嚯!這種眼鏡真應該給快遞小哥人手配一副~
給包裹出貨只需要看一眼即可,再也不需要拿個掃碼工具跑來跑去了:

當抱著一大堆快遞送貨上門(此時雙手不便無法導航)時,它也能實時幫忙指路:

好家伙,這不妥妥的科技改變生活、解放快遞小哥雙手的絕佳典范嗎?
而且因為有出貨+實時導航功能,把它給外賣小哥用也不是不行,畢竟他們更是需要頻繁看手機但又非常需要注意安全的人群。
![]()
不賣關子了,這就是零售業(yè)巨頭亞馬遜剛給自家快遞小哥配備的“神器”——智能眼鏡“Amelia”,目前該眼鏡的“早期版本”正在數(shù)百位送貨小哥手中進行實測。
亞馬遜表示,基于先進的計算機視覺處理和人工智能:
- 這款眼鏡讓物流人員可以掃描包裹,獲得前往送貨點的步行路線,并獲取送貨證明,而無需從口袋中掏出設備。
其中一位測試者親自體驗后,也對其“解放雙手”的能力稱贊不已:
- 你不用低頭看手機,而是可以把視線向前,越過屏幕。你始終專注于前方。
所以,這款眼鏡究竟有什么魔力?背后又藏著亞馬遜哪些小心思?
咱接著看——
明年中期量產(chǎn)、與Meta同臺競技
放大來看,亞馬遜此次專為垂直物流場景推出的智能眼鏡長這樣:
鏡片上搭載了一塊顯示屏(箭頭所指位置),機身配有兩個攝像頭,左上角其實是一個手電筒,用來幫助快遞人員在弱光條件下掃描包裹。
并且考慮到近視人員,這款眼鏡也支持安裝根據(jù)自己度數(shù)定制的鏡片。
![]()
此外,為了減少智能眼鏡本身的重量,亞馬遜此次將控制系統(tǒng)都放在了一件“馬甲”上。
左邊是續(xù)航支持設備,可以供眼鏡穩(wěn)定使用8~10小時,基本上能滿足配送員一整天的工作需求。
右側(cè)的圓形旋鈕是一個控制器,支持用戶選擇不同的工作模式,按下它還能直接控制眼鏡拍照。
![]()
當配送員穿上“馬甲”、戴上眼鏡開始工作后,整套系統(tǒng)能夠?qū)崿F(xiàn)以下核心功能:
- 可以在顯示屏上直觀呈現(xiàn)客戶備注信息(如“放門口鞋柜旁”等特殊要求);
- 提供精準的配送路線指引;
- 還能快速掃描包裹條碼完成信息核驗;
- 遇到異常情況時可直接拍照記錄。
而且據(jù)亞馬遜透露,接下來這款眼鏡還將提供更多功能,比如客戶家可能養(yǎng)狗也會提前提醒一下:
- 我們預計未來版本的眼鏡將提供實時缺陷檢測功能,如果司機錯誤地將包裹放在客戶家門口,而包裹上的門牌號或公寓號與包裹上的門牌號不符,眼鏡可以幫助通知司機;檢測弱光等危險并調(diào)整鏡片;通知院子里有寵物等等。
需要提醒,一旦配送員將物流車安全停在了送貨地點,這款眼鏡就會自動激活。
![]()
據(jù)The Information消息,亞馬遜計劃在2026年中期大規(guī)模量產(chǎn)這款物流眼鏡,初始產(chǎn)量約為10萬副。
為什么推出這款眼鏡?亞馬遜在官方公告里也給出了明面上的解釋:
- 隨著技術不斷改進,我們正在借助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進展,打造一個端到端的智能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致力于在配送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從分揀站內(nèi)操作、道路運輸,直至最后一百米的上門遞送——提供更安全、更流暢的交付體驗。
一句話,無非就是借助AI力量打通快遞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通過為配送人員提供更便捷的AI工具(如智能眼鏡),整個物流效率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話雖如此,但縱觀周圍環(huán)境,亞馬遜此舉其實也藏著和Meta同臺競技的心思。
