肉類、海鮮里的動物性嘌呤不一樣,對尿酸的影響要小得多。痛風患者在病情穩定時,適量吃點北豆腐、豆漿完全沒問題,它們的嘌呤含量在豆制品里屬于偏低的。
3.女性吃豆腐會加重乳腺增生
目前沒有研究證明吃豆腐會讓乳腺增生變嚴重,反而有研究發現,適量吃豆腐補充大豆異黃酮,對預防乳腺癌還有一定幫助,只要不過量,不用刻意忌口。
4.男性吃豆腐影響雄激素
大豆異黃酮雖然有類似雌激素的作用,但它的活性很弱,遠比不上人體自身的激素。正常吃豆腐不會影響男性的性激素水平,也不會對身體造成其他不良影響,男性朋友可以放心吃。
豆腐雖好,但這4類人群一定要嚴格控制豆腐攝入:高尿酸血癥或痛風發作人群,嚴重泌尿系結石患者,高血鉀、高血鈣患者以及患有與腎代謝相關疾病的人群。
最后,向大家推薦幾種能讓豆腐的營養價值“翻倍”的搭配食材:豆腐加雞蛋,促進鈣的消化吸收;豆腐加肉,提高蛋白質利用率;豆腐加海帶,防止造成碘損失;豆腐加白菜,增加膳食纖維含量,促進消化。你,會吃了嗎~
參考資料:
[1]《中國食物成分表(第六版)》,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8.
[2]Mourad AM, de Carvalho Pincinato E, Mazzola PG, Sabha M, Moriel P. Influence of soy lecithin administration on hypercholesterolemia. Cholesterol. 2010;2010:824813. doi: 10.1155/2010/824813. Epub 2009 Dec 28. PMID: 21490917; PMCID: PMC3065734.
[3]Luan H, Liu Q, Guo Y, Fan H, A S, Lin J. Effects of soy isoflavones on menopausal symptoms in perimenopausal wome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eerJ. 2025 Jul 23;13:e19715. doi: 10.7717/peerj.19715. PMID: 40718787; PMCID: PMC12296567.
[4]Reed KE, Camargo J, Hamilton-Reeves J, Kurzer M, Messina M. Neither soy nor isoflavone intake affects male reproductive hormones: An expanded and updated meta-analysis of clinical studies. Reprod Toxicol. 2021 Mar;100:60-67. doi: 10.1016/j.reprotox.2020.12.019. Epub 2020 Dec 28. PMID: 3338316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