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最近一直服用葉酸,補多了真的會致癌嗎?”53歲的劉阿姨患有高血壓,持續服藥控制。
但自從網上流傳“葉酸補充與癌癥相關”的消息后,她在醫院里看著處方單上的“葉酸”,眉頭緊皺,遲遲不敢服用。
![]()
像劉阿姨這樣的困惑并不鮮見。近年以復旦大學團隊為代表的多項研究,將葉酸推至風口浪尖。“一邊說葉酸有益于心腦血管,一邊又說補充葉酸可能增加癌癥風險”,究竟哪個是真的?葉酸,這個過去如保健護傘的營養素,是不是要從此“敬而遠之”呢?
你是否也曾為“是否要補葉酸”糾結?科學真相比你想象的更復雜。今天,我們就來撥開迷霧,講明真相。
葉酸早已成為“健康生活”的熱詞。公開數據顯示,中國居民補葉酸的比例10年內提升了40%以上,尤其是在備孕、孕期女性,高血壓人群中極為普遍。
醫學上,葉酸是B族維生素的一種,廣泛存在于各種綠葉菜、豆類和肝臟中,輔助細胞分裂、生長和造血,是舊疾患者及老人保健菜單里的常客。
![]()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黃國英/嚴衛麗團隊, 在大型流行病學樣本中發現:維持適宜的葉酸水平有助于降低某些出生缺陷(如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率。
但研究團隊同時也提示,過量補充葉酸,可能干預細胞內甲基化水平,從而影響“腫瘤易感基因”的表達,誘發某些人群的潛在風險。
簡而言之:標準劑量(每日400微克)葉酸攝入,益處巨大;超量服用,則有潛在風險。
其實,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早年的臨床試驗也發現,葉酸補充量超過1000微克/天的個體,部分人群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有9-14%的上升。但這種風險多見于長期超量、且攜帶特定遺傳易感基因的人。
要知道,葉酸的本質功能,是保持細胞DNA合成和修復。類似家里的水泥和鋼筋,是維持“細胞大樓”結構穩定的關鍵。
正常情況下,葉酸可以幫助預防細胞基因突變,減少腫瘤概率。但對已經有早期腫瘤細胞、或特殊遺傳背景的人來說,葉酸的“細胞促進修復”功能,反而可能“扶持”病灶增長。
![]()
復旦大學數年來的門診數據顯示,合理補充葉酸,對高血壓、孕婦、中老年人有一系列正面影響:
一是有助于降低高血壓患者中風風險。一項全國性隨訪發現,每日補充400微克葉酸,6個月可使高半胱氨酸水平下降平均32%,卒中風險下降21%。
二是預防新生兒神經管畸形。圍孕期規范補充葉酸,神經管缺陷發生率下降約70%,減少先天疾病負擔。
三是改善認知功能、降低老年癡呆發生率。上海地區社區老年人隊列研究發現,長期低劑量葉酸干預的人群,認知退化風險下降18.3%。
但,過量補充卻有4個值得警惕的變數:
部分“高危人群”癌癥風險上升。比如腸道癌家族史患者,不恰當超標補葉酸,易推高風險信號;
促進體內“隱匿病灶”細胞生長。若體內已存在微小異常增生,葉酸“幫忙修復”的同時,也有“推波助瀾”可能;
![]()
掩蓋維生素B12缺乏的癥狀,導致診斷延誤;
長期過量補充還可能導致皮疹、失眠等不適反應。
尤其是第3點,很多人容易忽視。“好東西超量反而有害”,在補葉酸這件事上,尤為突出。
認準適用人群。準媽媽、哺乳婦女、高血壓患者、部分素食老人,是中國居民葉酸補充的重點人群。但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補充,不隨意加量。
嚴格控制劑量。世界衛生組織和國家衛健委指南均建議,健康成年人補充葉酸每日劑量一般為400微克。即使是高危人群,也不得超過1毫克(=1000微克)。
周期性檢測與評估。特別是60歲以上中老年人、腸胃吸收不良或慢性疾病者,應每3-6個月檢測一次葉酸和B12血濃度,發現異常及時調整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