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是全球約10億患者面臨的“隱形”健康威脅,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更與心腦血管疾病、代謝紊亂等并發癥密切相關。今年以來,全球OSA治療領域迎來多項進展,多款在研新藥有望帶來全新治療方案,尤其是GLP-1類藥物也是該領域的重點研發方向之一。作為全球醫藥創新的賦能者,藥明康德也正通過一體化、端到端的CRDMO平臺,持續助力合作伙伴加速包括GLP-1類藥物在內的各種創新療法問世,造福病患。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是最常見的睡眠相關呼吸障礙。受多因素影響,OSA患者在睡眠期間可能反復經歷呼吸暫停事件。而且,任何人都可能患OSA。2020年發表于《柳葉刀-呼吸病學》的一項研究估計,全球約有近10億人受到OSA的困擾。
OSA并非單純的“睡眠問題”,它可能引發一系列嚴重的心血管代謝并發癥,包括體重超標、高血壓、冠心病、心力衰竭、以及糖尿病等,已成為影響健康的重要慢性病。
然而,受制于其復雜的病理機制與患者高度異質性,OSA的新藥研發長期面臨挑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球范圍內有3款新藥獲批治療OSA。其中,替洛利生(pitolisant)、索安非托(solriamfetol)獲批用于OSA相關的白天過度嗜睡;GIP/GLP-1雙受體激動劑替爾泊肽(tirzepatide)獲批用于成人肥胖患者的中度至重度OSA。
盡管已有藥物問世,OSA的臨床需求遠未得到滿足。目前主流治療仍依賴生活方式干預與器械輔助,例如正壓通氣(PAP)設備。然而,此類療法療效有限,且患者常因佩戴不適而難以長期堅持。
![]()
圖片來源:123RF
目前,全球醫藥行業正積極布局OSA新藥研發。據公開資料,目前已有十余款OSA治療藥物進入臨床開發階段,其中包括多款GLP-1靶點藥物,以及雙食欲素受體拮抗劑(DORA)、口服高選擇性醛固酮合酶抑制劑、抗睡眠呼吸暫停神經肌肉調節劑等創新機制療法。這些在研藥物有望從不同病理環節突破OSA治療瓶頸,為患者帶來更有效、便捷的治療選擇。
治療OSA,GLP-1類療法成重點研發方向
在OSA新藥研發領域,GLP-1類藥物是重點研發方向之一。肥胖已被列為OSA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當人體脂肪過度堆積時,會誘發或加重OSA。因此,以GLP-1類為代表的減重藥物,被認為具有治療OSA的潛力。備受關注的是,明星藥物替爾泊肽(GLP-1/GIP雙受體激動劑)于2024年12月獲FDA批準,用于治療中重度OSA合并肥胖癥成人患者。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全球還有近10款聚焦GLP-1靶點的管線正在探索治療OSA的潛力,包括GLP-1R/GCGR雙重激動劑、GLP-1/GIP雙重受體激動劑、GIP/GLP-1/GCG受體三重激動劑等,它們通過協同激活多個代謝相關受體增強減重與改善OSA的效果。從分子類型來看,這些研發管線以多肽類藥物為主力,同時還包括抗體多肽偶聯藥物、抗體融合蛋白及小分子等類型。
2025年,這一領域也迎來多項新進展:今年6月,禮來宣布替爾泊肽注射液獲得中國NMPA批準,用于治療成人肥胖患者的中度至重度OSA,該產品可改善中度至重度OSA肥胖成人患者的睡眠障礙。支持該項批準的3期臨床數據顯示,接受替爾泊肽治療的成人患者平均減重20%,睡眠中每小時呼吸暫停低通氣次數至少減少27次。經過一年的治療,在僅使用替爾泊肽的患者中,有43%(安慰劑組為15%)的成人患者實現了OSA癥狀完全緩解或無癥狀的輕度OSA狀態,而在同時接受替爾泊肽和PAP治療的患者中,這一比例為52%(安慰劑組為14%)。這也意味著,在接受替爾泊肽治療一年后,半數以上患者已不再有OSA相關癥狀。
此外,還有幾款新藥在中國迎來新進展,比如:信達生物在研的GCGR/GLP-1R在中國患有中重度OSA且肥胖的受試者中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這是一項比較瑪仕度肽9mg與安慰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3期臨床研究;華東醫藥在研的多肽類GLP-1R和GIPR雙靶點激動劑獲批IND,擬開發治療OSA合并肥胖或超重成人患者;恒瑞醫藥多肽類GLP-1R和GIPR雙靶點激動劑HRS9531注射液獲批IND,擬開發治療OSA合并肥胖。
整體而言,GLP-1受體激動劑已經在減肥和改善代謝健康方面展現出卓越療效,近年來,針對GLP-1等靶點的藥物研發火熱,相關藥物已被批準用于治療肥胖癥及其相關代謝并發癥,其在OSA領域的研發熱度也持續攀升。
GLP-1藥物研發的快速發展和突破,離不開創新生態圈的合作和共同推進。在這一領域,藥明康德旗下的WuXi TIDES圍繞多肽藥物已建立了一體化CRDMO平臺,可以提供所有類型的多肽,包括線性、環狀和高度修飾的多肽,以及非天然氨基酸、連接子、毒素和多肽偶聯物的合成服務,支持從藥物發現、CMC開發到商業化生產的各個階段,助力合作伙伴更高效地為患者提供持久和便捷的GLP-1療法。
![]()
靶向多條通路,小分子藥物展現潛力
今年以來,還有多款創新機制小分子新藥在OSA領域取得進展。
1月,Mineralys Therapeutics宣布美國FDA已批準其為lorundrostat遞交的新藥臨床試驗(IND)申請,即將開展2期臨床試驗以評估該藥物治療中重度OSA合并高血壓患者的效果。Lorundrostat是一種口服高選擇性醛固酮合酶抑制劑,通過特異性抑制醛固酮合成關鍵酶CYP11B2來降低醛固酮水平,從而用于治療難治性高血壓。而研究表明,高血壓與OSA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難治性高血壓患者體內醛固酮水平增高,由此產生的容量負荷增大以及睡眠時體液分布的變化,均會導致咽部水腫并增加上氣道的阻塞,從而導致OSA。
