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交付維修車?連爆三起風波,新勢力品控該醒醒了
最近小米汽車的瓜真是沒斷過,剛平息完“測試車”“多出零件”的爭議,又爆出來更離譜的——有車主7月份在小米汽車北京工廠總部店提的全新YU7,居然是臺維修過的車!
![]()
車主的經歷挺戲劇性:中午付完款等著提車,銷售說要“臨時軟件升級”,硬生生拖到晚上7點才交車。回家翻后備廂時,一張《小米汽車總裝車間問題記錄表》掉了出來——這哪是升級,分明是維修單!上面寫著車輛有10處問題,不僅換了前杠,還有一堆拆裝、二次調整的操作,錄入工位、返工人都有簽字蓋章。更關鍵的是,合格證顯示7月11日就生產好了,提車當天7月14日還在修。
![]()
車主找小米客服溝通了三個月,對方一直拖延,沒給任何明確方案。有網友辯解“這是返工單不是維修單,新車下線瑕疵返工很正常”,這話有幾分道理?確實,汽車生產中難免有小瑕疵,返工調試是行業常規操作,但核心問題是:返工可以,為啥要騙車主是“軟件升級”?連最基本的知情權都不保障,這就不是流程問題,是誠信問題了。
![]()
更讓人不安的是,這不是小米第一次出交付問題。8月就有車主發現前擋風有“測試車”隱形印子,小米先是賠1萬積分,轉頭就反悔換車品,還拒絕提供PDI檢測報告;10月金華車主提的YU7 Pro,主駕地板下藏著個不明L型金屬件,售后既說不出零件來源,也給不了安全檢測報告,只敢給維保清單;沒過幾天,又有車主發現擋風玻璃顯“測試車”字樣,直接提了退一賠三的訴求。
這一連串事件,暴露的早就不是“個別失誤”了。先說品控,新車剛下線就有10處問題,合格證都拿了還得返修,抽檢就查出問題,那沒抽到的同批次車輛會不會有隱患?成熟車企的出廠檢測體系,不該漏這么多問題。再說流程,維修完的車交付前不清理單據,銷售隨口編造“升級”謊言,售后面對質疑只會拖延,這管理漏洞也太大了。
![]()
有人糾結“產線二次過線算不算維修”,其實這是個偽命題。哪怕是出廠前返工,只要動過零件、做過拆裝,就該明確告知消費者。《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里寫得清清楚楚,經營者要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隱瞞維修情況把車當全新的賣,往輕了說是侵犯知情權,往重了說可能涉嫌消費欺詐。
![]()
作為新勢力,小米造車初期有磨合問題可以理解,但態度很重要。之前副總裁李肖爽為測試車事件致歉,說印子是靜電貼殘留,可這次維修車事件,小米至今沒正面回應。要知道,車友買新勢力的車,沖的是科技感,更是對品牌的信任。信任建立需要千言萬語,打破卻只要一次隱瞞。
![]()
其實沒必要在網上吵來吵去,最直接的就是走法律程序。如果法院認定是欺詐,退一賠三合情合理;如果只是流程瑕疵,也能給其他車主一個明確說法。真心希望小米能正視問題,公開調查結果,把品控和售后流程補扎實。畢竟25萬起的車,誰也不想買個“薛定諤的新車”。車友們覺得這事兒是流程失誤還是刻意隱瞞?評論區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