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先生走了,享年103歲,這位物理學界的泰斗,跟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并肩的大神,就這么離開了我們,昨天楊振寧先生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很多人自發前往北京八寶山送別楊振寧先生最后一程,但小伊我注意到最近幾天冒出很多人又開始造謠了,他們壓根不關心楊振寧先生的科學成就,反而對他那傳說中的“18億遺產”格外感興趣。
說實在的,看到這些討論,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一代科學巨匠剛剛離世,大家不去緬懷他的貢獻,反而盯著人家的家產胡說八道,這叫什么事兒?更離譜的是,這所謂的“18億遺產”,壓根就是個傳了好幾年的謠言!權威媒體早就辟謠了,說這是不實消息。楊老的諾貝爾獎金、學術收益、房產,絕大部分早就捐給了教育和科研事業,他自己那點現金資產,由他和前妻杜致禮的三個孩子繼承,至于陪伴了他21年的翁帆女士,只獲得了清華園別墅的終身居住權,連賣或者抵押的權利都沒有。
![]()
有些人一聽,立馬就替翁帆“鳴不平”,說她虧大了,跟了個老頭二十多年,最后啥也沒撈著。我得說,抱有這種想法的人,格局真是小了。楊振寧留下的遺產,又何止區區數字能衡量的?
楊振寧到底有多牛?別只盯著諾獎!
很多人對楊振寧的了解,就停留在“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沒錯,1957年,他和李政道先生因為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拿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那年他才35歲,這事兒確實牛,要知道,從提出理論到拿獎,只用了一年多時間,創下了諾獎歷史上的最快紀錄,這在當時極大地震撼了世界,也讓全球華人挺直了腰桿,就像楊老自己說的,“幫助改變了中國人自己覺得不如人的心理”。
![]()
但是!如果你以為楊振寧就這點能耐,那你就大錯特錯了!他最牛的成就,還不是這個諾獎,而是他在1954年和米爾斯(RobertMills)共同提出的“楊-米爾斯規范場論”!這個理論有多重要?這么說吧,它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石之一,跟麥克斯韋方程、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是一個級別的。宇宙中已知的四種基本力(引力、電磁力、強力、弱力),除了引力之外,其他三種力(電磁、弱、強)的理論描述,都建立在楊-米爾斯理論的基礎之上。
說白了,是楊振寧搭起了現代粒子物理學的基本框架。后來的科學家們,包括至少七八位諾貝爾獎得主,還有六位菲爾茲獎(數學界諾貝爾獎)得主,他們的很多研究成果,都是在楊振寧這個框架上添磚加瓦搞出來的。諾獎得主丁肇中評價說:“提到20世紀的物理學的里程碑,我們首先想到三件事:一是相對論,二是量子力學,三是規范場。”另一位諾獎得主維爾切克(FrankWilczek)更直白:“楊-米爾斯理論是20世紀物理學最深刻的發現之一,其影響將持續數百年。”
![]()
所以,明白了嗎?楊振寧的地位,是足以和牛頓、愛因斯坦比肩的物理學四大神明之一,說霍金在他面前只能算小弟,真不是吹牛,2000年,《自然》雜志評選人類千年以來最偉大的二十位物理學家,楊振寧是榜單里唯一在世的。
他不愛國?那你真是誤會大了!
另一個讓很多人耿耿于懷的點是:當年錢學森、鄧稼先都沖破阻力回國了,楊振寧為什么不回來,還入了美國籍?是不是不愛國?
這事兒得掰扯清楚,首先,楊振寧不是不想回國。他1945年拿著庚子賠款獎學金去美國留學,本來就打算學成歸來,但當時美國有個政策,禁止在美獲得理工科博士學位的中國人回國。錢學森他們是搞導彈、原子彈的應用科學,國家急需,想盡辦法也要弄回來。楊振寧搞的是理論物理,當時國內連實驗條件都沒有,他回來也沒用武之地,反而可能中斷他的研究。錢學森的警衛員曾問過錢老為啥楊振寧沒回來,錢老說:“是國家要他留在國外,他在國外的作用遠比國內大。”確實,如果他當時回國了,可能就不會有后來的楊-米爾斯理論了。
至于加入美國國籍,那是1964年的事,有歷史原因。一方面,當時中美關系緊張,他持“中華民國護照”出國交流訪學處處受阻;另一方面,據楊先生后來回憶,父親楊武之一直希望他回國,但言語間也流露出留在美國或許能在學術上更上一層樓的矛盾心理。加入美國籍是個艱難的決定,因為這事兒他父親到臨終都沒完全原諒他,但即使入了美籍,楊振寧也從未忘記自己是中國人,1957年拿諾獎時,他還特意強調過自己拿的是中國護照!
