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名將很多,功勛卓著的名將也很多,但是真正“功高震主”的名將,卻只有這5位。
一、白起
白起,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公元前293年,白起在伊闕之戰中,采用避實擊虛、先弱后強的戰術,全殲韓魏聯軍24萬大軍。
![]()
公元前292年,白起率兵擊敗魏軍,為秦國奪取魏國大小城池61座。公元前291年,白起擊敗魏國,奪取魏國垣城。公元前286年,白起擊敗趙國,奪取趙國光狼城。公元前281年,白起擊敗楚國,奪取楚國上庸、漢水以北土地。公元前280年,白起再次率兵擊敗楚國,奪取楚國鄢、鄧等五座城池……公元前260年,白起在長平之戰擊敗趙國,斬殺趙國45萬士兵。
白起一生參加和指揮了70余場戰爭,無一敗績。他為秦國奪取六國70多座城池,殲滅六國100多萬士卒,重創六國有生力量,讓六國患上了“恐秦政”。可惜,邯鄲之戰時,白起覺得沒有勝算,違抗秦昭襄王命令,不肯率兵去攻打趙國邯鄲,讓秦昭襄王不滿,下令處死了白起。
![]()
二、王翦
秦始皇滅的六國,5國為王翦、王賁父子所滅。
公元前234年,秦國派兵攻打趙國,想要滅掉趙國。趙國名將李牧在肥之戰和番吾之戰2次擊敗秦軍,讓秦國想要滅掉趙國的企圖難以得逞。為了除掉李牧,王翦派人賄賂趙王遷的寵臣郭開,讓他誣陷李牧準備謀反。趙王遷信以為真,殺了李牧。李牧死后,王翦輕松滅掉趙國。
公元前225年,王賁率兵滅掉魏國。
公元前223年,王翦率兵滅掉楚國。
公元前222年,王賁率兵滅掉魏國。
公元前221年,王賁率兵滅掉齊國。
王翦和其子王賁滅5國,功高蓋主。為了避免落個兔死狗烹下場,王翦滅掉楚國后,就以年邁為由,交出兵權,隱退了。沒有了兵權,對皇權構不成任何威脅,秦始皇也就沒有必要殺王翦。
![]()
三、韓信
劉邦的軍事才能遠不如項羽。彭城之戰時,項羽只用3萬騎兵就擊敗了劉邦56萬大軍,但劉邦手下有個名將:韓信。劉邦和項羽作戰期間,韓信率兵為劉邦滅掉了魏、趙、代、燕、齊5個諸侯國,奪得大片土地。公元前202年,韓信又幫助劉邦在垓下之戰擊敗項羽,奪得天下。
楚漢戰爭期間,劉邦為了拉攏和安撫韓信,封他為齊王。奪得天下后,劉邦卻覺得韓信功高蓋主,軍事才能過于出眾而威脅到了皇權,所以設計擒拿韓信,將他帶到洛陽,最后被呂后殺害。
![]()
四、郭子儀
郭子儀有再造大唐之功。
755年,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起兵造反,引發了安史之亂。郭子儀是大唐名將,他率兵平叛,為大唐平定安史之亂立下赫赫戰功。763年,大唐軍隊用了8年時間,平定了安史之亂,但唐朝藩鎮割據的頑疾并沒有根除。這之后,郭子儀為大唐抵御吐蕃、回紇等外族入侵,鎮壓蘇方節度使仆固懷恩、華州節度使周智光叛亂等,是大唐不可或缺的國之柱石。
郭子儀功高震主,有取代皇帝而自立的實力,但他很聰明,每次平定叛亂后,都會主動交出兵權,讓自己對皇權構不成威脅。他還做事低調,不與人結怨,不恃寵而驕,最終得以保全自己。
![]()
五、岳飛
公元1127年,金軍南下攻破大宋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俘虜宋徽宗、宋欽宗,北宋就此滅亡。
這就是著名的靖康之恥。
北宋被滅后,宋徽宗之子康王趙構南逃,在臨安(今杭州)建立了南宋。金國得知此事后,繼續南下,想要滅掉南宋。亂世出英雄。這個時期,南宋涌現出了岳飛、韓世忠、吳玠、劉锜等一批名將,他們率兵抵御金軍,保住了南宋。“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金軍滅掉北宋后,占領了北宋大量國土。岳飛等將領并不想偏安一隅,而是一直想北伐,收復失地。
![]()
為了收復失地,岳飛曾四次北伐。
1140年,岳飛第四次北伐期間,接連擊敗金軍,殲滅金軍精銳“鐵浮屠”“拐子馬”,收復了潁昌、洛陽、郾城等重鎮。岳飛在戰場上取得優勢之后,金軍反而害怕了。擔心岳飛“直搗黃龍,迎回二圣”,威脅自身利益,主動和南宋議和。宋高宗趙高患有“恐金癥”,不想和金軍打仗,所以也開始和金國議和。為了不影響議和大局,趙構連下12道金牌,逼迫岳飛撤軍。
完成議和之后,趙構又將手握重兵,功高蓋主的岳飛視為自己的威脅,縱容秦檜等人害死了岳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