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 杜詠芳
| 張 南
設計| 甄尤美
香港千億富豪劉鑾雄與他的極氪愛車,又一次上演了“雙向奔赴”。
2025年10月13日,在一支清一色極氪009車隊護航下,久未露面的劉鑾雄身著睡衣閑適下車,徑直走向香港極氪門店,目標明確:拿下剛剛上市不久的極氪9X。
這位福布斯榜上名列前五的商界巨擘對極氪的偏愛,早已寫滿細節:不僅一口氣入手6輛極氪009,更把意義非凡的“I Love You”專屬車牌鄭重地掛在了極氪009上。
![]()
這塊車牌曾先后陪伴過劉鑾雄的奔馳S500和豐田埃爾法,香港富豪的選擇,恰似一面折射潮流的鏡子。
曾幾何時,以埃爾法為代表的外國品牌是香港頂級富豪與明星的標配座駕,那股 “港風”甚至吹到了內地。
如今,風向已悄然逆轉。來自內地的自主汽車品牌,正在香江掀起一場熱鬧非凡的換車潮。
2025年9月,中國香港私家車首次登記品牌前10名榜單上,內地智能電動車集體“破圈”:極氪以546輛的登記量拿下11.7%的市占率,埃安246輛(5.3%)、小鵬120輛(2.6%)、名爵109輛(2.3%)緊隨其后。
這些數字背后,折射出香港汽車消費者態度的微妙轉變,從一開始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到后來主動向朋友推薦,內地智能電動車正一點點打破大家對外資品牌更靠譜的固有印象。

從MPV開始,內地品牌圍攻香港
作為一個沒有本土汽車制造商的城市,香港的汽車市場長期被日本、德國、英國等國際品牌占據,豐田和特斯拉,先后成為香港人的最愛。
2017年至2023年,香港首次登記電動私家車數量達到62458輛,其中,特斯拉為33909輛,市場份額達54.3%,占比超過一半。
告士打道(Gloucester Road)這類核心商圈的沿街鋪位曾一度是外資汽車品牌的專屬秀場,不過這幾年熟悉的街景正在悄然改變。
極氪、小鵬、名爵等內地汽車品牌替換掉了原有的品牌,明亮的櫥窗里陳列著設計新潮的國產新車,為這條街道注入了新鮮活力。
![]()
內地品牌最先動的是MPV市場的奶酪,在“七人車之都”,MPV高峰時期的占比可以超過10%,而其中,豐田埃爾法是遙遙領先。從2024年開始,內地制造的新能源MPV開始搶灘香港。
2024年1月29日,沃爾沃EM90在香港召開南區上市發布會。
![]()
2024年7月19日,新款極氪009在香港舉行全球上市,新車首次推出了七座版。
同樣在2024年7月19日,小鵬汽車位于香港元朗的首間展廳正式開幕,宣布小鵬G6和小鵬X9已在香港獲得500輛訂單。
比它們更早一步的,上汽大通大家7、大家9已經登陸港島,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一整年的時間,在內地保姆車的圍攻之下,埃爾法節節退敗,曾經的加價神車,銷量跌出排行榜前三。
進入2025年,更多的內地車型進入,產品開始變得百花齊放起來。
2月14日,深藍DEEPAL S07 在中國香港開啟預售,新車售價 24.88 萬港元起。
4月15日,小鵬汽車在中國香港舉辦面向全球消費者的第一場品牌發布會——小鵬全球熱愛之夜2025首款全球旗艦小鵬X9上市發布。
6月10日,智己IM5、IM6在香港上市,分別對應內地市場的智己L6和LS6,起售價為26.88萬港元和26.98萬港元;
6月12日,香港甚至開始舉辦2025國際汽車及供應鏈博覽會(香港),內地諸多車企參展亮相其電動化車型。深藍DEEPAL S07在這次車展上啟動首輪香港車主交付。
9月10日,東風奕派 007香港上市,同一天,東風香港九龍灣全新展廳開幕;
10月9日,吉利星愿上市發布會現場,香港明星張柏芝站臺,吉利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范峻毅官宣了星愿即將進軍香港的消息。這是一款售價6.98-9.88萬港元的小車。
10月16日,廣汽豐田鉑智3X香港上市,售價10.98-15.98 萬港元……
