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一份新報告引起了全球網友的廣泛關注,報告里的一組預測數據構建出一個新的不等式,讓無數經濟學家和觀察家們開始重新研究世界的經濟結構。
![]()
這個不等式是這樣的,按照IMF的推算,今年美國的名義GDP將再上一個新的高度,達到約217萬億元人民幣左右,如果按照這個算法,中國的GDP預計將突破290萬億元人民幣。
按照這樣的算法中國未來GDP將要超越美國?世界經濟正在發生改變?
![]()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不等式算出新的GDP
大家一看到國家GDP的對比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拿匯率直接換算,美元成了我們換算的基礎,這種方法叫做名義匯率法,名義匯率法確實能反映一個國家在國際市場上能買多少東西,在國際貿易和金融中非常重要。
![]()
但名義匯率法也存在明顯的局限,例如今天匯率漲一點,明天資本市場就會有很大的起伏變動,更重要的是,這種算法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同樣的錢,在不同國家能買到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
尤其是在那些不能拿到國際上交易的商品和服務上,比如理個發、吃頓早餐等,所以,出現了新的不等式“購買力平價”,這個算法的邏輯更加貼合現實,不去管那些的匯率,而是直接比較一個標準的商品和服務。
![]()
比如大米、豬肉、家電等,在不同國家需要花多少本國貨幣才能買到,這個復雜的比對工作由聯合國和世界銀行牽頭,涵蓋了約150種商品,試圖看透貨幣的真實購買力。
用這個新的算法,很多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規模都會被擴大很多,因為這種新算法更貼近老百姓的實際生活和國家的真實生產能力,當然新的算大也有缺點,
![]()
比如,同樣是一份午餐,但午餐因中西方的文化不同,會產生不同的體驗,而且飲食文化也不同,所用材料的質量就不一樣,怎么能進行對比呢?醫療和教育這類服務的質量差異,更是難以用一個標準來衡量。
![]()
而且美國GDP統計也具有自己的特色,美國統計GDP不像我們了解的那樣主要看生產了多少,而是會統計花了多少錢,其中美國還會統計虛擬房租,虛擬房租的意思是你是自己買的房,不用支付房租。
![]()
但統計系統會假設你正在給自己支付市場價的租金,然后把這假設出來的租金算進GDP,僅僅這個假設的租金計算,就占了美國GDP的6.7%,使美國的GSP多出了約1.4萬億美元。
再加上美國非常昂貴的醫療、法律、維修等服務費用,使美國的GDP非常的高,這種計算方法反映了美國的經濟結構,與中國更加側重于實體經濟的統計剛好相反。
![]()
中美經濟結構差別
如果你把統計方法忽略只看各國的經濟結構,我們就會發現中美兩國的經濟增長完全不同,對于中國來說,我們的實體業更加發達,就像中國制造業的增加值已占據全球總量的近三成。
![]()
全球有60%的鋼鐵、一半的水泥、超過六成的造船訂單,都來自于中國,更重要的是,我們出口的貨物不再只是勞動密集型產品,而是技術含量越來越高的產品,就在今年5月,高技術裝備制造業的增長接近10%。
![]()
還有新能源汽車,全球每10輛就有4輛是中國制造,產銷量連續十年霸榜全球第一,今年上半年,汽車出口增長了18%,而新能源車的占比已經超過了40%。
![]()
全球還有80%的光伏組件,以及大約三分之二的鋰電池,都是在中國生產,就連在高端的科技領域,比如DeepSeek的人工智能服務被硅谷公司采納,瀾起科技的內存接口芯片在全球市場份額超過45%,都表現出中國正在向高質量轉變。
![]()
今年上半年,消費和投資共同貢獻了68.8%的經濟增長,其中最終消費的貢獻率就達到了5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5.34%,與5.3%的GDP增速幾乎完全同步。
![]()
美國的經濟體系和我們完全不同,在美國經濟中服務業的比重超過80%,而制造業幾乎沒有,美國整個經濟的發展非常依賴美國民眾的消費熱情,但因為現在人們的消費熱情一直不高,今年上半年零售銷售額環比出現了0.3%的下滑。
![]()
原因就是通貨膨脹正在影響著居民的實際購買,食品價格上漲了3.2%,汽油價格更是飆升了15%,而美國聯邦政府的債務總額已經突破了37萬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超過268萬億元。
![]()
這意味著美國政府每天光是支付利息就要花掉約198億元人民幣,為了維持消費,現在美國市場上60%的小家電等日常用品都需要依賴從中國等國家進口,高盛集團也因此對美國的經濟前景表示出不信任。
![]()
數字不能代表一切
中美兩國經濟的不斷變化,正在影響和改變全球的供應鏈、貿易以及未來發展道路的選擇,中國不再只是參與全球經濟體的發展,而是開始慢慢影響全球經濟的發展。
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中國對全球增長的貢獻,中國占大約全球17%的經濟體量貢獻了全球約30%的經濟增長,特別是全球經濟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的現在,中國經濟依然穩定的增長。
![]()
疫情期間,全球超過一半的口罩和呼吸機來自于中國,今天全球綠色轉型所需要的新能源產品,也同樣是中國的供應,同時,中國的貿易也正在發生演變,我們的貿易不再僅僅依賴于歐美市場,而是積極地向全球拓展。
![]()
今年我國對東盟、中東、非洲等地區的出口均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額,已經占到了中國外貿總值的42.2%,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生效,促進了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
區域內超過90%的商品可以享受零關稅待遇,很大的促進了區域內的貿易往來,例如泰國的榴蓮,通過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便利,運輸到中國的時間從一周縮短到3天,價格也下降了20%。
![]()
影響最大的是中國為世界的發展提供了新的選擇,過去幾十年,都是采用以債務驅動消費的美國模式,而現在,中國用自己的實踐證明,堅持實體制造業為本、依靠科技創新、激活內需市場、并注重民生同步改善的道路,同樣可以促進發展。
![]()
這對很多發展中國家來說,中國的發展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現在我們再理解開始時提到的新算法,中國GDP在新算法下超過美國GDP,這并不是簡單的數據統計,而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發展理念和經濟結構。
![]()
在經濟增長方面,從來不是對比表面上的數字大小,而在于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和經濟結構的健康程度,以及對全球的貢獻程度來體現的,未來的世界經濟的變化,將更多地由國家的綜合能力來決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