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沖樽俎(zhé chōng zūn zǔ),原指在宴席上運用策略取得征戰勝利;后泛指通過外交談判制敵取勝。成語出自《晏子春秋·內篇雜上》,“夫不出于尊俎之間,而知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謂也。可謂折沖矣!而太師其與焉。”
![]()
春秋中期,在“秦晉之好”的大背景下,晉國在確保了側背安全后,不斷吞并周邊小國,領土迅速擴張,進而得以與齊國接壤。隨著地緣沖突的加劇,作為當世的兩大強國,晉國與齊國之間時常爆發戰爭。
晉平公元年(前557年),剛剛即位的晉平公,便立即出兵攻打齊國,大敗齊軍,焚毀臨淄外城。
晉平公八年(前550年),齊莊公為復仇,策動欒逞在曲沃造反,并襲擊晉平公所在的絳城,晉平公一度被逼入絕境,后欒逞戰敗身死,欒氏被滅族,而齊軍則趁機攻取朝歌后退軍。
![]()
晉平公十年(前548年),齊莊公被大夫崔杼所殺,晉平公趁機出兵攻齊,于高唐大敗齊軍。
齊莊公死后,其異母弟杵臼即位,是為齊景公。此后,由于崔杼與慶封家族爭權,齊國一度陷入內亂,先是慶封誅滅崔氏家族,后慶氏家族勢力又被田氏、鮑氏、欒氏、高氏聯手清除,至此齊國政局才算基本穩定。
得知齊國內亂,晉平公企圖再次攻打齊國,為此他派遣大夫范昭出使齊國,以刺探齊國形勢。
范昭抵達齊國后,齊景公以盛宴款待于他,晏嬰等齊國大夫一同作陪。
![]()
酒至半酣,范昭借著酒意向齊景公說道,“請您賜給我一杯酒喝吧!”
齊景公回頭對左右侍臣說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給客人吧。”
范昭從侍臣手中接過酒后一飲而盡,然后便將酒杯還給了侍臣,侍臣也沒有多想,捧著酒杯便要返回齊景公身后。坐在一旁的晏嬰,將這一切看在眼中,見狀厲聲命令侍臣道,“扔掉這個酒杯,為大王另換一個。”
![]()
依照當時的禮節,君臣在酒宴之上,應該各自使用自己的酒具,絕對不能混淆。范昭使用齊景公的酒杯喝酒,本就是為了混淆君臣之禮,以觀察齊國君臣的反應,沒想到卻被晏嬰識破了。
酒具更換完后,酒宴得以繼續。范昭一計不成,便又想出一計,他假裝酒醉起身,在場中跳起舞來,并對管理樂工的樂官說道,“能為我演奏成周的樂曲嗎?我愿給你跳個舞。”
樂官搖頭道,“恕我愚昧,并沒有練習過此曲。”范昭聞言只好作罷。
![]()
酒宴結束后,齊景公對晏子說道,“晉國乃是大國,派人來打探我國的政局,如今先生激怒了大國使臣,該怎么辦?”
晏子回答道,“范昭此人,并非見識淺薄不懂禮儀之人,他只不過是故意要試探一下我們君臣罷了,所以我才要斷了他的念頭。”
齊景公又轉頭看向樂官,問道,“你又為何不給客人演奏成周的樂曲呢?”
樂官回答說,“成周的樂曲,乃是天子才能使用的樂曲呀!倘若演奏它,一定要是國君才有資格隨樂起舞,范昭雖為大國侍臣,但也不過是個臣子罷了,卻妄想使用天子之樂伴奏跳舞,我如何能夠替其演奏?”
![]()
范昭回到晉國后,將在齊國的所見所聞如實稟告于晉平公,并說道,“現在還不是攻打齊國的時候,我本想試探一下齊國國君,當即便被晏嬰所識破;我又想冒犯一下齊國禮儀,又被樂官看穿了。”
范昭認為齊國有晏嬰這樣的賢臣輔佐,晉國很難有必勝把握,晉平公聽了范昭的解釋,于是放棄了攻打齊國的打算。孔子聽說了此事后,稱贊道,“夫不出于尊俎之間,而知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謂也。可謂折沖矣!而太師(即樂官)其與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