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錢袋子捂得再緊,也跟不上花銷的口子;感覺工作再怎么拼命,漲薪條也遲遲不來。你要是跟我說“太難了”,我一點都不奇怪。
因為經濟學家王德培那句話,算是戳中了咱們普通人的心窩子:中國老百姓是不容易的,已經進入急劇大洗牌階段!
這場“大洗牌”不是哪個行業的小打小鬧,它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大清洗”,從你開的汽車,到你吃的豬肉,再到你背著房貸的那個“家”,無處不在。
![]()
咱們先聊聊最直觀的,汽車。這幾年新能源車火得一塌糊涂,可你知道背后有多“卷”嗎?全中國有近400家整車廠,一年的設計產能是3000萬輛,這還收著呢,要是馬力全開,7000萬輛都能給你干出來。這是什么概念?“滅霸級別”的。全世界其他車企加一塊,可能都不夠咱們一家打的。
結果呢?地球就這么大,市場就這么點。所以,“洗牌”成了唯一的劇本。德國的BBA(奔馳、寶馬、奧迪)前陣子裁員上萬人,國內那些“新勢力”造車,除了少數幾家,大多都在ICU門口徘徊。反觀比亞迪,簡直是一騎絕塵。王德培的判斷很犀利,他說未來就是三巨頭吃掉88%的市場份額,剩下那一堆企業,在不到20%的空間里搶那點殘羹冷炙。這游戲,剛開局就快進到決賽圈了。
![]()
你以為這只是汽車業的“內卷”嗎?不,這是一場“四大周期共振”,把咱們拽進了一個叫“過剩”的漩渦。
汽車是工業產能過剩的縮影。從手機到鋼鐵,從空調到紡織,哪個不是堆積如山?這是工業產品的產能周期,三五年一晃,就到了頂。
再看咱們的飯碗,連養豬都變天了。過去張大爺李大媽在后院養幾頭,那叫“豬周期”,有起有落。現在呢?資本下場,“豬上了樓”,住進了幾十層的高樓,全自動化養殖。結果就是供給量大得驚人,而且極其穩定。豬肉價格想漲?門兒都沒有。養豬的利潤直接歸零,甚至還得往里虧錢。
![]()
吃的不行,用的到頂,那“高科技”呢?咱們總說科技創新是新動力吧?可現實是,蘋果公司最牛的時候,一年能在全球賣出接近20億部手機,現在呢?數字幾乎砍半。國產的華為、小米們,日子同樣不好過。大家手里的手機用個三五年都不帶卡的,換機動力在哪?所謂的AI、新能源,喊了這么久,真正能讓所有人掏錢的“爆款”在哪?這科技創新的周期,似乎也進了瓶頸。
最后,也是最要命的,房地產。這個長達四五十年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在中國也基本走到頭了。全國人均住宅面積早就超過了41平方米,說白了,咱不缺房子了。以前買房是“剛需”,現在買房,對很多人來說是“負累”。一線城市都開始回調,三四線城市就更不用提了。
![]()
你看,短期的“豬周期”、中期的“工業周期”、長期的“科技周期”,再加上超長期的“房地產周期”,四個輪子全在2025年的這個節骨眼上,一起陷進了泥地。這就帶來一個詞:大過剩。
東西造出來了,賣給誰?
在國內賣不動,怎么辦?“內卷”唄。你賣100,我賣80;你打八折,我打骨折。最后大家一起玩完。
所以,王德培點出了唯一的活路:“出海”。
出海,已經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道生存題。你以為只有華為、比亞迪在往外走嗎?大批的中國企業,正帶著他們的技術、資金、人才,涌向越南、印尼、印度,甚至是遙遠的非洲。
![]()
他們不想待在家里嗎?是產能真的裝不下了。王德培一句話點破:“中國企業如果不能外遷,只能內卷。”
可“出海”也不是拎包入住那么簡單。你以為搬個廠子過去就能發財?
王德培早就警告過,那些地基不穩、政治風險高的地方,比如緬甸、柬埔寨,你敢去嗎?今天建廠,明天可能就“變天”了。越南看著是不錯,勞動力也便宜,可你找得到那么多熟練工嗎?配套的產業鏈跟得上嗎?“五年以上投資計劃,別選這些地方。”這話是過來人的忠告。
所以,“出海”是個技術活,得看眼光,看地緣,看產業結構。
這背后,其實是一場更宏大的“戰略大轉移”。咱們中國制造,正在全球的經濟地圖上,推進新的陣地。
王德培有個非常大膽的構想,他說未來會有一個以中國為主軸的新世界經濟平臺,他甚至預測:“澳大利亞和中國將在印度尼西亞會師”。這話聽著玄乎,可他一個朋友,早年聽了他的建議,跑到印尼去搞產業布局,現在不光活得滋潤,還打算把一個產業會展辦成國家級的項目。
![]()
這就是格局。我們今天面臨的,是“從內向外”的再平衡。咱們最終要爭的,壓根就不是某個市場的具體份額,而是新的全球產業話語權。
當然,這些“宏大敘事”聽著帶勁,可落到咱們每個人頭上,就是煎熬。
工資停滯、養車貴、養娃難、房價陷、消費低迷……這一座座大山壓下來,誰能說句“容易”?
這感覺,像極了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那會兒。當時全世界都在唱衰中國,覺得咱們肯定扛不住。可王德培就在那個時候,賭對了中國未來20年的戰略黃金期。
歷史總在重復,但又不會簡單重復。
這一次,王德培再次給出判斷,這個“底部震蕩”,大概還要持續三到五年。
![]()
這三五年,是大浪淘沙。對企業來說,要么升級,要么出局。對咱們個人來說,是心態和行動的分水嶺。你是選擇“躺平”被甩出去,還是咬著牙,跟著這個“磨盤”一起轉,磨掉身上的惰性,磨出新的技能,等著“破繭”的那一天?
今天的中國,用王德培的話說,不在“見頂”,而在“破繭”。
蝴蝶破繭之前,一定是最痛苦、最掙扎的。這場“大洗牌”,洗掉的是過剩的產能、落后的模式,還有那些跟不上時代的人。真正能看懂周期、看清格局的人,已經悄悄在布局自己的下一個“黃金二十年”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