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普通的NBA常規賽,硬是把夏天那筆交易攪得火熱。灰熊11號秀考沃德投進一個又一個三分,拿了全場最高的27分,一下子就讓“開拓者當初該選他還是楊瀚森”的討論吵翻了天,但誰都清楚,這場關于“現在能用”和“以后可能厲害”的較量,這會兒下結論還太早。
![]()
考沃德一個人,把交易爭議全挑起來了。現在的考沃德,正用實打實的表現告訴所有人灰熊沒選錯。跟開拓者的這場球里,這個22歲的后衛打出了到目前為止最猛的一場球:全場13投9中,三分球6個全中,狂砍27分還拿了6個籃板4次助攻,每一個球都像在問開拓者管理層,當初是不是該選他。
他倆的淵源得從選秀說起。2025年選秀的時候,灰熊用16號簽加1個首輪簽、2個次輪簽,從開拓者那兒換來了11號簽,然后選了考沃德。而開拓者拿著換來的16號簽,摘下了當時好多人預測只能打次輪的中國內線楊瀚森。現在考沃德一上來就能用,成了灰熊手里“穩賺不賠的寶貝”,這么一對比,開拓者當初的選擇自然就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再看楊瀚森,不是他不行,是他還沒到發光的時候。這個才20歲的中國大個兒,到現在還在慢慢適應NBA的一切:剛考下來美國駕照,每場就只有6.5分鐘的上場時間,數據也只有2分1籃板1個蓋帽。
![]()
但開拓者當初選他也不是瞎選。他們看重的是楊瀚森身上那種少見的內線天賦,2米18的身高,卻有聯盟里都少有的傳球眼光和把控比賽的能力,就算上場時間不多,他在NBA級別的對抗里也能看出能站住腳的本事。開拓者之前也說過,沒把楊瀚森當成“得養好久的潛力新人”,盼著他能馬上幫球隊;可實際情況是,從CBA到NBA,從生活到打球,楊瀚森要適應的東西,比想象中多得多,需要的時間也更長。
開拓者這會兒糾結的,說白了就是“要現在”還是“要以后”。他們選秀的想法很明確:不選那種穩穩當當現在就能用的,就想拼一把,找個能當球隊核心的球星。夏天簽下楊瀚森的時候,管理層都覺得他能成“改變內線格局的狠角色”;可現在球隊最缺的就是能投三分的人,考沃德剛好就擅長這個,這也讓管理層不得不琢磨琢磨,當初是不是該選能立刻幫球隊的考沃德,還是接著等楊瀚森把天賦兌現出來。
![]()
但這筆交易的關鍵從來不是“誰比誰更強”。考沃德22歲,打了4年大學籃球,是現成的能用的球員;楊瀚森20歲,打球風格跟別人不一樣,是奔著未來去的投資。倆人走的路完全不同,根本沒法直接比,開拓者賭的,是楊瀚森以后能長成“能帶著球隊走的核心”,不是現在就當個“合格的輪換球員”。
這筆交易誰輸誰贏,現在根本說不準,關鍵還得看以后。就算爭議這么大,開拓者的媒體里還是有不少挺楊瀚森的。Blazers Lead就直說了“更信楊瀚森,不信考沃德”,隊記Reese Kunz也覺得“倆人走的路不一樣,現在就說誰贏誰輸太早了”。
![]()
考沃德打得好,說明灰熊沒選錯;可楊瀚森的潛力,不會因為一場球就沒了。他有可能成下一個“獨一檔的內線”,也可能跟不上NBA的節奏,最后大概率就是介于這兩者之間。開拓者這場“賭”能不能成,考沃德是不是“更好的選擇”,只能等時間給答案。
你覺得開拓者放著考沃德不選,一門心思培養楊瀚森,到底值不值?你是更看好考沃德現在就能用的實力,還是楊瀚森以后的潛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