5月,Apnimed宣布其AD109在治療輕度、中度和重度OSA的關鍵性3期臨床試驗SynAIRgy中獲得積極結果。AD109是一種抗睡眠呼吸暫停神經肌肉調節劑,是由選擇性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托莫西汀(atomoxetine)與抗毒蕈堿藥物aroxybutynin構成的組合配方,通過靶向OSA關鍵的神經通路,通過激活上呼吸道擴張肌,使得患者在睡眠時仍可維持呼吸道的暢通。SynAIRgy試驗中,治療26周后,AD109使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HI)從基線平均下降55.6%,并顯著改善血氧飽和度與疾病嚴重程度。22.3%的AD109治療組受試者AHI降至<5次/小時,達到病情獲得完全控制的標準。今年7月,AD109在第二項關鍵性3期臨床試驗LunAIRo中達成主要終點,患有輕度、中度和重度OSA成人患者在接受每日睡前一次AD109治療后,在第26周平均AHI較基線降低46.8%(對照組為6.8%)。Apnimed計劃于2026年初向FDA遞交AD109的新藥申請(NDA)。
7月,Incannex Healthcare公布了其針對OSA的2期臨床試驗RePOSA的積極頂線結果,每日一次口服固定劑量復方制劑IHL-42X(屈大麻酚+乙酰唑胺)在關鍵終點指標上實現了統計學意義且臨床意義顯著的改善。IHL-42X靶向構成OSA病理基礎的兩個關鍵生理途徑:間歇性低氧(IH)和高碳酸血癥。這種差異化的機制使IHL-42X有潛力成為更廣泛OSA人群的治療選擇。
今年10月,一種名為sultiame的老藥新用治療OSA的臨床研究結果發表于。Sultiame是一種碳酸酐酶抑制劑,它早年用于癲癇治療,近期被發現可能通過抑制碳酸酐酶來調節通氣反應和增強上呼吸道肌肉張力,從而改善OSA患者的呼吸。此次發表的FLOW研究是一項2期臨床試驗,共納入298名未經治療的中重度OSA患者(AHI介于15-50次/小時),研究結果顯示,100 mg、200 mg和300 mg組相較于安慰劑的AHI3a(伴有血氧飽和度下降≥3%或夜間覺醒的AHI)降幅分別為16.4%、30.2%和34.6%,提示每日一次sultiame可能對OSA患者是一種可行且便捷的治療選擇。
相關文獻指出,OSA 治療的未來研究應致力于識別不同OSA生理亞型,探索藥物在特定亞型中的療效,以實現藥物與患者的精準匹配。此外,針對OSA的多病理機制,探索不同靶點藥物的聯合治療策略也有望成為重點研究方向。
參考資料:
[1] Benjafield, Adam V et al. “Estimation of the global prevalence and burden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a literature-based analysis.”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vol. 7,8 (2019): 687-698. doi:10.1016/S2213-2600(19)30198-5
[2] Redline, S., Azarbarzin, A. & Peker, Y.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heterogeneit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Nat Rev Cardiol 20, 560–573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569-023-00846-6
[3] Lv, Renjun et al.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and therapeutic approaches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vol. 8,1 218. 25 May. 2023, doi:10.1038/s41392-023-01496-3
[4] Ayas, Najib, and Jean-Louis Pépin. “Pharmacologic Therapy for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re We Seeing Some Light at the End of the Tunnel?.”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vol. 208,12 1263–1264. 8 Nov. 2023, doi:10.1164/rccm.202310-1778ED
[5] Li, Mingxia et al. “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s for the treatment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 meta-analysis.” Sleep vol. 48,4 (2025): zsae280. doi:10.1093/sleep/zsae280
[6] Hedner, Jan et al.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sleep apnea: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strategies.” Sleep medicine reviews vol. 12,1 (2008): 33-47. doi:10.1016/j.smrv.2007.06.002
[7] Zong, Shimin et al. “Advances in animal models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Frontiers in medicine vol. 10 988752. 7 Feb. 2023, doi:10.3389/fmed.2023.988752
[8] 穆峰達第三項適應癥中國獲批,填補睡眠呼吸暫停藥物治療領域空白.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gP6nUnnNsoWRTVT78apUgA
免責聲明:本文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持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版權說明: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轉載授權請在「藥明康德」微信公眾號回復“轉載”,獲取轉載須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