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就要再次開始我們《漢聲數學圖畫書》的精讀系列了,這次針對的是學齡后孩子,我也會在具體的活動和思考前給出與課本相對應的知識點,學齡前孩子的家長千萬不要貪多求快,還是用之前那個版本進行幼小銜接更合適。
先從第一本《數是怎么來的?》開始,這本書講述了人類從原始計數到抽象數字發展的過程,用生動的故事讓孩子理解數字的本質與意義。它不急于教孩子認數、寫數,而是引導他們思考“為什么需要數”“數是怎么來的”等,從而建立對數學的深層認知。這種思維鋪墊遠比提前學會加減法更重要,能幫助孩子在進入小學后真正理解運算背后的邏輯,而非機械記憶。
![]()
開始我們的共讀之前,請問各位家長兩個問題:
1.您的孩子能熟練地從1數到100,但是他有沒有問過您,為什么1后面一定是2?為什么我們數到10就會進位?
2.他能計算出11+11=22,但是他是否真正理解,第一個1和第二個1,在數學意義上有著天壤之別?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們的孩子可能正面臨一個學習數學過程中最隱蔽的陷阱——他們學會了計算,卻可能從未理解過數學的本質。
我們將通過《數是怎么來的?》這本繪本,幫助孩子理解數字不是死記硬背的符號,而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我將分年級設計活動,讓孩子在游戲中建立數感、理解位值與進制,打下堅實的數學思維地基。對于操作活動,我會錄制小視頻給孩子看,家長和孩子關于相關問題的互動交流,就不再視頻呈現,會盡量寫清楚問題串。
對應課標中“數的認識”部分,針對低、中、高不同年級的孩子,可以通過本書解決三大核心問題,我在文中都列出了相對應的知識點,孩子學過相關知識后,隨時可以拿出這本書再次閱讀,不同年齡,不同認知,他們讀這本書的收獲也是不同的,閱讀后,就可以跟著我一起來做這些活動或相關討論了。
對應思想→ 數的抽象性(從具體數量到抽象符號)
位值原理→ 數的結構性(理解“11”中兩個“1”的本質不同)
進制思想→ 數的系統性(為什么是十進制?能否是其他進制?)
一、低年級(1-2年級):
從具體到抽象,初識數位
對應課本知識:
一上《1-5的認識和加減法》;
一下《100以內數的認識》;
二下《萬以內數的認識》。
核心任務:
完成從“實物”到“數字符號”的抽象過程,建立“數位”概念。
深度精讀活動:
針對上述核心任務,我設計了三個活動,前兩個活動適合一年級孩子,第三個活動適合二年級孩子。
1
“計數符號的進化史”項目式學習:
結繩記事:用繩子打結表示家里有3口人。
實物計數:擺出3塊積木。
符號創造:自己發明一個符號表示“3”。
通用符號:引入阿拉伯數字“3”。
討論:你覺得哪個階段最好用?為什么?(引導孩子理解符號的簡潔性與通用性)
2
“十位”魔法盒:
準備一個盒子,聲明這是“十位盒”,只能成組進入。比如:湊夠10根鉛筆,捆成一捆,才能放進盒子,代表“1個十”,而零散的鉛筆放在外面,是“幾個一”。
與課本鏈接:這課本上“捆小棒”的活動如出一轍,讓孩子理解“十位”不是一個虛無的位置,而是一個真實的、裝滿10個一的容器。
3
“數字偵探”解密行動:
寫出“555”,問孩子:“這三個5,是同一個‘人’在執行不同的任務嗎?它們各自的任務是什么?”(引導說出:第一個5在百位,任務是表示5個百;第二個在十位,表示5個十;第三個在個位,表示5個一。)
與課本鏈接:這將課本中“數位順序表”的機械記憶,轉變為對位置價值的深刻理解,是未來學習小數、理解“小數點移動引起大小變化”的思維基礎。
二、中年級(3-4年級):
位值與進制,探索數的系統
對應課本知識:
四上《大數的認識》
核心任務:
深入理解“位值制”是數學的偉大發明,并理解“十進制”并非唯一進制。
深度精讀活動:
1
“挑戰五進制”思辨工坊
任務:為一個只有5根手指的外星人設計“五進制”計數系統。
操作:借助手指,一起列出五進制序列。
深度討論:為什么外星人的10代表我們的5?這個游戲讓你對我們在數學課上學的‘滿十進一’有什么新的認識?
