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耳君前幾天在小區群看到一位做自由職業的鄰居發牢騷:“社保一年好幾千,全得自己掏,還不如不交。”底下一堆人跟著討論,有的說干脆買商業保險,有的說自己交不起。看著大家七嘴八舌,右耳君突然意識到,很多靈活就業者其實并不了解,社保對咱普通老百姓來說,到底意味著什么。
![]()
一、沒有單位兜底,更要給自己兜個底
上班族的社保,大多由公司代繳,一半單位出,一半個人出;可靈活就業的人,得自己全額繳。這讓不少人猶豫:
“我自己交,劃算嗎?”
其實,社保不只是“每月支出”,更是你未來的“生活保證”。
舉個例子,北京的居民醫保一年一兩千塊錢,看著不少,但哪怕一次住院,報銷比例最高能到70%,一場病就能把這筆錢“賺回來”。
二、養老+醫療,是最值得堅持的“底線組合”
靈活就業者能交的社保項目里,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是關鍵兩項。
- 養老保險:繳滿15年,退休后每月能領養老金。這意味著年紀大了也能有固定收入,不用完全靠子女。
- 醫療保險:不論是職工醫保還是居民醫保,生病住院都能報銷一部分,減輕家庭負擔。
其他的如工傷、失業、生育保險,靈活就業群體暫時多數地方沒開放,重點放在這兩項最劃算。
![]()
三、怎么交最劃算?先穩年限,再談檔次
養老保險有不同檔次,交得越多養老金確實越高,但前提是得先交夠年限。
右耳遠聞的建議是:
- 收入緊張的,先從最低檔交起,保證不斷繳;
- 收入穩定后,再逐步提高繳費基數。
畢竟,斷繳一次,之前的年限可能都白搭,還可能影響退休時的待遇。與其追求“多交多領”,不如先穩穩地“交夠、交滿”。
![]()
四、醫保別斷繳,關鍵時刻能救急
醫療保險的好處不用多說。靈活就業者一般可以選兩種:
- 城鄉居民醫保:費用低、門檻低,適合收入有限的人;
- 職工醫保:費用高些,但報銷比例高、保障更全,還能積累個人賬戶余額買藥。
要注意的是,醫保斷繳不僅影響報銷,還可能影響重疾等待期的重新計算。說白了,就是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
五、社保不是負擔,是給未來的安心
很多人覺得社保貴,是因為短期看不見收益。可從長遠看,它是國家兜底的安全網。
現在看是每月扣幾百、上千;
但未來退休能每月領養老金,看病不用怕高額賬單;
這筆“慢收益”,才是人生最穩的投資。
右耳君覺得,靈活就業的人更該算這筆賬——咱沒有單位托底,唯有靠自己穩穩地交社保,才能讓未來少點不確定。
你怎么看?你自己交社保嗎?留言區聊聊,看看大家都怎么選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