從高端保姆車到日常代步車,內地品牌正在香港搶占一席之地。截至2025年7月,全港電動車保有量已超12萬輛,占車輛總數約14.3%,香港目前每10輛新登記私家車中,就有7輛為電動車。
被稱為“亞洲電動汽車之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學教授陳清泉認為,內地電動車卓越的性價比,是其在香港市場顯著崛起的關鍵。
他指出,這種成本優勢主要得益于內地完善而高效的電動車供應鏈——從電池、電驅系統到車身制造,關鍵零部件均已實現成熟配套。
香港《文匯報》則寫道,內地品牌,不僅外觀時尚,更配備了電動按摩座椅、智能座艙、細膩真皮內飾等以往僅見于高端豪車的配置,加上優質的售后服務,價格卻只需海外豪華品牌的三到五成。
內地品牌還針對香港用戶需求進行了本地化調整。
比如,香港蘋果用戶多,廣汽豐田鉑智3X就首發標配CarPlay;考慮到粵語是日常交流語言,極氪、小鵬等都支持原生粵語語音控制;針對中大型車輛轉彎難這一香港用戶的常見困擾,小鵬X9配備后輪轉向功能……
產品之外,車企還將內地的成功經驗移植到了香港市場:“要想富,先修路”,建樁和賣車雙管齊下。
小鵬、極氪、廣汽等多個品牌,都主動聯手香港本地運營商,在核心商圈布局充電網絡,爭取把“充電難”這個推廣障礙徹底掃清。
![]()

香港,電動汽車沃土
內地品牌在短時間之內打出一片天地,離不開香港優渥的政策環境。
由于香港地盤小,對潔凈空氣要求高,政府早就把推廣電動車提上了日程。
2021年出臺的《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更是為所有車企定下硬目標:2035年前停售新燃油及混動私家車,2050年實現碳中和。
![]()
為了讓消費者主動選電動車,政府還拿出了實打實的優惠政策。
在香港買車,光是首次登記稅就能讓人卻步。車價首個15萬港元征46%,第二個15萬港元征86%,超50萬港元的部分更是要繳納132%的重稅。
正所謂,“車越貴,稅就越狠”。就像香港“錄像大王”盧文端花了1735萬港元買了一輛紅旗金葵花國禮車,稅費就交了977萬港元,是裸車價758萬港元的一倍多。
而電動車車主卻能通過“一換一計劃”享受稅務優惠:在2026年3月31日前,報廢舊燃油車換購電動車,最高可獲得17.25萬港元的稅項寬減;直接購買新電動車,也可享受5.85萬港元的稅務減免。
不光購車稅有優惠,由于計算方式不同,燃油車和電動車的牌照費也差了一大截。
截至2025年底,電動車牌費按車輛凈重計算,首噸約為572港元,之后每250公斤加收124港元,平均年費約1100港元。
相比之下,燃油車按引擎容量計算,年牌費通常在5074至16592港元之間,平均達7500港元,是電動車的近7倍。
充電方便與否,也是車主最關心的問題之一,而香港在這方面也在加速補短板。
政府推出總額35億港元的“EV屋苑充電易資助計劃”,為約700個現有私人住宅樓宇停車場的14萬個車位安裝充電設施。
按照規劃,到2027年,全港配備充電設施的車位將增至約20萬個,充分展現香港優先滿足住宅區充電需求的堅定決心。
這一布局高度契合香港“小而密”的城市特征。在聚焦住宅場景的同時,香港也持續完善公共充電網絡。
截至2025年3月,全港公共電動汽車充電樁已達11188個,其中包括7112個中型充電樁和2028個快速充電樁。
政策春風之下,對香港消費者來說,選擇購買電動車是為了在日常使用中實實在在地省錢。
在能源成本方面,電動車每公里電費僅約0.4-0.6港元,以每日行駛50公里計算,月電費約600-900港元;相較之下,燃油車每公里油費達1.6-2港元,同等里程下月油費高達2400-3000港元,差距顯著。
在維護成本方面,電動車由于結構簡單,平均維護費用較低,約為4500港元,而燃油車是電動車的兩倍。
此外,香港的亞熱帶氣候為電動車提供了理想運行環境。溫暖氣候不僅保障了電池續航表現的穩定性,更有效延長了電池使用壽命,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車主換電池的煩惱。

