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至26日,由市民宗委、市文體廣電旅游局主辦,貴州大學音樂學院傾情演出,市文化館、古城音樂會等本土文藝力量友情加盟的“舞動金秋和諧韻?奏響團結同心曲”——舞蹈詩《安?和?順》進景區暨惠民演出活動,先后走進虹山湖市民公園、安順古城(習安坊)、馬槽社區、市博物館、南馬廣場、家喻五洲小區六個場所,以“藝術+宣講”雙輪驅動,為市民和游客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盛宴。
![]()
![]()
“群眾在哪里,舞臺就搭在哪里”。這場惠民演出作為2025年安順市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活動月的重點活動,打破傳統劇場邊界,將舞臺搭建在群眾日常活動的景區、社區與文化場館。“不用搶票、不用跑劇場,在公園散步就能看到這么專業的演出,太幸福了!”在虹山湖市民公園演出現場,市民周海帶著孩子看完演出后笑意盈盈。
![]()
![]()
演出現場掌聲雷動,舞蹈詩《安?和?順》的演繹全面展現了安順本土文化;《以戰止戰》以剛勁舞姿重現屯堡軍民的家國擔當;《鳳陽花鼓》用民俗韻律傳遞勞動人民的生活喜悅;《鮑家拳》憑剛柔并濟的武術風采展現中華文化底蘊。每一個節目都緊扣安順地域特色,既讓群眾感受藝術魅力,更在潛移默化中加深對家鄉文化的認同。活動尾聲,當《櫻桃歌》旋律響起,各族群眾手拉手共舞,現場化作團結和諧的海洋,生動詮釋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美好圖景。
![]()
演出不止有文藝“軟實力”,更有宣講“硬支撐”。活動現場,貴州省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西秀區消防救援大隊、模范個人金柏益分享了先進事跡,以“身邊人講身邊事”讓民族團結故事更具感染力;市民宗委與經開區社事局的宣講員,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結合安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實踐案例,闡釋“五個認同”核心要義。“原來互幫互助就是民族團結,這宣講太接地氣了!”居民張阿姨的感慨,道出了群眾對這種宣講形式的認可。
此次活動也是安順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的生動實踐。在安順古城(習安坊),演出與古城歷史風貌相得益彰,游客在品味古城韻味時,同步領略屯堡文化魅力;在安順市博物館,演出與文物展覽形成聯動,讓靜態的歷史“活”起來。這些創新嘗試不僅豐富了旅游產品供給,更為安順一流旅游城市建設注入了新的文化動能。
安順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胡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