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結束。
![]()
數據顯示,2026國考招錄38119人,比去年減少了1602人。盡管招錄規模縮減,但報名人數卻再創新高,超過350萬人。從2021國考至今,國考報名人數持續增長,2026國考的報名人數已經是2021年的2.3倍。
2026年國考平均崗位競爭比高達84:1,最熱崗位甚至出現6470人爭奪一個席位的盛況。
中國有三大國家級考試:高考、研考和國考。而國家公務員考試被稱為“全國第一大考”,牽動數百萬家庭的神經。
2026年國考有幾個重要特點:
第一,31年來首次放寬的年齡限制。
![]()
自1994年起實行了31年的“35歲魔咒”終于被打破,報考年齡上限從35周歲放寬至38周歲(應屆碩博放寬至43周歲)。
放寬年齡限制的理由是:
1.配合“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進行調整。
2.用人機制從“年齡一刀切”向“能力本位”的轉型。
3.放寬年齡主要針對專業技術崗,這類崗位需要成熟人才立即上手工作,應屆生培養周期較長。
第二,7年來首次縮招。
![]()
2019年以來國家公務員考試持續保持擴招的態勢。而2025年國考報名352萬、縮招1600人,共釋放3.81萬個招錄計劃,較2025年的3.97萬減少4%。
但是,細心的考生看到了,今年國考有縮有擴,有保有壓,稅務系統逆勢擴招6%,達到2.5萬個崗位,占總招錄量的65.6%,金融監管系統也小幅增員,而鐵路公安等系統則出現明顯縮減。
這個反映了當前政府職能轉變的需求:稅務部門對金融、會計、統計及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激增;同時,近年來稅務系統退休高峰形成的編制空缺,也需要及時補充新鮮血液。
第三,雖然報考年齡放寬,應屆生優勢仍在。
![]()
2026年國考中,僅面向應屆畢業生的崗位就達2.6萬個,占比68%,較2020年的50%顯著提升。
因為今年是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最嚴峻的一年,對應屆生傾斜也是為了“穩就業”的需要。
從學歷要求看,本科及以上學歷覆蓋73.3%的崗位,碩士以上要求占比9.17%,較上年微降,顯示公務員隊伍繼續維持本科為主、適度引進高學歷人才的梯隊建設思路。
值得關注的是,縣區級以下機構提供了2.81萬個基層崗位,占總量的73.8%,今年公務員招錄重點面向基層崗位。
第四,競爭更加白熱化。
![]()
因為就業形勢嚴峻,因為公務員報考年齡放寬,今年競爭熱度會持續攀升。
2026年國考過審人數已達341.6萬,錄取比86:1,較2019年的137.9萬報考者呈現指數級增長。
大數據顯示,今年報考者中跨省考試比例上升至37%,“全國巡考族”規模擴大;同時,30歲以上報考者同比增加21%,顯示政策放寬初步激活“大齡考生”群體。
專家認為,今年國考年齡限制放寬到38歲,應屆碩士、博士畢業生則放寬到43歲,這一調整拓寬了人才選拔范圍,吸引了更多有社會經驗者報考,報名熱情空前高漲,對社會層面人才招聘也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它的另一面就是競爭更加白熱化。
![]()
我認識的三位37歲的學霸,今年都主動放棄了大城市優渥的工作,報考家鄉縣級公務員崗位。
第一位:張博,今年37歲,985大學博士學歷,畢業后在珠海某大企業就職,因為其專業技術扎實,加上情商高,很快進入管理層,年薪超百萬。
但是,他今年卻報考了家鄉河南某縣的公務員崗位,他說工作壓力太大,父母都已經是80多歲了,他至今也沒有結婚,剛剛經人介紹縣城一位中學女教師,于是,他準備考上公務員后,帶著這幾年積累的財富回家贍養父母結婚生孩子。
![]()
第二位:王爽,是一位師姐,山東大學碩士學歷,37歲,她考公的原因有三:老公的公司去年上市,一個人足以養家,不需要師姐再打工賺錢了;
另外師姐想生三胎,但現公司對懷孕女性有隱形歧視;師姐是某二線城市人,考上公務員后,既能顧家,又能有一份有規律的生活。
![]()
第三位:李紅,37歲,復旦大學研究生學歷,大齡未婚,職場卷得無望,遂萌生退隱之心。再加上父母一直催婚,托親戚介紹了一個體制內的男朋友,所以她也報名了離老家很近的一個崗。
以上3位都是高學歷,他們對考上家鄉小城市的公務員信心十足,說這也是另一種方式的“躺平”,因為在職場“倦了”。
你對這件事情怎么看呢?請在評論區里留言,謝謝友友的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