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y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3D打印機,重新火了。
上一次是概念,這一次是實實在在的日常產品。
街頭巷尾,越來越多的夜市攤位開始擺上3D打印出來的產品,龍蛋、關節龍、關節蛇成了新一代「地攤網紅」。
生意好到有多離譜呢?有攤主透露,半個月的收入就能破萬
- 我們組建了自己的打印小工廠,已經連續擺攤2個月了,每次銷量都很好。
![]()
△小紅書號:S203Y99
在社交平臺上,這股熱潮同樣病毒式蔓延。
B站、抖音、小紅書上,大批UP主紛紛掛上同一個3D打印品牌的Tag,視頻播放量輕松破百萬。
![]()
與此同時,國內3D打印機廠商也迎來了一波井噴。
市場研究機構CONTEXT的報告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入門級3D打印機出貨量突破100萬臺,同比增長15%,中國供應商貢獻了其中95%的份額。
而在這批廠商中,有一家公司的增長曲線格外亮眼,其出貨量同比暴漲64%,以黑馬的姿態迅速崛起,火爆熱傳也與之相關——
拓竹科技
“神筆”的創造者
拓竹科技2020年成立于深圳,在上海和美國奧斯汀設有分部,專注用機器人技術重塑桌面3D打印。
2022年,拓竹發布了公司的第一款產品——X1
![]()
X1可謂是出道即巔峰,首次將多色彩打印、高性能工程塑料等工業技術帶入消費級領域,問世一個月就取得了接近5000萬人民幣的全球訂單,刷新了Kickstarter初創企業首款產品眾籌紀錄。
但真正引爆全民3D打印的,不是硬件,而是軟件。
2023年,拓竹推出了自己的UGC平臺MakerWorld
這是一個開源3D模型社區,每個模型附有打印參數、耗材類型和時間成本,用戶可一鍵導入、直接打印,實現“拿來即用”。
![]()
之前也有過其他3D社區,比如早在2008年,便出現過Thingiverse等3D打印網站。
但相比這批早期社區,MakerWorld在用戶體驗上做得更像一個互聯網平臺。
重點在于積分制度
用戶上傳模型可以獲基礎積分,作品越受歡迎(下載、點贊、收藏),積分越高。
重點在于,這些積分可兌換實物,從耗材到整機,創意夠多,真能“白嫖”一臺打印機。
——當然了,你只能兌換拓竹的產品。
全球網友普遍認為,積分制度是MakerWorld得以成功的原因。
- MakerWorld的獎勵機制實在太誘人了,我已經賺了足夠的積分,可以用來兌換兩臺免費打印機。
這套“創作—積分—再創作”的循環,精準觸發了雙邊網絡效應:創作者越多,模型越豐富;用戶越多,需求越旺盛;社區內容便開始不斷自我增殖。
2023年5月,Luma AI推出了NeRF to 3D 功能,標志著AI多模態技術開始應用于3D建模,用戶上傳視頻則可直接生成3D模型,使這串回路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
以前建個模型得會CAD、Blender,動輒就要畫幾天,要是小白入手,光買設備不說,建模學費又得交一筆出去。
而如今,AI把3D建模的門檻拉平了,像Luma AI、TripoSR、Meshy等應用,只需上傳幾張照片,幾分鐘就能生成可打印模型。
硬件夠硬,生態自控,生意自然水到渠成。
2023年,拓竹出貨量約為120萬臺,首次超越了其最大的競爭對手創想三維,占據了29%的市場份額,自此成為國內消費級3D打印的領軍人物。
不止是在國內,拓竹在海外也非常受歡迎。
去年,拓竹在YouTube上發布了新產品A1的demo,剛一問世就火爆外網,觀看量超1500萬。
![]()
銷量也很強勁,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入門級3D打印機收入同比增長 21%,分析師們普遍認為這是拓竹的功勞。
如今,拓竹甚至把3D打印機賣到了線下。
就在國慶節前一天,拓竹在深圳開了家3D打印門店。
一整面墻的打印機都可以薅羊毛,掃碼即可選擇喜歡的模型,隨掃隨印。
![]()
而且,店里所有的展臺都是3D打印出來,例如這個環店空軌下面的假山,其實是分批次打印出組件后再組裝的。
![]()
咱就說在互聯網時代還開門店這件事吧,大概率不是單純奔著賣貨來的了。
當垂直市場差不多見頂時,拓竹可能想換種玩法——用沖擊感更強的的線下體驗,把3D打印從極客圈拉進主流視野。
這既是一次破圈的嘗試,也是在搶先占位:讓更多人知道,3D打印不只是工具,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并且要在這種生活方式上貼上「拓竹」的標簽。
畢竟,線下門店確實是檢驗一個行業成熟度和打造品牌認知的最好方式。
3D打印的一波三折
3D打印并非新事物。
2000年前后,工業級3D打印技術就已問世,但由于設備昂貴、材料稀缺,它長期只服務于科研院所和實驗室的原型制造。
轉機在2005年,英國巴斯大學學者Adrian Bowyer發起了名為RepRap的開源項目,目標是造出能“自我復制”的3D打印機,讓普通人也能低成本實現數字制造。
![]()
2006年,RepRap 0.2原型機成功打印自身部件;2007年,Darwin成為首個被廣泛復制的版本;后續的Mendel、Huxley則進一步降低門檻。
RepRap運動催生了全球3D打印開源浪潮,也點燃了商業化的第一把火。
2009年以后,MakerBot、Prusa Research等公司基于RepRap架構推出“開箱即用”的桌面打印機,把價格拉低到千元級。
2013年,國內工程師和創客開始借鑒海外方案,掀起了中國3D打印的“第一次春天”。
彼時,深圳、杭州、上海相繼涌現出光爾沃、閃鑄科技、Raise3D、創想三維等企業,資本與公眾的熱情也迎來前所未有的高漲,“3D打印改變世界”的口號一度席卷各大媒體與展會。
然而,這股熱潮很快退去。
早期機型良莠不齊,打印精度遠不如工業級設備,消費者的新鮮感也逐漸消耗殆盡。
直到2017年前后,桌面級3D打印才迎來真正意義上的技術躍升。
噴嘴控溫、步進電機、機械結構等核心環節全面優化,FDM打印的精度和穩定性顯著提高。與此同時,樹脂光固化技術(SLA、LCD、DLP)也開始普及到桌面端,打印細節肉眼可見地提升,部分作品甚至能逼近工業級水準。
但問題依舊存在:打印速度慢、失敗率高。
一個大尺寸模型常常需要十幾個小時才能完成,翹邊、斷層、支撐脫落屢見不鮮。熬夜等完打印,打開機蓋卻是一地雞毛。
那么,這次跟前兩次比起來,究竟有什么不一樣?