![]()
而且,楊振寧為國家做的貢獻,遠超很多人想象。1971年,中美關系剛一松動,楊振寧就成了第一個訪問新中國的美籍華裔科學家,這次“破冰之旅”意義重大,不僅帶回了國際前沿信息,更掀起了華裔學者訪華熱潮,為中國科學界打開了一扇窗。
他還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保人”。每次回國前,中國政府都讓他列會見名單。他名單上很多人都是當時處境艱難的科學家,只要見了面,這些人往往就能得到解脫,甚至繼續科研工作,他的發小、“兩彈元勛”鄧稼先就是這樣被“救”回北京的,鄧稼先夫人許鹿希都說,感覺是楊振寧救了鄧稼先一命。
![]()
他還是中美科學交流的橋梁。他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發起成立“與中國學術交流委員會”,親自推薦、資助了超過1200名中國學者赴美深造,這些人后來很多都成了中國科技界的中堅力量,像北大校長陳佳洱、復旦校長楊福家、中科大校長谷超豪等等。
他還幫著籌錢,設立各種基金會和獎項,比如“億利達青少年發明獎”、“吳健雄物理獎”、“陳省身數學獎”都是他倡議成立的。南開大學葛墨林院士回憶,楊先生為了給南開的學術會議籌錢,甚至發著高燒自己開車去紐約唐人街演講募捐。
他還為國家建言獻策。比如,上世紀70年代他就反對中國當時花巨資建高能加速器,認為國力不足,應該把錢花在更急需的領域,后來他又極力反對建造超大對撞機,認為性價比不高,不如投入芯片、生命科學等領域。現在回頭看,戰略科學家的眼光確實長遠。
![]()
他還親自投身中國科教事業。1997年開始協助創辦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后改名高等研究院),擔任名譽主任,他不僅捐出自己的工資,還賣掉美國的房子捐了100萬美元,又四處募集了超過1500萬美元資金。他親自出馬,把圖靈獎得主姚期智等頂尖大牛請回清華,姚期智后來創辦的“姚班”成了中國計算機界的黃埔軍校,楊振寧自己80多歲高齡還堅持給清華本科生上基礎物理課,全程站著講,毫無架子。
![]()
2003年,81歲的楊振寧正式回國定居清華園,將住所命名為“歸根居”。2015年,93歲的他放棄美國國籍,恢復中國國籍,轉為中科院院士。他說:“我的身體里仍然循環著我父親的血液,是中華文化的血液。”
所以,說他不愛國,說他回國養老圈錢,純屬扯淡!人家對國家的貢獻,實打實的擺在那里!
翁帆到底圖什么?別用俗人眼光看世界
說回翁帆。很多人理解不了,一個28歲的年輕姑娘,為什么要嫁給一個82歲的老頭?