內地車企走向世界的關鍵跳板
在內地汽車行業競爭日益白熱化的當下,香港正成為內地車企走向世界的關鍵跳板。
汽車經銷商仁孚集團董事Wilson Lam在接受《南華早報》采訪時說:“在內地,消費者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偏好的風格,根據內地消費者喜好設計的汽車,未必適合歐洲、美洲和東南亞的消費者。這些品牌可以根據香港消費者的反饋進行調整和改進。”
而對于有意開拓澳大利亞、英國、新西蘭、東南亞及南非等右舵市場的內地車企來說,香港的價值更是不言而喻。
畢竟,在香港完成右舵車型的本地化調試,相當于拿到了進入這些市場的前置通行證。
“鉑智3X計劃向中國內地以外有需求的市場銷售。”廣汽豐田執行副總經理文大力在廣汽豐田2026款全球車發布會上擲地有聲,廣豐從內地之外的首站,就選擇了香港。
對于內地自主汽車品牌而言,香港早已超越了爭奪一個年銷數萬輛的市場本身。
“盡管香港市場規模相對較小,年銷量僅約4萬至5萬輛,卻是全球資本了解零跑的重要平臺。”2025年6月,零跑汽車香港首店正式開業時,創始人、董事長朱江明如是說。
2025年年初,理想汽車在香港成立海外總部,以香港為戰略據點,布局全球化。
對此,理想汽車金融合規總監王天琪說:“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樞紐,為我們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和平臺,助力理想汽車在全球舞臺上實現更大的突破。”
他表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人工智能生態上的前瞻布局和各項利好政策,是吸引我們落戶的關鍵因素。
如今,內地車企和供應鏈企業正在排隊在港股上市,香港不可替代的金融優勢正是其獨特的價值。
![]()
擁有成熟的金融業、自由的資本流動環境,還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市場,香港能為內地電動汽車企業提供內地銀行無法給予的幫助。
在資本流動方面,中國內地設有相應的審查和限制。與之形成對比的是,香港作為特別行政區,享有獨特的金融地位,不受這些規則限制。
香港特首李家超也強調:“香港的全球資本市場和世界一流的專業服務可以幫助中國內地電動汽車企業獲得融資,并在海外推廣產品。”
從總體上來看,2014年至2024年,港交所新股融資總額達3050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一。盡管最近幾年陷入低潮,但是2025年首季,在新能源企業推動下,融資額達205億美元,創四年來季度新高。
截至2025年3月,香港股市新能源板塊市值已較2015年增長約4倍,達到5680億美元,占市場總值的12.5%。
這一增長不僅凸顯了資本市場對新能源行業的高度認可,也印證了香港在支持電動車和可再生能源等資本密集型產業持續發展方面的強大能力。
最近吸引人的新聞是,新興電動車品牌BeyonCa將在香港科技園大埔先進制造基地建立首座電動汽車工廠,計劃最早于2025年10月底推出首款量產車型Grand Tourer。
![]()
這款專為高速長途旅行設計的豪華轎車,依托“香港設計+中國內地制造”的模式,主要面向歐洲和中東市場。
此間觀察人士認為,一個依靠內地汽車技術和供應鏈的香港品牌,可以憑借其獨特的品牌形象,給國際電動汽車支持者留下深刻印象。
擁有深厚歷史底蘊的紅旗品牌也傳出了在港布局生產的計劃。香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對此表示,相關磋商正在有序推進,“需要各方保持耐心”。
一場汽車革命正在香港醞釀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