凡事講究事不過三,這第三次3D打印熱可能還真不是吹出來的,而是“性價比+新消費+低門檻”的合力推進。
首先,是性價比的飛躍。
過去,一臺桌面級3D打印機動輒要四五千元,用戶還得手動調平、修噴嘴。
現在主流機型的價格已經腰斬——像Bambu Lab A1、Creality K1這樣的熱門款,價格區間在兩三千元,入門級甚至能做到千元以內。
關鍵是,便宜不代表縮水。打印速度從過去的每秒幾十毫米飆到200毫米以上,誤差更是縮小到±0.1mm,還支持自動調平、遠程監控、AI檢測等功能,連顏色都能一次性打印多種。
其次,新消費浪潮賦予了3D打印新的身份。
在“個性化”“平替”成為生活主旋律的當下,越來越多年輕人把3D打印機視作家里的“創意工廠”
LABUBU更是徹底點燃了這股風潮,不少網友已經靠3D打印實現了“拉褲褲”自由,主打的買不到就自己印。
![]()
而對內容創作者而言,3D打印機生產力工具的屬性會更加清晰,許多過去因為無法規模化流產的方案,現在都能用3D打印實現。
最重要的點,當然還是在于軟件——3D設計的門檻終于被AI和社區踏平了。
而補全這最后一塊拼圖的,正是拓竹。
拓竹背后,則是5個大疆離職員工。
5個大疆離職員工創業
能在僅僅五年的時間內異軍突起,離不開拓竹背后有一支硬件技術基因極其強大的創始人團隊。
拓竹的創始團隊共有5位,而這5位都曾是大疆旗下員工。
![]()
陶冶是拓竹的CEO,曾擔任大疆Mavic Pro的產品經理,曾監Mavic 2 Pro與Robomaster S1的開發。
之后,他被提拔為大疆消費級無人機部門負責人,這期間,大疆發布了DJI Mavic?Mini、DJI Mini?2等產品。
除了管理者身份,他本身也是一位在空氣動力學與電機設計領域都極具造詣的工程師,更是一名對航模癡迷的創客。
陶冶本科就讀于中國科技大學天文系,在德國雅各布斯大學取得流體力學博士學位,曾獲美國地球物理聯盟頒發的“優秀學生展示獎”。
當被問道為何要放棄大疆光線靚麗的工作,踏上創業之路時,陶冶的回答令人印象深刻:
- 這是我這輩子做大事的最后機會,我感覺青春正在漸漸離我而去,所以我要賭一把。
拓竹的CTO叫高修峰
高修峰專長于嵌入式軟件系統和人工智能,他于2008年獲得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自動化專業博士學位。
加入拓竹前,他曾任大疆系統工程部負責人,此前還有有6年半導體行業經驗。
COO是劉懷宇,本科畢業于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碩士在南加州大學繼續深耕計算機。
劉懷宇曾擔任大疆飛行眼鏡、數字FPV系統和FPV無人機的產品經理。
在此之前,他在Marvell半導體負責Google/Android TV項目的軟件方案開發。
陳子寒是拓竹的首席工程師。
陳子寒本科畢業于哈工大,在讀書期間就因驚人的天賦被學弟學妹譽為「寒神」,可惜因為掛科沒能保研成功,因此本科一畢業就加入了大疆。
五年時間,陳子寒就干到了負責人的位置,主管大疆云臺部門,開發的算法讓無刷云臺首次實現全球量產,代表作包括DJI Zenmuse H3-2D及其后續型號H3-3D。
在運動控制與主動穩定領域,陳子寒以技術天賦著稱,他主導設計的“主動振動補償系統”被視為行業分水嶺。
創始人團隊中還有一個人,他就是吳偉
他曾是大疆的高級工程師,參與過御 Air 2 的軟件系統設計,以及大疆 FPV 遙控器的系統設計。
目前,他主要在拓竹負責微型激光雷達的算法與軟件開發。
吳偉是計算機工程博士,畢業于馬里蘭大學學院市分校。
正是靠著強大的團隊班底,拓竹才在3D打印行業掀起了一股創新風暴,僅用一款X1就在江湖中站穩了腳跟。
短短五年,拓竹從硬件切入,到搭建社區,現在又把旗艦店開到了頂級商場。
——誒,等等,這不是老東家大疆的路子嗎(手動狗頭)。
[1]https://m.chinabgao.com/freereport/98666.html
[2]https://www.tomshardware.com/3d-printing/tariff-fears-caused-a-surge-in-entry-level-3d-printer-sales-chinese-companies-accounted-for-95-percent-of-entry-level-machines-shipped-globally
[3]https://zhuanlan.zhihu.com/p/191941527179965679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