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鄭智化一句“深圳機場沒人性,我連滾帶爬進機艙”,瞬間點燃輿論,讓國內航空出行的無障礙服務問題沖上熱搜榜單。
![]()
作為《水手》這首國民級勵志歌曲的創作者,加上他因小兒麻痹癥導致下肢殘疾、長期依賴輪椅出行的身份,他的發聲立刻激起廣泛共情。公眾的第一反應是心疼與憤怒——這難道不是對殘障人士的漠視嗎?
可誰也沒料到,僅僅兩天后,現場監控視頻公開,風向驟然逆轉。原本被視作受害者的鄭智化,反而陷入“夸大其詞”“刻意賣慘”的爭議漩渦。
![]()
視頻里的流程與感受里的屈辱
我們來看當天實際發生了什么。監控畫面清晰顯示:地勤人員全程使用輪椅接送鄭智化至登機口,態度耐心細致,還主動協助他與空乘一同扶穩身體,拄拐緩慢步入機艙,并無絲毫怠慢或冷漠之舉。
機場方面解釋稱,升降平臺車與飛機艙門之間必須保留至少20厘米的安全間距,這是民航硬性規定,為防止設備碰撞造成安全事故,司機操作完全合規。
![]()
可就是這短短20厘米,在鄭智化看來卻成了無法逾越的心理鴻溝。由于輪椅無法直接對接機艙,他必須自行轉移身體,動作吃力且姿態不穩,那一刻的無助感讓他覺得尊嚴被踩在腳下。“連滾帶爬”四個字,正是源于這種精神層面的巨大落差。
一邊是工作人員依法依規履職盡責,另一邊是殘障旅客真實感受到的羞辱與不便,沖突的本質并不在于某個人是否失職,而在于基礎設施的缺位——無障礙系統未能實現全流程無縫銜接,才導致制度理性與個體情感激烈碰撞。
![]()
事后,鄭智化接受了機場方面的致歉聲明,但他仍堅持批評駕駛員行為冷漠、缺乏人文關懷。其實,他真正憤怒的對象并非某個具體員工,而是長久以來那種“你不方便,但規則如此”的僵化應對模式,是他多年來屢次遭遇類似困境積累下的無力與憋屈。
積攢多年的委屈
更值得深思的是,這次事件并非孤立個案,而是鄭智化多年出行辛酸的一次集中爆發。
![]()
他曾回憶,在南京機場接受安檢時,因腿部裝有金屬支架,被反復盤問為何穿特殊鞋具,甚至被要求脫鞋檢查并穿過X光通道,過程令人難堪。
在新疆某機場,工作人員竟要求他將賴以行走的拐杖辦理托運,若真照做,他根本無法獨立移動。
在上海虹橋機場,一次針對假肢的安檢耗時長達半小時,幾乎導致誤機;還有多次遇到惡劣天氣,航班停靠遠機位,需經由濕滑斜梯上下客機,他在風雨中顫抖前行,內心充滿恐懼。
![]()
這些經歷聽來令人心酸。正因如此,他才會發出靈魂叩問:人與人之間的同理心去哪兒了?甚至一度萌生退圈念頭,不愿再承受這般折辱。然而,隨著他情緒化的表達持續發酵,網友的態度也悄然轉變。
從全網同情到評論區“炸鍋”
起初,大眾普遍站在鄭智化這邊,認為內地機場服務存在嚴重短板。但當監控視頻公布后,不少人開始質疑他用詞過度——“連滾帶爬”是否屬實?是否存在誤導公眾之嫌?
![]()
有網友指出,畫面中工作人員已在能力范圍內盡力協助,卻被貼上“冷血”標簽,實在冤枉。也有聲音支持安檢嚴格,提醒公眾不能忽視安全底線:過去曾發生過有人偽裝殘障劫持航班的案例,加強核查實屬必要。
更有觀點認為,鄭智化言辭激烈,帶有明顯的情緒宣泄色彩,個別表述近乎指責全體服務人員,容易激化矛盾。極端者甚至留言:“既然不滿意,何必頻繁來大陸?”
一場本應聚焦改善公共服務的討論,最終演變為立場對立的網絡爭吵。
![]()
問題的關鍵在于,鄭智化所反映的出行障礙確確實實存在,但他選擇了極具沖擊力的情感化語言,將現實困難渲染成系統性虐待,結果讓公眾注意力從“如何改進設施”偏移到“他有沒有博取同情”。
本該推動無障礙建設的社會議題,變成了關于個人表達方式的道德審判。
這件事暴露出一個深層痛點:我們在情感層面并不缺乏對弱勢群體的善意,但在制度設計和服務執行上,仍遠遠滯后于需求。
![]()
機場遵守安全規程無可厚非,但能不能針對特殊人群多一些彈性安排?比如為行動不便者設立專屬安檢通道,優化登機設備以實現零距離對接,或是培訓一線員工掌握更高階的溝通技巧與應急處理能力。
而對于像鄭智化這樣的公眾人物而言,利用影響力推動社會進步值得肯定,但也需警惕情緒主導表達。倘若他當時說的是:“升降車與艙門之間存在縫隙,輪椅無法通行,希望有關部門能升級設備”,再輔以現場照片和數據支撐,輿論焦點必將集中在解決方案本身。
![]()
那樣的話,公眾關注的不再是“他說得有沒有夸張”,而是“我們該怎么改”。遺憾的是,現在討論陷入了情緒拉鋸戰,真正需要解決的核心議題——如何讓殘障人士體面、有尊嚴地出行——反而被淹沒在口水之中。
現在倒好,輿論吵來吵去,忘了最該解決的是怎么讓殘障人士出行更體面。
結語
![]()
一個社會真正的文明程度,不看它如何對待強者,而看它如何呵護弱者。
所謂的無障礙環境,不只是加裝幾段坡道、增設幾部電梯那么簡單,更重要的是制度背后有沒有換位思考的溫度。規則雖是死的,但執行規則的人可以更靈活、更有溫度。
多一份理解,多一次伸手,就能減少一次像鄭智化這樣的心碎時刻。別讓每一次求助,都變成一場撕裂輿論的風暴。
那么大家覺得這事里,鄭智化是無心之失,還是真的過界了?
![]()
機場又該咋改進,才能讓特殊群體出行不犯難?
參考資料:界面新聞《鄭智化發文致歉:“連滾帶爬”是一時氣憤的遣詞》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