與課本鏈接:此活動以“降維打擊”的方式,讓孩子從創造者的視角,真正內化“位值”和“進制”這兩個最核心卻最抽象的概念。未來在五年級學習“因數和倍數”時,理解會更為透徹。
2
“數的邊界”思辨工坊
任務:挑戰思維的極限,探索“最大”與“最小”的數,思考“無窮”的概念。
操作:
問題一:你能說出世界上最大的數嗎?
無論孩子說出哪個數(如一萬億),都請他在這個數上+1。引導他意識到,這個過程可以永無止境地進行下去。
引入概念:這個永遠追不上、沒有盡頭的“趨勢”,在數學里被稱為“無窮大”,用一個特殊的符號“∞”來表示。
問題二:有最小的數嗎?有比0還小的數嗎?
從生活實例切入:溫度計。0攝氏度不是沒有溫度,如果溫度下降,低于0度,就是負數。
深度討論:∞是一個具體的數字嗎?我們能把它寫下來嗎?(引導理解∞是一個概念,表示一種“趨勢”或“狀態”,而非一個可計算的數字。)
與課本鏈接:此活動是數軸概念的啟蒙,它讓孩子在接觸數軸之前,就先從思想上理解了數軸的三要素(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和無限延伸的特性。
這為未來系統學習負數、絕對值、相反數,乃至中學的坐標系、函數打下了堅實的直觀基礎。同時,它首次將極限、無窮這一高等數學的核心思想,以樸素的方式播種在孩子心中,極大地開闊了他們的數學視野。
三、高年級(5-6年級):
數的哲學與0的意義
對應課本內容:
五上《小數乘法》;
六上《百分數》。
(單純從表面關系來看,好像與這兩部分知識沒有連接點,但是,當孩子意識到“0不僅是起點,更有占位的作用”,便邁入了數的哲學之門。小數乘法中,0在位值間的跳動,決定著數值的膨脹與收縮;百分數里,%實為“每百”的縮影,蘊藏了比例的思維。此時回望“0”的誕生,它不只是一個數字,而是人類抽象思維的一次革命——讓空無承載意義,使數的系統得以運轉。)
核心任務:
理解數的絕對性與相對性,探究“0”的數學價值。
深度精讀活動:
1
“數是什么?”哲學思辨:
問題一:數字5本身存在嗎?你能摸到一個純粹的5嗎?”(引導思考數的抽象性——它是從5個蘋果、5個人等具體事物中剝離出來的共同屬性。)
問題二:一個蛋糕的1/2,和一塊巧克力的1/2,是同一個1/2嗎?(引導思考數的相對性,為理解分數、百分數、比等表示“關系”而非“絕對量”的概念打下伏筆。)
2
“零的辯論”模擬辯論賽:
正方(0的功績):沒有0,就無法清晰表示10、100,位值制會崩潰;0是正負數的分界點;0在坐標中確定了原點……
反方(0的罪過):0不能做除數,給我們帶來了很多麻煩和規則限制。
與課本鏈接:這個活動將“0”從一個簡單的數字,提升為一個關鍵的數學思想。它能幫助孩子在未來學習負數、坐標系時,理解“參照點”的重要性;在遵守“0不能作除數”等規則時,不再是盲從,而是理解其背后的邏輯。
當我們合上《數是怎么來的?》這本書,我希望孩子帶走的,不僅僅是結繩記事的古老智慧,或者逢十進一的精巧規則。
更希望的,是他們心中能種下三顆種子:
第一顆,是追問為什么的種子——讓他們面對任何知識,都愿意去探尋它的本源;
第二顆,是理解結構的種子——讓他們看到,復雜的系統往往建立在簡潔而優美的規則之上;
第三顆,也是最寶貴的,就是擁抱無窮的種子——讓他們知道,知識的世界沒有邊界,探索的樂趣永無止境。
這才是我們能為孩子打下的,最堅實、也最富有生命力的數學地基。
這是系列文章的第一期,不知道是否能幫到孩子,如果大家有什么想法和建議也歡迎分享,我們邊寫邊優化,期待在接下來的篇章中,與您和孩子一同探索關于數學的更多秘密。

![]()
![]()
以完整視頻的形式錄講解,看起來更像課程,但在實際的操作中會有些不方便。咱們公號正好可以實現圖、文、視頻的結果,所以第一期,就嘗試了現在的形式。一本書,針對不同年級的知識點,可以怎么結合,這樣,不同年級的孩子,針對性看自己相關的內容也可以。
最后還是想說,能遇到小周老師,真是我和羅漢果們的幸運。
Read More
育兒干貨I好物分享I誠意滿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