圖錢?前面說了,楊老大部分財產早就捐了,遺囑里也沒給她留多少物質財產。
圖名?“楊夫人”的名頭是響亮,但伴隨的是二十多年的爭議甚至污名化。
翁帆自己怎么說?楊瀾采訪時問她愛和崇拜怎么分開,她坦誠回答:“你要知道,當一個你崇拜的男人對你表達了喜歡或者愛的時候,你很容易就愛上他了。”她還說過,楊振寧給了她一個純凈的世界,“象牙塔中的象牙塔”。
![]()
翁帆并非沒有自己的追求。她本身就是學霸,本科汕頭大學英語專業,后來考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讀翻譯碩士,和楊老結婚后,她也沒有放棄成長,2011年考入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專注于近現代建筑保護研究。楊老也支持她的學業,親自為她開書單,修改論文,陪她考察古建筑,這更像是一種精神上的相互成就。
楊老對翁帆的未來也考慮得很周到。他公開表示希望自己走后翁帆能再婚,甚至在她40歲左右時,主動提出并催促她去醫院冷凍卵子,為她將來組建家庭、生兒育女留有可能,這哪是把她當保姆,分明是真情實意的關懷。
![]()
翁帆陪伴楊老21年,悉心照料他的生活起居,成了他的“助聽器”、“隨身拐杖”。楊老的子女都說,翁帆讓父親的晚年過得很幸福,同時,翁帆也從楊老那里獲得了精神的滋養、智慧的啟迪和更廣闊的世界,她曾對《南方周末》說,她圖的是“每天清晨與他一起看到陽光照進窗欞”,圖的是“一百年后,有人因‘楊振寧獎學金’做出諾獎成果,腳注里寫一句‘感謝楊振寧、翁帆夫婦’”。
這種境界,可能很多只認錢和年輕身體的人理解不了。但你不能因為自己理解不了,就否定它的存在。
真正的遺產,遠超物質
楊振寧留下的真正遺產是什么?絕不是那點被傳得神乎其神的現金。
首先,是他的科學成就。楊-米爾斯理論、宇稱不守恒定律、楊-巴克斯特方程……這些是寫進物理學史冊、改變人類認知宇宙方式的瑰寶,這是留給全人類的財富。
其次,是他對中國科學和教育事業的巨大貢獻。他培養的人才、引進的資源、建立的平臺、提出的建議,都在實實在在地推動著中國科技的進步,這是留給國家的財富。
再者,是他所代表的精神力量。他證明了中國人也能站在世界科學之巔,打破了民族自卑感。他的家國情懷、治學態度——“寧拙毋巧,寧樸毋華”——以及他父親教給他的“慢慢來,不要著急”,這些都是寶貴的精神遺產。
他曾給一個想拿諾獎的學生回郵件說,科研是和自然玩的游戲,要享受過程,意外之喜往往比最初的目標更重要。這種從容、求真的態度,在今天這個浮躁內卷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這是留給所有人的財富。
![]()
對于他的子女,除了現金資產,更重要的是他言傳身教的家風。他的三個孩子,長子搞量子計算,次子搞天文,女兒當無國界醫生,沒有一個繼承他的物理事業,他對此毫無失望,反而說:“孩子快樂,有志向,做個有用的人,不比拿什么獎重要嗎?”他尊重孩子們的選擇,就像他父親當年尊重他一樣,這種“尊重”,或許才是最強的家庭遺傳基因。
對于翁帆,他留下的不僅是足以保障后半生無憂的生活安排,更是精神世界的引領、學術道路的支持,以及一段獨特而深刻的人生經歷。這份“遺產”,遠非金錢可以衡量。
10月24日,我們送別了楊先生。而今天,10月25日,是首個法定的“臺灣光復紀念日”,也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5周年紀念日。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楊先生見證了中華民族從苦難走向復興的百年征程,并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為這個進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別再污蔑造謠盯著楊老那點“遺產”了。
楊振寧先生留給世界的,是科學的燈塔;
留給中國的,是崛起的基石和自信;
留給家人的,是愛與智慧。
這遺產,浩瀚如星辰大海,又何止區區18億!
先生千古,風范長存!
最后回應一下之前文章下的評論,說什么小伊我為什么不在楊振寧先生,生前說他的這些事跡,他去世后才說,這話說得,真是讓人哭笑不得,簡直就是沒話找話,楊老的成就、他對國家的貢獻,是寫在歷史書上的,是刻在科學豐碑上的,需要我天天掛在嘴邊反復強調嗎?是不是我不說,他的偉大就不存在了?真是可笑!再說了,你看完過小伊的每一篇文章和每一個視頻嗎?往前翻翻唄!找找錢學森、于敏、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楊振寧唄!
歡迎“點贊”、“轉發”、“評論”、“關注”我,記得“標星”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