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道 記者 陳全】記者10月23日從教育部了解到,為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部署,貫徹落實《高校黨的創新理論研究闡釋和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構建工程實施方案》,推動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教育部決定啟動第十屆教育部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申報工作。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圖片來源:教育部網站
為適應新時代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需要,本屆評獎的受理成果范圍包括:黨的創新理論研究闡釋、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共黨史黨建學、紀檢監察學、公安學、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民族學、教育學、心理學、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藝術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學、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學、信息資源管理、國家安全學、設計學、區域國別學等共30個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評獎單設“教育科學研究”專區,由原“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受理成果范圍與上述“教育學”整合設置,對教育學成果單獨組織實施。專區具體獎項設置和數量、申報資格和要求、申報單位和名額、申報辦法和程序等單獨安排。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獎項設置和數量方面,本屆評獎設置著作論文獎、咨詢服務報告獎、普及讀物獎和青年成果獎。普及讀物獎和青年成果獎不分等級,其他獎項分設特等獎和一、二、三等獎。
本屆獎勵總數量為1500項,其中“教育科學研究”專區190項。按照確保質量的要求,允許各學科、各類、各等級獎項有空缺。
此外,本屆評獎接受香港、澳門地區高校申報,相關工作安排另行通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