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消費 沈庹
從鮮花盈門、財務謎團,到內部宮斗,諾輝健康在4年多時間里,上演了一場由盛轉衰的戲碼,如今資本路已走到盡頭。
10月27日上午9時,公司上市地位將會被聯交所正式取消,“癌癥早篩第一股”的光環就此黯淡。
作為國內首家癌癥早篩領域的明星企業,其早篩產品解決了用戶的便捷需求,也深得資本青睞。
但兩年前,做空機構的一紙報告點燃了公司涉嫌財務造假引線。隨著德勤辭任核數師,內部人事動蕩,公司已難以走出泥潭。
![]()
強制退市
10月24日,是諾輝健康(06606.HK)在港股的最后1天,3天后,其上市地位將會被正式取消。
10月10日,聯交所上市委員會向公司下發一紙通知,因公司未能于9月27日前履行復牌指引,將被取消上市資格。
不同于港股其他上市企業,諾輝健康因被納入港股18A板塊,在業內外格外矚目。
港股18A板塊,特指依據聯交所2018年修訂的《主板上市規則》第18A章上市的生物科技企業,該板塊允許未盈利且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通過概念階段的企業申請上市,股票簡稱之后需添加“B”作為風險標識。
諾輝健康正是搭上這一“東風”,于2021年成功登陸港股。同年,港股18A板塊企業數量達到20家的歷史峰值,這一板塊的快速發展,助力香港成為亞洲最大生物科技融資中心。
然而僅4年后,諾輝健康便成為該板塊內第一家被強制退市的企業。
作為癌癥早篩領域的佼佼者,公司曾表現出較強的業務韌性。該業務領域最大的痛點是臨床產品獲得許可批文難度大,產品商業化推進難。而公司早在2020年便突破壁壘——其腸癌篩查產品“常衛清”成為行業內首個獲批上市的產品,后續通過多元渠道布局推動產品商業化,前期業務發展態勢良好。
2021年,用于結直腸癌高危人群篩查的旗艦產品常衛清,錄得收入9721.6萬元,同比增長158.8%,毛利率76.0%;針對結直腸癌中等風險人群篩查的噗噗管,錄得1.16億元,同比增長262.7%,毛利率71.5%。兩大產品收入合計占比公司收入100%。
2022年,公司常衛清、噗噗管以及主要用于幽門螺桿菌篩查的幽幽管,分別錄得收入3.56億元、2.01億元和2.08億元,合計占比公司總收入的99.9%。
2023年8月,公司遭遇做空機構指責其涉嫌財務造假,一時被掀上輿論的風口浪尖。從后續披露的財務數據來看,公司2023年短期經營未受明顯沖擊。
據2024年1月22日披露的正面盈利警告,2023年,常衛清、幽幽管及噗噗管,分別實現銷售收入介乎11.77億元至12.10億元、4.54億元至4.73億元、3.47億元至3.6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30.6%至239.9%、118.3%至127.5%、72.9%至82.4%。
盡管銷售數據亮眼,并未完全消除市場對銷售真實性的質疑,這也為后續審計爭議埋下伏筆。
人事大換血
隨著2023年報編制工作的推進,諾輝健康面臨年報難產問題。針對此事,公司將責任歸咎于德勤未能作出承諾。但在德勤看來,公司完成內部調查對審計至關重要,雙方就此互相指責。
2024年3月,審計機構德勤認為公司銷售真實性存疑,拒絕在2023年報上簽字,隨后公司停牌至今。
2024年9月9日,德勤未等來針對審計披露的獨立調查結果,遂辭任公司核數師職務。同日,公司首席財務官兼聯席秘書高煜宣布辭任。
在內部調查的關鍵節點,上述二者同時辭任,引發外界高度關注。隨后公司人事換血,各方人等先后登場。
