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看蒼南APP、今日靈溪
前言:
城鄉融合的浪潮,正重塑著人們對鄉村的想象。當田園牧歌不再是遙遠的詩意,而是觸手可及的生活,鄉村如何回應這份期待?在靈溪鎮,垟貢社區用一場從“十年困局”到“三月蝶變”的生動實踐,給出了令人振奮的答案。讓我們走進垟貢,聆聽一曲城鄉共融的動人交響,見證一個更加繁華、便捷、宜居的新家園,如何在這片熱土上加速崛起。
Part 01
破局
黨建引領,跑出安居“加速度”
![]()
曾經的垟貢社區,是靈溪江南新區發展進程中一道深刻的“傷疤”。75間平均房齡超過四十年的老舊房屋密布于此,墻體斑駁、線路老化,基礎設施嚴重滯后。與破敗民居相伴的,是支離破碎的道路,狹窄的街巷在雨天化為泥潭,“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是居民出行的真實寫照,也是十年改造停滯不前留下的“民心之困”。
![]()
![]()
房屋拆遷中
轉機,始于垟貢安置小區項目——蒼南縣首個“紅色工地”。黨組織被直接建在項目一線,黨建與工程深度融合,黨員帶頭攻堅克難,為工程的質量與進度上了“雙保險”。短短三個月內,拖延十年之久的700余套安置房攻堅任務取得決定性突破,跑出了令人驚嘆的“加速度”。
![]()
![]()
如今,原地拔地而起的垟貢社區,已是另一番光景。泥濘與雜亂被徹底清除,取而代之的是配備地下停車場、專業化物業管理的現代化樓宇。天然氣入戶、智能安防全覆蓋,讓居民生活品質實現了跨越式提升。一個整潔、安全、便利的幸福家園,正敞開懷抱,迎接它的主人。
Part 02
貫通
民心所向,打通城市“大動脈”
![]()
![]()
垟貢社區的破繭成蝶,其輻射效應直接激活了停滯十一年之久的城市“栓塞”——城中南路。這條南起規劃一路、北至城南大橋,全長473米的道路,不僅是連接靈溪老城區與江南新區的重要紐帶,更是推動老城區與江南新區邁入融合發展新階段的關鍵所在。
![]()
道路原先狀態
![]()
道路修建中
面對困擾居民多年的“斷頭路”難題,垟貢安置房項目中積累的攻堅經驗發揮了關鍵作用。村干部合力推動,采用“一戶一策”的精準工作方法,深入群眾家中,耐心傾聽訴求,聚焦安置、補償等群眾最關切的現實問題,以靈活務實的態度逐一化解。他們不僅打通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更疏通了群眾心中的“堵點”。
![]()
![]()
![]()
多方協同下,停滯長達十一年的道路工程在半年內實現突破,順利建成通車。昔日狹窄破舊的小路,蝶變為寬18米的嶄新大道,平整的路面與清晰的標線,構成了一道亮麗的城市風景線。這條重獲新生的城市動脈,不僅徹底解決了居民出行難題,更將“吃喝玩樂一體化”的便捷生活從藍圖照進現實,讓“十里繁華城中路”的美好愿景變得真實可感、觸手可及。
Part 03
新生
產城融合,繪就發展“新圖景”
![]()
![]()
走出垟貢家園,優質生活近在咫尺。小區對面是靈溪鎮第五小學,十分鐘步行圈內,江南實驗中學、新區實驗幼兒園等優質教育資源環繞。近鄰的靈溪鎮文體中心,每周開設體育公益課程,為居民提供多樣化的健身選擇。
![]()
![]()
![]()
![]()
生活配套之外,更有詩意棲居。龍溪湖公園以傳統園林為韻,盡顯江南風情。園內各類趣味游樂設施與定期文化展演,使其成為集自然生態、人文體驗與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綜合性空間。坐落于此的溫州首家鄉村美術館——喆·美術館,與公園露天劇場相映成趣,共同構筑起垟貢居民的“文化客廳”。
![]()
![]()
2024年,垟貢社區成功入選溫州市“藝術鄉建”特色村。依托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創作基地,社區常態化開展書法公益課程與惠民演出,讓藝術融入日常,潤澤民心。
![]()
從“十年困局”到“三月蝶變”,垟貢的蛻變,是黨建引領下基層治理合力的生動注腳。嶄新的家園與暢通的城中南路,共同繪就江南新區的發展新圖景。這片曾經的洼地,已成為活力迸發的熱土。靈溪鎮正以垟貢經驗為藍本,將“點上突破”擴展為“面上繁榮”,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邁向新臺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