因為除了“Amelia”這款相對垂直小眾的眼鏡,亞馬遜還把目光瞄準了C端用戶群體——或?qū)⑼瞥龃枮椤癑ayhawk”的大眾消費級眼鏡。
據(jù)The Information消息,“Jayhawk”將采用更輕薄時尚的設計,配備全彩顯示屏,預計可能在2026年底或2027年初推出。
而這無疑直接闖入了Meta的“領地”——Meta自消費級雷朋眼鏡賣爆后一直重點投入智能眼鏡領域,因此亞馬遜的入局也被普遍解讀為雙方即將直接“開打”。
AI眼鏡進入大爆發(fā)之年
有一說一,今年的智能眼鏡賽道可謂熱鬧非凡。
先說國外,憑一己之力將智能眼鏡帶火的Meta雷朋上個月又發(fā)了二代新品(起售價為379美元)。而且趁著新品發(fā)布,這款眼鏡的銷售戰(zhàn)績也再次被熱議——
2024年全年賣出142萬臺,預計2025年將突破400萬臺大關。
眼見Meta成功吃到螃蟹,其他大廠也坐不住開始陸續(xù)下場了:
比如蘋果,繼Vision Pro之后,它在今年加快了輕量化設備的研發(fā)節(jié)奏。據(jù)彭博社記者Mark Gurman此前爆料稱,蘋果正嘗試打造一款不依賴外接計算單元的AR眼鏡原型機,目標是在2026年前后推出首款真正意義上的“日常佩戴型智能眼鏡”。
而且谷歌、三星也不甘落后。前者重啟“Project Iris”項目并引入Gemini大模型,后者則與高通、谷歌合作打造混合現(xiàn)實(MR)平臺,為智能眼鏡生態(tài)提供底層算力和操作系統(tǒng)支持。
尤其是谷歌,“Project Iris”項目原為谷歌在2022年前后秘密推進的一個AR眼鏡項目,但在2023年,谷歌就叫停了該項目的硬件開發(fā)部分,并解散了團隊,當時大家都說谷歌這是“碰壁”了。
而現(xiàn)在,隨著智能眼鏡的技術和市場逐漸成熟,谷歌再次卷土重來。這也側(cè)面說明,AI眼鏡當下已然成為這些科技大廠不愿放棄的一塊“香餑餑”。(甚至連OpenAI也曾暗戳戳透露要打造智能眼鏡)
而且這股熱度在咱們國內(nèi)也不遑多讓——
今年以來,不論是小米、華為、百度這樣的大廠,還是Rokid、影目科技這樣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AI眼鏡同樣成為大家的“新寵”。
這里提一下Rokid這家公司,放眼國內(nèi)眼鏡廠商,它無疑是當中最受矚目的明星獨角獸之一。
這家公司創(chuàng)辦于2014年,主打AI人機交互。創(chuàng)始人兼CEO祝銘明,本碩畢業(yè)于浙江大學,在創(chuàng)立Rokid前有手機操作系統(tǒng)創(chuàng)業(yè)與擔任阿里神秘M工作室(阿里AI實驗室的前身)領頭人的經(jīng)歷。
截至目前,Rokid已融資超過10輪,估值達到10億美元,是名副其實的獨角獸企業(yè)。
它最近比較出圈的一款產(chǎn)品Rokid Glasses,一經(jīng)上線就迅速售罄(5天時間賣出40000臺),被無數(shù)人視為Meta在國內(nèi)最有力的競爭對手之一。
OK,回到國內(nèi)行業(yè)。一個基本的共識是:AI眼鏡正迎來“iPhone時刻”,產(chǎn)業(yè)即將爆發(fā)。
至于什么時候能真正出現(xiàn)在你我手中,價格或許將成為關鍵因素之一。
參考影目科技創(chuàng)始人&CEO楊龍昇在量子位的一次沙龍活動中的說法,這個數(shù)字可能是2000元。
當時他提到,從當前眼鏡市場的數(shù)據(jù)來看,可能平均價在六七百元以下,是一個可以成為爆款(即進入到大眾市場)的價格帶。
出貨量第二大的可能是1299~1399元這個價格帶,是普通老百姓相對比較能接受的;
貨量第三大的可能是1799~1999元這個價格帶。所以智能眼鏡走入到大眾市場,2000元以內(nèi)肯定是必須的。
你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