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鏡子時有沒有突然愣住過?頭頂的頭發烏黑锃亮、一根根筆直挺拔,再低頭看看腋下的毛發,卻是又彎又扁,都是毛,差別咋這么大呢?按理說同出一門,長得也該差不多吧?
不管你是頭發、眉毛、鼻毛還是腿毛,它們全家都來自一個祖宗:毛囊。可別小看這個埋在皮下的小袋子,它才是決定毛發長成啥模樣的總工程師。毛囊的形狀,直接決定了長出來的毛是圓是扁、是直是彎。
![]()
咱們頭皮上的毛囊,大多長得規整,橫截面接近正圓形,毛乳頭供血足,生長周期長,動不動就三年五年不停歇地往上頂,所以頭發能長得又長又直,結構也結實。
而身體其他部位的毛囊,比如手臂、小腿、腋下、兩腿間這些地方,多數是橢圓形甚至扁平狀的,毛囊本身歪一點,毛干自然就帶著弧度往外鉆。
再加上這些地方的毛發生長周期短,幾個月就進入休止期,還沒等長直呢,先脫落了,結果就是我們看到的短短一截,還老愛拐彎。
![]()
你可以這么想:圓筒模具里擠出來的面條是直的,換成扁口花灑,噴出來的水柱自然帶旋轉,毛囊就是那個“模具”。
不同部位的毛發功能壓根就不一樣,自然得“量體裁衣”,頭發的主要任務是保護頭皮,遮太陽、擋風雨、緩沖撞擊,還得幫忙散熱。為了扛住這些活兒,它必須夠密、夠韌、夠長,圓柱形結構抗拉強度高,不容易斷,陽光照射時也能形成有效遮蔽層。
![]()
而體毛的角色就復雜多了。比如眉毛和睫毛,那是防止汗水灰塵進眼睛的天然護盾;鼻毛是空氣過濾器,攔細菌擋灰塵。
腋毛和陰毛則負責減少摩擦、幫助汗液蒸發、調節局部濕度,甚至參與信息素擴散,說白了這些毛不需要長距離伸展,反而要貼著皮膚鋪開,形成一層微環境屏障。
扁平或彎曲的結構更容易貼服,不會像頭發那樣支棱起來礙事。而且這類毛通常更細軟,觸感不扎人,穿衣服也不硌得慌。你要是腋下長出一簇鋼絲刷子似的直毛,抬胳膊都費勁,那可真是自找麻煩。
![]()
毛發的形態可不是出生就定死的,它受激素影響特別大。青春期一到,雄激素水平上升,原本細軟淺淡的體毛就開始變粗變深,尤其是胡須、胸毛這些地方,毛囊在激素刺激下逐漸轉型,有的從扁變圓,有的生長周期拉長,這才長出真正意義上的“硬毛”。
而有些人天生體毛濃密,有些人幾乎光溜溜,除了遺傳背景,也跟體內激素敏感度有關。科學家研究發現,東亞人群普遍體毛較稀疏,頭發生長周期特別長,這可能跟數萬年適應溫帶氣候有關,不需要濃密體毛保暖,但需要長發保護頭部。
![]()
相反,一些高緯度或熱帶地區族群,體毛分布和形態又有差異,這些都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毛囊里的角蛋白排列方式、毛球細胞分裂速度、血供狀況,全都在精密調控中。
頭發大多垂直于頭皮生長,所以看著整齊順溜;而體毛常常斜著甚至平行于皮膚冒出來,尤其在四肢,這就讓本來有點弧度的毛顯得更彎了。
![]()
你刮腿毛的時候肯定注意過,刀片輕輕一推,毛茬齊刷刷倒向一邊,不像頭發得用手壓著才服帖。這種生長角度差異,也是毛囊在真皮層里傾斜程度不同造成的。顯微鏡下看,頭皮毛囊幾乎是垂直插在組織里的,而腿部毛囊則明顯傾斜,像斜插在土里的小旗桿。
角度一斜,長出來的毛自然帶拐彎趨勢。再加上體毛橫截面多為卵圓形,結構不對稱,內部角蛋白纖維分布不均,收縮力不一樣,進一步加劇了彎曲現象。
![]()
圖片來自網絡侵聯必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