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蒙古國的政壇又鬧出了大新聞。剛上任不到四個月的新總理贊丹沙塔爾,原本已經被大呼拉爾,也就是蒙古國議會罷免。但就在外界以為他要下臺時,蒙古國總統呼日勒蘇赫突然出手,宣布罷免案違憲,并正式否決。結果,這位總理又從被“炒魷魚”的邊緣,轉危為安。
![]()
此前,大呼拉爾是以71比40的高票通過罷免案的。罷免理由也挺“正式”:說贊丹沙塔爾在任命司法部長和內政部長時,沒有經過議會批準,違反憲法。
總統否決罷免案時,理由也挺有意思。他同樣認為大呼拉爾的程序不合法,也違反憲法。也就是說,總統和總理互相“背書”,反而把議會推到了對立面。總統和總理站在同一戰線,這在蒙古國可是相當罕見的事。
蒙古國是半總統制國家。總統掌握軍隊和外交,總理管經濟。但兩人權力重疊的地方很多,誰都不想讓誰太強。這就導致總統和總理之間,幾乎年年爭權。前幾年,總統彈劾總理、總理反擊總統的戲碼,就演了好幾輪。
不過這次情況有點不同。呼日勒蘇赫總統選擇力挺總理,不只是政治考慮。這背后,其實還有對外戰略的因素,特別是中國因素。
今年9月,中國舉行抗戰勝利紀念日大閱兵。就在閱兵前夕,蒙古國總統專程訪華。中俄蒙三國高層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三方峰會。會議明確了三國合作方向:要加快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推動跨境鐵路、能源管道等大型項目。對蒙古來說,這是重大機遇。而能真正推動這些合作的人,正是贊丹沙塔爾。
![]()
這位總理并不是臨時冒出來的新人。他在當外交部長時,就多次訪問中國。他主張深化中蒙合作,特別是在礦產、能源和鐵路建設方面。他認為蒙古經濟不能只靠西方援助,而要抓住中國市場的機會。
上臺四個月,贊丹沙塔爾政府就推動了幾項關鍵項目。一是中蒙鐵路建設正式啟動,二是中俄蒙天然氣管道“西伯利亞力量二號”敲定合作框架。然而,也正是這些行動,觸動了國內親美派的神經。蒙古國一直推行所謂“第三鄰國政策”,意思是除了中國和俄羅斯,還要和美國、日本等國保持平衡。但這幾年,親美派影響力減弱,而贊丹沙塔爾的“親華路線”走得太快,自然會引來抵制。
很多親美政客擔心,蒙古太依賴中國,會讓他們的權利失勢。他們借憲法為名,實則是政治清算。這也是為什么,議會能在短時間內以大比數罷免總理。
![]()
不過,中國這邊顯然早就有所準備。在呼日勒蘇赫訪華期間,中蒙兩國不僅簽了合作文件,還啟動了能源、鐵路、邊境口岸等多項協商機制。這些合作項目一旦落實,蒙古的經濟命脈就會進一步向南連接。對蒙古總統來說,他離不開中國的支持。所以在關鍵時刻,他選擇站在總理一邊。
中國的策略很清楚:不直接干預蒙古內政,但通過經濟合作穩住政治關系。中蒙鐵路、天然氣管道,還有邊境貿易區,這些都是能實實在在改變蒙古經濟結構的工程。一旦這些項目成形,蒙古國內再想完全倒向“第三鄰國”,就沒那么容易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