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蔡國強法國玩火
文丨談古論今
大家好,這里是談古論今。
10月22日,在巴黎的蓬皮杜藝術中心,蔡國強又玩火了。
不同的是,這次是在法國人的文化地標。煙花沿著建筑外墻炸開,濃煙彌漫。活動的名字也很應景——
《最后的狂歡》。
![]()
距離喜馬拉雅“炸山”被立案查處,才過去一個月, 蔡國強 道歉信的墨跡還沒干,就又在巴黎秀技了?
這到底是他的“最后狂歡”,還是告別過去、徹底得放飛自我?
當然,我沒那么懂藝術,就是想問:
有錢、有名了,就真的能想在哪兒炸,就在哪兒炸了?
我們先看看之前的賬。
9月19日,在海拔5500米的西藏喜馬拉雅山脈,1050盆煙花被用來炸山,持續了整整52秒。
短短的52秒,多達15.29畝的 草氈層就被破壞了 。
有人說,15.29畝不多啊。
但這是海拔5000米的高原草甸。這個地方,要自然形成一片草甸,得幾百年。很多專家和居民都對炸山的破壞性表達了不滿,這邊就不贅述了。
但蔡國強的工作室卻堅持說用的是“生物可降解材料”,符合國際標準。
行,我信你。
但高原那環境,你那材料降解得了嗎?
降解周期又得多長?
有沒有檢測報告?
很快,10月15日,日喀則的官方通報來了——
北京蔡國強藝術工作室被立案查處,始祖鳥承擔炸山的生態賠償責任。
9月21日,蔡國強終于道歉了:
“虛心接受批評”、“確實考慮不周”、“愿意采取補救措施”......
聽著挺誠懇。
但你還在接受調查的過程中,10月22日,就去巴黎繼續點火了?
你的補救措施在哪里?
配合評估做結束了嗎?
還是說,巴黎的活動比青藏高原的生態更重要?
![]()
更有意思的是,工作室在國內刪微博、發致歉信。卻在國外的Instagram照常更新。
只是,評論區都給關閉了起來。
這不是“無所顧忌”是什么?
國內罰款賠償、國外名利雙收?
調查還沒完呢,人卻已經在巴黎“狂歡”了。
這心態,絕了。
話說回來,蔡國強確實有點本事。
早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他設計的29個“大腳印”沿中軸線綻放,就讓全世界為之驚嘆。
而威尼斯雙年展的金獅獎、古根海姆美術館的回顧展,都是他實打實的成就。
他用火藥把東方美學帶到了世界舞臺,這是功勞。
他說自己在探索“創造與毀滅的辯證法”,要用瞬間的爆破去對話永恒。
這話聽著很哲學。
但我得問一句:
你是通過毀滅誰的東西來創造自己的藝術?
炸的是喜馬拉雅,疼的是當地生態。觀眾樂呵、鼓掌了,買單的是大自然。
你可以在北京用煙花講故事,那是慶典。但你在海拔5500米的脆弱生態區玩“爆破”,那就叫僭越。
藝術可以震撼,但震撼不該建立在破壞之上。
說到這,就不能只談蔡國強一個人。
什么叫破壞性藝術?
就是用爆炸、燃燒、破壞的方式進行創作,主打一個暴力美學。
但問題來了:
誰來定義這種“藝術”的邊界?
你說你的爆破是藝術,我說那是破壞。
那誰的標準才算數?
“生物可降解”肯定不是免死金牌。
就算你能降解,在高原的環境下,降解周期也會從幾個月變成幾年。
這叫符合標準?
另外,地點選擇有沒有底線?
城市廣場放煙花和在自然保護區放煙花,能一樣嗎?
環保是全人類的事,別以為拿了幾個獎就能凌駕于自然之上。
大自然從不看你的簡歷。
即使是這次巴黎蓬皮杜中心的現場,也不全是掌聲——
有不少居民吐槽現場“像戰場”,發出了不少的噓聲。
![]()
所以,原定10月23日的對話活動被取消了。卡地亞基金會官網也撤下了活動的信息。
為什么取消?
官方沒說,但你可以仔細品品。
法國人也不傻啊。
在喜馬拉雅表演“炸山”,惹得全網罵。跑到巴黎玩“炸樓”,也照樣有人不買賬。
要我說——
你的藝術可以繼續,但請遠離脆弱的生態區;
你的創新可以大膽,但請對自然有所敬畏;
你收獲了名利,就不要逃避責任。
真正偉大的藝術家,
不是征服自然,而是與自然共生。
煙花再美,也美不過喜馬拉雅的星空。
那片星空, 是我們的山河。
它從不需要火藥來點綴。
【免責聲明】:
以上內容信息來源均為網絡,如與事實不符或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系作者澄清或刪除。不信謠、不傳謠,共同營造綠色網絡世界!
敢為蒼生諫真言,豈因禍福避趨之!
@關注、點贊和轉發,就是最大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