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容取材于網絡
?——【引言】——?
除夕夜,上海閘北一條窄巷里,一掛鞭炮“啪”地炸響。
聲音還沒散盡,巷口就沖進來幾個巡警,帶頭的那個把女工按在地上,吼著“擾亂治安”。
她叫什么名字,沒人記得,只知道判決書上寫著:私放爆竹,拘役三年。
鞭炮碎屑撒了一地,像血。但這絕不是孤例。
![]()
同一晚,南京夫子廟附近,一戶人家包餃子被鄰居舉報,警察撬開門,餃子餡倒進垃圾桶,全家帶走。
北平西單,一位老先生給孫子塞了個紅包,紅包里夾了張“恭喜發財”的紙條,被郵差截獲,老人第二天就進了班房。
廣東潮州,年貨攤的財神像被軍警當街砸爛,碎片混著泥水,攤主跪在地上撿了半天。
這些事都發生在1929年農歷正月初一前后的幾天。
![]()
全國上上下下,數萬人因為“過年”兩個字進了牢。
監獄擠得連走廊都睡人,南京臨時搭了鐵皮棚子關“春節犯”。
這不是電影,不是段子,是檔案里白紙黑字的記錄。
一切得從頭說。
1928年12月28日,南京國民政府內政部貼出布告:《普用國歷廢除舊歷辦法》。
![]()
文件不長,十二條,字字像釘子。
第一條就說:舊歷年節一律廢止。
公私機關、學校、商店,春節期間照常上班。
誰敢放假、放炮、貼對聯、說吉利話,抓。
蔣介石在旁邊批了八個字:封建余毒,徹底鏟除。
![]()
布告貼出去的第二天,上海《申報》頭版登了條小消息:除夕夜,南京路所有店鋪不準關門。
商戶傻眼:年夜飯吃空氣?
老百姓不是沒見過新政。
1912年孫中山改陽歷,大家也嘀咕過,但那時候頂多元旦放假一天,春節該吃吃該玩玩,誰也沒真管。
可這次不一樣,管到骨頭里了。
警察挨家挨戶敲門,翻米缸看有沒有年糕,掀鍋蓋看有沒有餃子餡。
長沙一戶農家殺只雞,被當成“備年貨鐵證”,雞沒收,人罰五十塊大洋。
![]()
那年月,五十塊夠買兩頭牛。
更狠的是嘴。
不能說“過年好”,不能說“恭喜發財”。
上海有位小學老師在黑板上寫“新年快樂”,被學生家長舉報,停職檢查。
北平郵局設了“新年詞語檢查組”,信封上但凡帶“春”字,先扣著。
![]()
有一封信里寫“盼春暖花開”,也被退回,理由:涉嫌舊歷。
街上一片死寂。
往年除夕,鞭炮從傍晚響到天亮,巷子里飄著糖果味。
這一年,風吹過,只剩巡警的皮靴聲。
禁令不是蔣介石心血來潮。
![]()
背后有套邏輯:中國要現代化,就得跟世界一個鐘。
陽歷是國際通行證,陰歷是封建鎖鏈。
祭祖、拜神、放炮、貼對聯,全是迷信包袱。
知識分子里早有人開炮。
魯迅寫《祝福》,祥林嫂死在“祝福”聲里,錢玄同喊“廢除漢字”,順帶把春節也捎上。
![]()
蔡元培被請去演講,講臺上是西裝革履,臺下掌聲響,臺上心里苦。他知道,這不是講道理,是砸飯碗。
可道理講不通。農民伯伯不認陽歷,二十四節氣是他們的生產指南。
驚蟄不來,地不翻;清明不到,種不播。城里呢?
商號一年三節結賬:春節、端午、中秋。賬本上寫著“舊歷正月”。
1929年春節沒了,賬也“沒”了。
![]()
上海總商會急了,給南京發電報:沒春節,商業信用就崩盤。
銀行壞賬堆成山,1930年一季度,商欠總額比前一年翻三倍。
財政部坐不住了,開會記錄里寫:廢歷雖是大義,工商命脈不可斷。
錢的事,比臉面好使。民間呢?表面服軟,骨子里硬扛。
城市里,警察多,門一關,窗簾一拉,照樣包餃子。
![]()
農村更干脆,警察進村,鑼一響,全村熄燈,鞭炮藏被窩,等風聲過再放。
廣東有村子,整個除夕夜沒電,警察以為沒人,其實家家戶戶在灶膛里點蠟燭,吃團圓飯。
高壓越高,反彈越大。
1930年,監獄爆滿,南京臨時加了三處拘留所,還是不夠。
基層警察也煩:抓人、審人、關人,工資沒漲,飯錢倒貼。
![]()
有人開始睜只眼閉只眼,于是裂縫從內部炸開。1931年,管控松了點。
鄉下春聯又貼出來了,紅紙黑字,歪歪扭扭。
1932年,南京財政部自己先慫:允許商號“內部結賬”,但不準寫“春節”。
賬本上改寫“國歷一月三十日結清”。
大家心照不宣。
1933年,胡適在《新月》雜志發文:廢春節是好事,抓人貼春聯是蠢事。
![]()
胡適
魯迅日記里記:舊歷年關門三年,今歲放爆竹三夜,隔壁老外噓聲,俺樂得不行。
知識分子從鼓掌變成看笑話。
1934年1月,行政院第128次會議,議題就一個:春節還管不管?
結果:民間聽便,官署不干預。
《中央日報》頭版標題:《春節恢復,商民歡騰》,沒寫“道歉”,但誰都看得懂。
除夕夜,長沙街頭。沉寂五年的龍燈隊出街,燈籠從湘江邊一直排到坡子街。
![]()
萬人空巷,老人孩子擠在一起,鞭炮聲像不要錢。有人放聲大哭,以為這輩子,再聽不到這聲音了。
五年禁令,像一場噩夢,醒來時,春節沒死,反而更硬氣。
1949年,新中國第一次給它正名:農歷正月初一,法定春節。
元旦歸元旦,春節歸春節,誰也別搶。
沒人再敢提“廢除”倆字,回頭看1929年,那不是禁節,是禁人心。
![]()
人心這東西,你越摁,它越蹦,鞭炮聲停了五年,第六年炸得更響。
春聯撕了五年,第六年貼得更高,警察進門抓餃子,餃子餡沒了,團圓味卻烙進了骨頭。
今天我們放炮、貼對聯、搶紅包,圖個熱鬧。
可別忘了,1929年,有人為了這一掛炮,蹲了三年牢,有人為了這一副對聯,丟了飯碗,有人為了說一句“過年好”,被銬走了。
春節是祖宗攢了兩千年的硬通貨,餓著肚子也要過,冷著手也要放炮,因為那是血里的年味。
![]()
1929年,它被判了死刑,1934年,它自己爬起來了——帶著滿身鞭炮味,紅著眼,笑得比誰都響。
參考資料:中國新聞網——專家:1月1日民國改稱元旦 蔣介石曾禁過舊歷春節
新民晚報——春節習俗從“禁”到“尊”之掠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