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因為毛主席、周總理等中央領導做表率,絕大多數離開軍隊系統的人都沒有參與授銜。即便是王恩茂、葉飛等重心已轉入地方工作的,也是因為在軍隊中有掛職。
不過,當時趙爾陸、閻紅彥兩個人的情況很特殊,按照正常標準來講,他們也難獲得軍銜,但最后都破例成為了上將,這是為何呢?
![]()
先說趙爾陸,他的資歷非常老,參加過南昌起義,后跟隨朱老總上了井岡山。
革命年代他主要負責后勤、軍工方面的工作,歷任紅一軍團供給部部長、紅軍前敵指揮部供給部部長、八路軍總供給部副部長、華北軍區參謀長兼后勤司令部司令員、第四野戰軍暨中南軍區參謀長等職。軍中許多供給標準和供給工作制度就是他領導制定的。
1952年評級時,趙爾陸還在中南軍區擔任參謀長,因而被評為正兵團級。這點是非常重要的,55年授銜很大程度上都參考了52年的評級標準。
但是,剛評完級的趙爾陸被調到了第二機械廠,后又改任第一機械部部長,這些單位雖然負責軍工生產,但也意味著趙爾陸在軍中沒有職務了。
![]()
授銜前,相關部門面對趙爾陸的這種情況也很為難,經過反復討論后,最終還是決定根據戰爭年代的職務,授予趙爾陸上將軍銜。
一來他是中央紅軍后勤戰線上的杰出人才,沒有他,中央當年的情況只怕會更糟,這個貢獻是旁人無可替代的;二來他1952年已經評級了,授銜也是根據評級進行的;三來他雖不在軍隊,從事的軍工產業依然有很強的關聯,給他授予軍銜,也便于日后與軍隊的溝通。
趙爾陸本人對于這些倒是不在意,即便成了上將,他也沒有多少喜悅之情。他基本上不愿意穿上將軍服 ,除授銜時照的標準像和僅有的幾張戎裝照之外,與家人也只拍過一張穿著上將軍服的照片。 并且從照相館出來,到家就脫了。
趙爾陸女兒說,從那次家庭合影后就再也沒有穿過。 至于原因就一個:穿上將軍服會讓他想起犧牲的戰友和無數個無辜的同胞。這種淡泊名利的精神,令人肅然起敬。
![]()
趙爾陸至少52年有過評級,閻紅彥就更特殊了,重慶解放后就轉到地方工作,沒有任何軍隊級別,1955年1月才剛調任四川省副省長。
為了能讓他符合授銜條件,中央臨時讓他兼任成都軍區第一副政委,為何會如此呢?主要在于照顧“山頭”。
毛主席曾說:我們領導革命也要從認識山頭,承認山頭,照顧山頭,到消滅山頭,克服山頭主義。這句話其實也有一層意思是,山頭是客觀存在的。
紅軍時期,我黨有三大主力,這是三個大的“山頭”,同時為中央提供落腳點的陜北紅軍也很重要,是為小的“山頭”。授銜時,雖然沒有直接言明,但“山頭”確實也是隱性條件。沒辦法,部隊來自五湖四海,想要最大程度實現團結的辦法,就是盡可能保障平衡。
![]()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嘛,若特別偏袒或者忽視一方,都會讓人產生意見。陜北紅軍雖然人數方面不如三大主力,但沒有陜北,我黨的命運就會更加曲折。這個貢獻,再怎么說都要出一個上將。
在1955年那個環境下,除閻紅彥外,還真找不出一個合適的人了。能代表陜北紅軍獲得大將乃至元帥軍銜的有三個:謝子長、劉志丹、高高的山崗,可他們三人都沒能活到授銜時。
失去標桿人物的陜北紅軍,最高就只能到上將一級了(徐海東是紅25軍代表),本來賀晉年符合條件,但他因為高的影響被排除,其他像崔田民、張達志等人要么在陜北時期職務不夠,要么后來的發展夠不到上將標準,想來想去,就只有閻紅彥。
閻紅彥1925年入黨,1932年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游擊隊時,謝子長是總指揮,劉志丹是副指揮,閻紅彥是第一大隊大隊長。
![]()
后來的戰爭生涯,閻紅彥歷任紅30軍軍長、八路軍129師留守處主任、八路軍警備第一旅政委兼關中軍分區政、冀魯豫野戰軍三縱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二野第三兵團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陜北紅軍初創時期他就是重要領導人,后來職務也不算低,在開國上將中,有十多位是副兵團級,所以授予閻紅彥上將,其他人不會有什么話講。
唯一的麻煩就是他很久都不在軍隊系統中,也沒有參與軍隊評級,所以毛主席在1955年親點他擔任成都軍區第一副政委,這樣參與9月的授銜才名正言順。
當然,這兩位上將按照貢獻和資歷,也都實至名歸,只是情況上有些特殊,中央的考慮還是很全面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