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2025年10月,美國Icon公司發布了一則公告,他們成功生產出高純度稀土,月產量8.5公斤。西方媒體立刻跟進炒作,將這則消息包裝成“美國稀土自主時代的開端”。但只要攤開數據賬本,這場狂歡就顯得格外滑稽。
中國2024年稀土氧化物年產量超21萬噸,日均產量達到570多噸。Icon這8.5公斤的月產能,真能撼動中國在全球稀土產業的地位嗎?
![]()
實驗室成果當產業突破
我們先從最直觀的數據說起,8.5公斤月產量到底是什么概念?舉個例子,一架F-35戰斗機需要400公斤稀土,要湊夠這個量,Icon得連軸轉近4年。
再看全球其他產出國,緬甸每年能產3萬噸,澳大利亞也有2萬噸,就算按月均計算,這些國家的產量都是千噸級別。Icon這點產出,放在中國隨便一家中型稀土企業的日產量里,都得仔細找才能發現。
更耐人尋味的是美國能源燃料公司的表現。這家企業8月剛宣布“每周生產2公斤氧化鏑”,三個月過去,產能不僅沒提升,反而還不如Icon的月產量。網友調侃道,用“克”來計算或許更符合實際。
![]()
這些數據擺在一起,所謂“技術突破”的水分藏都藏不住。Icon的成果頂多算實驗室階段的技術驗證,距離真正的工業化生產,還差著十萬八千里。
稀土提煉遠不止技術那么簡單,礦源能不能匹配工藝,廢水怎么處理達標,產能怎么穩步提升,每個環節都是難關。
2015年,美國芒廷帕斯礦就是因為扛不住環保成本壓力宣告破產。如今MP Materials重啟這座礦山多年,產能依舊上不去,核心的冶煉分離技術,還得依賴中國專利授權。拿著8.5公斤的試制品就宣稱“打破壟斷”,這根本不是技術自信,分明是話術包裝。
![]()
產業鏈才是真功夫
稀土行業從來不是單點制勝的游戲,完整的“礦山-冶煉-應用”產業鏈才是核心競爭力。
中國花了幾十年時間,搭建起從內蒙古白云鄂博礦山開采,到江西贛州冶煉分離,再到長三角永磁材料深加工的完整體系。全球91%的稀土精煉產能、94%的磁體生產產能都在中國,這些不是靠宣傳得來的,是一座座工廠實打實建起來的。
![]()
再看Icon公司,目前只搞定了“生產高純度稀土”這一個環節。上游的礦源從哪里來?下游的深加工怎么落地?這些關鍵問題全沒解決。就算未來真能擴大產能,生產出的稀土也得運到其他地方加工,最后很可能還是要繞回中國。
澳大利亞萊納斯公司在馬來西亞搞氧化鏑生產,遠期目標喊出1500噸年產能,聽起來很可觀,實際上還不夠中國一個月的產量。
![]()
這里要提醒一句,稀土產業鏈的協同復雜度遠超想象。從礦山開采到磁體制造,不僅需要10年以上的建設周期,還得投入幾十億美元。
美國稀土產業當下的卡脖子問題是 “有礦缺鏈”。MP Materials 雖在推進垂直整合,可下游磁體產能卻嚴重跟不上,2025 年計劃產出的 1000 噸,只抵得上中國金力永磁單個工廠產能的十分之一。沒有完整產業鏈做支撐,哪怕 Icon 能造出高純度稀土,也只是沒根基的空中樓閣,落不了地。
![]()
補貼也救不了美企
美國稀土產業最大的死穴是成本,礦山開采時,人工費用比中國高好幾倍,環保標準特別嚴格,得額外投入不少錢。比如 MP Materials 的芒廷帕斯礦,生產稀土氧化物的成本,就比中國同類企業高 30%-40%。就算 Icon 之后把產能提上去,產品價格也會遠高于中國同類產品,基本沒什么市場競爭力。
說白了,美國企業現在全靠政府“輸血”續命。國防部剛和MP Materials簽下協議,不僅投入4億美元優先股,還給出10年鐠釹氧化物最低收購價——110美元/公斤,這可是中國市場價的兩倍。
![]()
業內人士早就點破,美國經濟被華爾街的短期投資模式坑慘了。稀土產業需要長期技術積累和產業鏈協同,根本不是短期政策扶持能催熟的。
長期補貼的隱患更不容忽視,美國本身負債率高,財政赤字嚴重,繼續砸錢只會把窟窿越捅越大,最終拖累宏觀經濟。而且這種補貼養出來的企業,一旦政策斷供立馬就得崩盤。
Icon現在拿出點實驗室成果,就能拿到聯邦資金和采購合同,這哪里是搞產業,分明是在“騙補”。五角大樓的錢能燒多久?企業沉迷于包裝成果,忽視真正的產業升級,美國稀土自主的路只會越走越窄。
![]()
中國稀土優勢來自硬實力
總有人拿“壟斷”說事,好像中國稀土產業的地位,是靠不正當手段得來的。實際情況恰恰相反,這份優勢是市場競爭和持續產業升級的結果。中國稀土儲量占全球37%,但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技術創新和環保治理能力。
技術上,中國掌握著串級萃取、離子型稀土原地浸礦等核心技術。北大徐光憲院士團隊,研發的串級萃取理論,能實現鐠釹等相似元素的高效分離,還能通過計算機模擬直接實現從實驗室到工業生產的“一步放大”。
![]()
現在中國能穩定生產純度99.9999%的6 N級別產品,而生產超純鏑的100步化學工藝,中國煉廠花7年掌握,美國企業還在從零起步。環保方面,經過多年投入,中國已建立完善的稀土廢水、廢渣處理體系,單位產品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都低于國際水平。
更關鍵的是中國旺盛的國內需求,2024 年全球新能源汽車賣了約 1700 萬輛,每輛純電動車都得用 5 到 10 公斤釹鐵硼磁材。再加上新能源汽車、風電、機器人產業都在爆發式增長,2024 年中國的稀土消費量直接占到了全球的 60%。
![]()
這種“從原料到應用”的閉環需求,不斷推動產業升級。美國企業就算搞出點產能,也找不到這么大的應用市場支撐發展。
面對國際競爭,中國的應對也很精準。對軍用稀土實施嚴格出口管制,同時給特斯拉、通用汽車等民用企業發放臨時許可證。
效果立竿見影,日本鈴木公司因斷供停產,美國相關企業因獲許可股價暴漲,盟友間的裂痕一下露了出來。南北稀土集團成立后,國內資源整合力度更大,產業優勢進一步凸顯。
![]()
結語
Icon公司這8.5公斤月產量,說到底就是一場自嗨式的“技術表演”。產能不足、成本高企、產業鏈斷裂、政策泡沫,這些問題層層揭開了,美國在稀土領域的深層困境。
中國憑借完整產業鏈、先進技術和強大市場控制力,在全球稀土競爭中的主導地位短期內根本無法動搖。
美國若真想實現“稀土自主”,得先踏踏實實地補上產業鏈的課,而不是靠包裝成果吹牛。
信源:
觀察者網【美國真能推動本土稀土供應鏈建設嗎?】
環球網【政商合作擴大產能,巨額投資“保駕護航”,“獨苗”企業能讓美擺脫稀土進口依賴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