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美貿易又鬧騰起來了,中國干脆不從美國買大豆了,轉頭把訂單全砸給巴西。結果巴西那邊一看自己成了香餑餑,就開始玩兒起了漲價的把戲,以為中國離不開他們。誰知道中國早就備好了后手,三張王牌一亮,直接讓巴西的200萬噸大豆在圣保羅港堆著發(fā)霉,每天光滯港費就得燒掉120萬美元。
2025年上半年,中美關稅摩擦升級,中國從6月到8月就沒從美國進大豆,9月更是徹底停了。全球大豆流通量中國占了大半,年進口超1億噸,這么大的買家一轉向,巴西自然樂壞了。
從1月到9月,巴西賣給中國的5210萬噸大豆,占他們出口的77%以上。有些月份,中國市場九成大豆都來自巴西。巴西出口商覺得機會來了,就開始囤貨,散布短缺消息,把價格從每噸580美元抬到650美元,比美國貨還貴66美元一噸。這漲價幅度高達79.9%,他們以為中國沒轍,只能捏鼻子認了。
![]()
巴西糧商這步棋走得太急躁了。他們忽略了中國這些年在大豆供應鏈上的布局。中國不是那種被別人卡脖子的國家,早從2018年就開始搞進口多元化。簡單說,就是不把所有雞蛋放一個籃子。現(xiàn)在中國從多個國家拿貨,巴西份額雖大,但其他國家補位很快。
比方說烏拉圭,今年對華出口大豆比去年多出不少,俄羅斯遠東的新豆從11月中旬就開始運了。還有非洲和中亞的一些產地,也在談合作。這么一搞,中國采購渠道寬了,巴西想壟斷就沒戲。
![]()
再看看中國國內的儲備,這可是實打實的底氣。中儲糧手里攥著4500萬噸大豆,夠全國用三個多月。東北還有200萬噸儲備豆,能頂一陣子。這些不是白存的,10月就拍賣了4萬噸國產陳豆,11月又計劃投放進口儲備。市場一有波動,這些儲備就能穩(wěn)住價格,不讓企業(yè)慌神。巴西以為中國急需他們的貨,其實中國有庫存兜底,根本不怕短期斷供。
第三張牌是技術上的替換。中國油料加工廠近百家,他們一看巴西漲價,每噸成本多出750元人民幣,加工一噸虧200多,就集體停了12月到明年1月的800萬噸訂單。這800萬噸相當于巴西月度對華出口的七成,直接打懵了巴西那邊。
圣保羅港堵成停車場,200萬噸大豆運不出去,庫存放了6個多月,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下容易霉變,倉儲空間也快撐不住。巴西出口商資金鏈緊繃,部分企業(yè)開始裁員,農戶種植面積縮減,等著市場回暖。
![]()
巴西靠著中美摩擦撿了便宜,卻不講互利,單方面漲價,破壞了平衡。中國買家反應快,轉頭找阿根廷。9月22日,阿根廷宣布到10月31日或出口額70億美元前,免征大豆出口關稅。到岸價降了70美元一噸,性價比高。
中國企業(yè)48小時內就簽了130萬噸訂單,中糧和益海嘉里這些大戶帶頭,11月就能發(fā)貨。巴西的缺口就這樣補上了,阿根廷沒趁火打劫,反而用政策吸引買家,盤活了自己產業(yè)。
![]()
各國得注重互惠,中國繼續(xù)拓展來源,強化儲備,避免波動。巴西需調整策略,尋求長期合作,不然類似事兒還會重演。中國三張王牌,讓貿易更有主動權,穩(wěn)住大局。
![]()
巴西大豆出口對他們經(jīng)濟貢獻大,占GDP不少,但這次事件提醒他們,別太依賴一個買家。中國采購轉向后,巴西份額雖還高,但競爭加劇。阿根廷、加拿大這些國家分羹,市場更平衡。
中國大豆需求主要用于飼料和油脂,進口多但有備無患。俄羅斯非轉基因大豆增加,烏拉圭出口翻倍,這些變化讓供應鏈韌性強。巴西港口那些豆子滯銷,不是小事,它告訴大家,貿易不是一錘子買賣,得長遠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