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智化那事兒都過去小半個月了,網上的吵仗居然還沒停—— 罵他 “夸大其詞” 的人攥著監控視頻不放,力挺他的人盯著 “20厘米高度差” 死磕。
![]()
就在這節骨眼上,經濟學家宋清輝突然又冒出來放炮:“逼走鄭智化,無異于自砸飯碗,無障礙環境是城市核心競爭力!”
這話聽著夠沖,但扒開事件的層層褶皺一看,還真不是危言聳聽。
先把時間線拉回去捋捋這出“羅生門”。10月25號那天,唱著《水手》激勵過一代人的鄭智化,突然在社交平臺把深圳機場罵上了天,說自己登機時遇到25厘米的高度差,輪椅推不上去,最后 “連滾帶爬” 才進了機艙,司機還在旁邊冷眼旁觀。
圖片
![]()
這話一出來,網友直接炸了鍋,“機場太沒人性” 的聲浪差點把熱搜榜掀翻。
可沒過多久劇情就反轉了。監控不知道被誰放出來,視頻里明明是兩個工作人員攙扶著他拄拐登機,壓根沒“連滾帶爬” 那回事兒。
機場還解釋,20厘米高度差是為了防設備刮碰飛機的安全規范,緊接著就官宣了三項整改:優先給輪椅旅客廊橋、增派人手、試點新連接裝置。這波操作下來,不少人開始轉頭罵鄭智化 “小題大做”“博眼球”。
圖片
![]()
就在輿論快要一邊倒的時候,鄭智化自己出來澄清了:“連滾帶爬是氣頭上的話,推輪椅的小哥服務其實特好。”
但他話鋒一轉,把大伙兒的注意力拉回了正經事上:“這事引發的關注,比我個人感受重要多了。”
此前他還扒出自己這些年的 “機場血淚史”:南京機場讓拆 “等同于腿” 的金屬支架,上海機場安檢耗半小時差點誤機,新疆機場擔心拐杖被暴力托運得據理力爭。這哪兒是偶然事件啊,分明是特殊群體出行難的日常速寫。
圖片
![]()
這時候宋清輝的發聲就顯得特關鍵。這位經濟學家可不是第一次挺鄭智化了,前幾天還呼吁機場下架監控視頻,說公開隱私會讓議題失焦。
這次更直接,上來就扣“自砸飯碗” 的帽子。有人覺得他小題大做,一個機場服務疏漏而已,怎么就扯到 “砸飯碗” 了?但看看數據就明白,深圳機場2024年旅客吞吐量都沖到全國第二了,靠的是 “深圳速度”,可再快的速度,架不住20厘米的 “絆腳石” 絆腳啊。
更打臉的是,深圳剛辦完殘特奧會,當時機場保障搞得“嚴絲合縫”,怎么一到日常服務就掉鏈子了?就像網友說的:“重大賽事能伺候好,普通旅客就不行?這哪是能力問題,分明是沒把特殊需求放心上。”
圖片
![]()
而宋清輝說的 “核心競爭力”,其實早有答案。北京海淀的公園改了坡道,輪椅能直接進衛生間;銀川金鳳區的廣場請殘疾人參與設計,連地面防滑都考慮到了;廈門的慢道無障礙坡道寬達1.2米,還裝了防滑扶手。這些地方沒靠 “速度” 出圈,反倒靠 “溫度” 攢了口碑。
現在再回頭看這場風波,鄭智化的情緒化表達確實有點夸張,但就像網友說的:“他不罵這一嗓子,誰知道機場還有這漏洞?”
深圳機場連夜整改,看似是回應質疑,實則是補了自己的短板。要是真像宋清輝說的那樣,把提意見的人當 “麻煩” 逼走,那藏在暗處的問題只會越來越多。
![]()
畢竟,城市競爭到最后,拼的不是樓多高、路多寬,而是對每一個人的包容度 —— 連行動不便的人都能順暢出行,這樣的城市才真的有底氣。
如今《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實施兩年了,全國128萬戶殘疾人家庭完成了改造,河南、云南等地的公共建筑無障礙設施率都達到了100%。
![]()
這些數字告訴我們,無障礙建設從來不是 “選擇題”,而是 “必答題”。宋清輝的話或許刺耳,但戳中了要害:丟了溫度的城市,再快的發展也沒用。而那20厘米的高度差,與其說是設備問題,不如說是觀念上的 “坎兒”—— 啥時候真正把 “無障礙” 刻進骨子里,城市才算真的有了競爭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