2024年10月30日,公司委任蔡耀忠為新任首席財務官。蔡曾協助四環醫藥在香港和新加坡兩地成功上市,并助力其在聯交所成功復牌,業內外對他助力諾輝健康復牌寄予厚望。
然而,就在公司試圖通過人事調整推進復牌之際,董事會與創始人朱葉青的矛盾卻進一步激化。
董事會認為,朱葉青的管理風格和理念與董事會其他成員存在重大差異,朱參與公司治理已不符合公司及其他股東的整體最佳利益。
2024年12月底,朱葉青辭任董事長兼CEO,但保留執行董事席位。2025年2月,在公司股東特別大會上,他被高票罷免執行董事職務,徹底退出決策層。
朱葉青出局之后,其北大校友姚納新獲任董事長。不過,公司深陷年報難產、長期停牌以及投資者信心流失等多重危局,已無力回天。
2025年8月,因諾輝健康陷入經營及治理危機,開曼群島大法院就相關事務審理后,正式委任共同臨時清盤人。至此,公司正式進入臨時清盤程序,董事會所有權力被暫停,資產及相關事務由共同臨時清盤人接管。這意味著公司已無力滿足聯交所復牌要求,最終走向強制退市。
明星光環
諾輝健康的前半段創業史,是一段頗具代表性的創業歷程。
創始人朱葉青、陳一友和呂寧,同為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化學系88級同學。畢業后,各自摸爬滾打。
2013年,朱葉青已是GE金融的高管,呂寧、陳一友均在美獲得實驗病理學博士和生物學博士。3人相聚硅谷后,在癌癥防控領域碰撞出火花,一拍即合進軍千億級的國內癌癥早篩市場。
次年,三人在杭州創立諾輝健康,成為國內第一家專業聚焦高發癌癥居家早期篩查領域的生物高科技企業。
3人分工明確,朱負責戰略管理及運營;呂擔任CTO,主管技術研發;陳擔任首席科學家,主要把控研究方向。
諾輝健康創始人的海歸背景,以及癌癥早篩領域的藍海市場前景,吸引了包括GIC在內的16家基石投資機構。此外,香港鄭家純家族的鼎珮投資也對其重金押注。
強大的資本背書不僅為公司注入了資金,更提升了市場信心——公司2021年上市時獲得4133倍超額認購,創下港股歷史上第二大超購紀錄。上市首日,總市值突破300億港元。
諾輝健康定位為癌癥早篩行業的引領者、居家檢測的開創者。據官網顯示,截至目前,公司已有常衛清、噗噗管、幽幽管等3款明星產品上市,分別對應結直腸癌、胃癌等消化系統癌癥的早期篩查。
除此之外,公司還有3款適用于肝癌、宮頸癌和鼻咽癌篩查的在研產品,并聯合北大醫學部在2022年11月啟動中國泛癌種早篩早診隊列PANDA研究項目。
公司的早篩產品售價不菲,在天貓平臺諾輝健康旗艦店,常衛清、幽幽管、噗噗管每盒售價分別為1996元、149元和99元(優惠前)。
針對癌癥早篩產品,公司建立了多元化銷售渠道:通過進入全國各地醫院,觸達臨床需求人群,還和連鎖體檢機構、保險公司、連鎖藥房以及互聯網醫療平臺等合作,覆蓋不同需求場景,提升產品購買便捷性,進而推動銷量增長。
公司官網披露,2021年至2023年6月,常衛清、幽幽管及噗噗管累計銷量分別為145萬盒以上、646萬盒以上及1786萬盒以上,這一銷量在國內癌癥早篩市場處于領先水平,直觀體現了產品的市場認可度。
此前,朱葉青等3人預判癌癥早篩為千億級的“星辰大海”,公司產品熱銷初步印證了這一市場的巨大潛力,遺憾的是,財務造假爭議導致審計中斷、內部動蕩以及核心團隊流失等諸多問題所牽絆,公司不僅無法推進業務,也失去了投資者的信任,此前的快速發展進程最終走到盡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