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東盟峰會上說馬上要跟柬埔寨、日本、韓國簽新貿易協議,可臺下壓根沒多少熱烈反應,更讓他下不來臺的是,馬來西亞投資、貿易和工業部長東姑扎夫魯當場就說了個反話。
這屆東盟咋就敢當面不給美國面子?特朗普想拉東盟搞小圈子,為啥次次都不順利?中國又憑什么成了東盟不愿放跑的香餑餑?
特朗普在峰會上提的要簽新協議,可美國政客新聞網早把這事的底給揭了,他好像忘了,今年7月剛跟越南、印尼、菲律賓簽了貿易協議,結果這都好幾個月了,那些協議壓根沒推進,就擱在紙上當擺設。
美媒說得也直接,就算現在再跟柬埔寨、日本、韓國簽新的,要是人家不愿意執行,最后還不是一堆廢紙?
這話真不是瞎編,回頭看看美國跟東盟以前的合作就知道,協議簽了不落地早不是頭一回。
之前美國推印太經濟框架,想讓東盟在經貿上跟自己走,不少國家簽了意向,可具體條款就是不推進,核心原因特簡單,美國的協議里,光提要求不給實惠,東盟根本看不到好處。
![]()
而且特朗普在峰會上說新計劃時,好像還沒從之前中美經貿磋商的高興勁里出來。
前段時間,中美在馬來西亞談了兩天經貿,最后初步定了個框架協議,美方說不向中國收100%的關稅了,中方也說把稀土禁令往后延一年。
當時特朗普還挺得意,說這結果我早料到了,可他沒琢磨琢磨,就是這種只看表面、不管落地的態度,讓東盟對跟美國合作特別警惕,連跟中國的磋商都能隨便吹成勝利,跟東盟的協議,能有多少真誠意?
畢竟東盟國家做生意最看重穩和實在,美國一會兒加高額關稅,一會兒又取消,一會兒說要合作,一會兒又把協議擱一邊,這么反復無常,東盟哪敢隨便跟它綁一塊?
![]()
面對美國的協議攻勢,東盟一直挺清醒,不選邊站,更不愿得罪中國,這背后其實是一筆算得明明白白的經濟賬。
2023年中國跟東盟的貿易額超6800億美元,中國連續14年是東盟最大貿易伙伴,東盟也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
對東盟國家來說,中國市場就像穩賺的糧倉,馬來西亞的棕櫚油、泰國的大米、印尼的煤炭,好多農產品和資源都得靠賣給中國。
同時,中國的機械設備、電子產品也不斷運到東盟,幫著當地搞工業化,這種互相需要的貿易關系,早融進東盟各國的經濟里了。
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在峰會上說的話,其實道破了東盟的心思,現在保護主義越來越厲害,供應鏈也老變,東盟不能停下來,得有遠見深化合作,還得有勇氣找新伙伴。
這里的遠見,就是不被單個國家綁住,尤其不能被美國的保護主義帶偏,安瓦爾還說東盟的未來不是環境決定的,是自己選的,這個選擇的關鍵,就是不做大國競爭的犧牲品,要抓對自己最有利的合作機會。
東姑扎夫魯在峰會上對中國的表態,更把這種選擇擺到了明面上,他說東盟跟中國的合作特別重要,這么多年經貿關系一直沒斷過,還特意提了這種貿易是雙向的,這么多年一直互相尊重、一起賺錢。
這話里藏著兩層意思,一是中國從不用強迫東盟選邊,靠尊重換信任,二是雙方合作沒耍過短期套路,是長期穩定的共贏,這恰恰是美國給不了的。
![]()
就拿具體例子說,越南的紡織業得靠中國供面料,菲律賓搞基建需要中國的投資和技術,泰國的汽車產業離不開中國的零部件。
要是東盟為了迎合美國疏遠中國,首先受影響的就是本國的產業鏈,老百姓的工作也會受波及,這種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東盟哪能輕易跟著美國走?
東盟對美國警惕,不只是因為協議不落地,更因為美國自身太沒譜,特朗普做事反復無常,美國還有高額財政赤字,這些都讓東盟覺得跟美國合作風險太高。
先說說特朗普的政策變臉,之前好幾次給中國加關稅,又突然取消,跟東盟合作也是,一會兒施壓讓人家選邊站,一會兒又把達成的共識擱一邊。
這么朝令夕改,東盟根本摸不透美國到底想干啥,就像跟人合伙,對方今天說要一起開廠,明天又說要撤資,換誰不得心里犯嘀咕?
東盟心里門兒清,要是跟著美國的節奏走,很可能被當成棋子,美國需要時用用,不需要就扔一邊,這種虧東盟可不想吃。
再看美國的財政赤字,2024年美國聯邦財政赤字超1.7萬億美元,欠了這么多錢,跟東盟合作時根本拿不出真金白銀的支持。
反觀中國,跟東盟合作從不來虛的,中國—東盟自貿區2010年建成后,一直在升級,關稅一降再降。
![]()
中國還幫東盟修了中老鐵路、雅萬高鐵,這些項目不是紙上談兵,是真真切切打通了東盟的交通線,帶動了當地經濟。
這么一對比,東盟心里的天平自然會偏,就說馬來西亞,中馬合作的皇京港項目,不光提升了馬來西亞的港口運輸能力,還帶火了周邊的旅游和制造業。
可美國之前承諾給馬來西亞的貿易優惠,好多條款到現在都沒落實,一邊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一邊是畫大餅的承諾,東盟選哪邊,其實早有答案。
更重要的是,中國跟東盟合作一直講平等互利,從不會逼東盟在中美之間選邊,也不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東盟。
就像東姑扎夫魯說的雙方合作時互相尊重、一起賺錢,這種不施壓、不強迫的模式,讓東盟覺得舒服又放心。
可美國總端著高人一等的架子,把合作當成控制的手段,這種態度,本身就注定了它拉東盟的計劃會失敗。
看完特朗普在東盟峰會上的尷尬,再看中國跟東盟的合作,其實道理很簡單,東盟不是在中美之間選邊站,是在靠譜和不靠譜之間做選擇。
特朗普想靠簽協議拉東盟,卻忘了協議的核心是落地和共贏,美國想靠施壓逼東盟靠攏,卻忘了合作的前提是尊重和穩定。
![]()
而中國跟東盟的合作,贏在長期主義,不搞短期的協議狂歡,而是深耕產業鏈綁定,不搞居高臨下的要求,而是平等互利的共贏。
對東盟來說,選中國不是偏向誰,是對自己的經濟未來負責,畢竟在全球化里,誰都不想跟著反復無常的伙伴冒險,誰都想抓著穩定可靠的合作機會。
特朗普被打臉,本質是美國的合作模式不符合東盟需求,中國成香餑餑,不過是中國的合作理念,剛好踩中了東盟最看重的實在和安心。
以后隨著中國跟東盟自貿協定的更新,雙方合作還會更深入,要是美國不改改只看表面、不重實質的合作風格,恐怕在拉東盟的路上,還會碰到更多冷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