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車主眼中,修車是一門“玄學”,在同行眼里,途虎養車是一場“賭局”。
加盟店被吐槽、競爭對手圍剿、盈利難題懸頂,這家公司幾乎踩中了行業所有的雷。
可偏偏在整個汽車后市場寒意濃重的2025年上半年,途虎的財報卻亮眼得不像話:
營收78.8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0%;全國工場店超過7200家,用戶突破1.5億,復購率高達64%。
![]()
一個靠修車起家的品牌,怎么能在汽修行業的寒冬時代,依然逆勢增長?
01
中國是世界上汽車保有量最大的國家,車越來越多,意味著修車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但奇怪的是,這個萬億級的市場,至今沒形成真正的行業秩序。
4S店價格貴得離譜,小問題也要成套更換。
街邊夫妻店便宜,但零件真假難辨,修完也沒保障。
消費者兩頭都不放心,只能在“被坑”與“被貴”之間反復搖擺。
更麻煩的是,汽修行業本身信息不對稱。
一個零件的原價是多少、是否適配、到底該不該換,車主幾乎無從判斷。
久而久之,這成了一個信任成本極高的行業,車主對汽修行業難免有所防備。
今年上半年,數據機構F6發布的報告顯示,汽車后市場整體產值同比下滑約5%,進店臺次下降4%。
![]()
在經濟放緩的大背景下,大家修車更謹慎了,但換個角度,這也意味著:市場正在逼著行業重組,誰能真正解決信任問題,誰就能留下來。
在這樣的環境里,途虎的表現有些反常的優秀。
2025年上半年,途虎實現收入78.8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0%。
全國工場店數量達到7200多家,用戶數突破1.5億,復購率提升到64%,用戶滿意度也在95%以上。
這些數字聽起來有點冷,但如果你熟悉這個行業,就知道有多難。
因為汽車后市場不是一個靠補貼就能做大的生意,它靠的是長期的積累、流程的打磨、供應鏈的效率。
![]()
簡單來說,途虎能讓修車這件原本價格模糊混亂的事,變得清晰、標準、有保障。
這才是它能逆勢增長的根本。
02
汽車行業的混亂,很多時候并不是因為商家黑心,而是因為體系復雜。
中國的汽車品牌上百種、車型上千種、配件上百萬種。
光是一個剎車片,就可能有幾十個版本。普通維修店根本不可能全部備貨,更別說精確匹配。
途虎用了十年時間,建立了全國最大的汽配數據庫。
車主輸入車牌號,系統就能自動識別車型、推薦配件,一次匹配率高達99.99%。
維修師傅只需按系統提示操作,減少了憑經驗修車的模糊空間。
對車主來說,也更放心。
打開途虎APP,能看到配件品牌、產地、價格、庫存,一清二楚。買什么、換什么,都能對得上。
![]()
這背后,是技術讓行業第一次擁有了統一語言。
汽配行業有個老問題,周轉慢、成本高。
傳統的配件供應鏈層層分銷,往往要經過四五個環節。
庫存積壓、物流延遲、價格層層加碼,最后都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途虎干脆自己下場,把倉儲、運輸、訂單都接過來做。
現在它有32個區域大倉、600多個前置倉,用算法預測需求。
過去一條輪胎從下單到送達可能要60天,現在只要30天左右。
供應鏈效率上來了,價格就降了,門店也能做到車主來了就修。
![]()
這其實就是技術的復利:看似一個倉庫、一套系統的優化,積累起來就是成本下降、體驗提升。
而在這個行業,誰能持續降本、穩定品質,誰就能贏。
03
但說到底,修車行業最難的,還是信任。
車主不懂內行、看不見過程,最怕的是“換假件”“多收費”。
途虎在這方面干得最徹底,所有工場店都安裝了攝像頭,全程可視。
車主在APP上就能看到技師操作,從舉升、拆裝、檢測到質檢,全過程可查,每一步都有記錄,每一顆螺絲都有規范。
而技師也必須持證上崗,所有操作都通過系統指令執行。
門店甚至有暗訪抽查機制,發現違規立即處罰。
![]()
當車主能看到、能查到,信任才真正有了落點。
如果把視野放大一點,會發現途虎的模式不僅是互聯網化,更是一種生產力的升級。
過去修車行業的邏輯是人驅動:靠師傅經驗、靠人情關系,而途虎的邏輯是系統驅動:靠數據、靠流程、靠技術。
它像是在把一個分散、混亂的行業重新標準化。
每個門店、每個倉庫、每個服務動作,都能用同一套系統管理。
從結果看,這不只是修車效率提升,更是一種產業協同的再造。
![]()
技術替代經驗、數據替代猜測、規模替代分散,整個行業開始往更高效、更透明的方向走。
這其實就是新質生產力在現實生活里的體現,不是制造更多,而是制造得更好;不是讓企業更大,而是讓服務更精準。
04
車市正在經歷一場結構性變化。
過去修的大多是發動機、變速箱,現在新能源車多了起來,壞掉的更多的是電池、電控、電機。
新能源車的零件更智能,對維修標準的要求更高,傳統汽修店跟不上,4S店又太貴。
于是,這成了一個全新的市場。
途虎已經開始提前布局,推出新能源車專修項目、動力電池檢測、充電樁維保等新業務,
還和多家輪胎、機油品牌聯合開發適配新能源的產品。
這意味著它的護城河不再只是規模足夠大,而是能不斷更新自己,跟上行業節奏。
![]()
誰能最先掌握新能源車的維修標準,誰就能在下一個十年占得先機。
05
途虎的增長無疑是亮眼的,但是任何高速成長的公司,都會有自己的“成長副作用”。
途虎也不例外。
首先,加盟體系的管理始終是個老問題。
現在全國七千多家工場店里,超過九成都屬于加盟或合作模式。
這讓途虎能在短時間內鋪開規模,但也意味著,管理難度在同步放大。
總部有系統、有標準,可門店終究是人干的事。
有的合作店執行得很規范,有的則為了業績多推項目、偷工減料,用戶體驗差距就出來了。
社交平臺上,不少車主也提到過類似的經歷,同樣是“途虎養車”,直營店服務好、設備新,但加盟店水平參差不齊,信任感明顯沒那么強。
![]()
其次,盈利問題仍是橫在途虎面前的檻。
途虎這些年靠低價打開市場,價格戰幾乎貫穿整個發展階段。
尤其是輪胎、底盤件這些核心品類,毛利率常年只有個位數。
再加上競爭環境比以往更卷。
天貓養車、京東京車會都在發力,背后是阿里和京東的流量池。
三家模式相似,拼的已經不是概念,而是誰能更高效、更標準、更值得信任。
![]()
可以說,技術壁壘正在被同行追平,用戶能留下來,不僅看算法和系統,更看體驗的一致性。
所以,當外界熱議途虎的“逆勢增長”時,也許更值得思考的是:
在下一個周期,途虎如何讓標準化體系繼續跑得穩、跑得久,這,才是真正的考題。
這或許才是途虎真正要面對的下半場。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