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精英匯聚,科技火花閃耀
近日,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
教育部等主辦的
第十九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
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決賽
在南京大學圓滿落幕
湖北工業大學在本次比賽中
共斬獲42項國獎
特等獎6項(含擂主2項)
一等獎3項,二等獎14項
三等獎11項,優勝獎8項
首次取得入圍決賽項目全賽道覆蓋
首次斬獲2項擂主(特等獎第一名)
“揭榜掛帥”獲獎排名首次位列
全國第11位,湖北省第2位
學校實現了入圍決賽項目最多
獲獎項目最多
高等級獎項數最多的新突破
本屆競賽以“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為主題,舉辦了主體賽、“揭榜掛帥”擂臺賽、“人工智能+”專項賽等系列賽事,共吸引全國2700多所高校、300多萬名學生參賽。
學校黨委高度重視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堅持“以賽促育”的科創工作主路徑,指導團委大力推進以“挑戰杯”競賽為牽引的科創育人。在組織和備賽過程中,校黨委書記彭育園、校長宋小春多次聽取相關工作匯報,關心指導參賽項目,全程參與科創育人實踐。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桂麗專程到比賽現場鼓勵慰問參賽師生,為團隊加油打氣。
![]()
在校領導的關心與各學院、各部門的協同努力下,校團委精心組織競賽工作,為參賽團隊全程賦能,全力做好服務保障,積極營造良好的競賽生態和濃厚的科創育人氛圍。
![]()
下一步,校團委將在學校黨委的堅強領導和統一部署下,持續寫好“立德樹人”“服務國家”兩篇大文章,堅守“挑戰杯”賽事初心,讓賽事成為重要的育人平臺,引領湖工大青年錨定國家重大戰略需要和“卡脖子”難題,在科技創新的賽道上勇攀高峰、爭當主角,為學校一流學科建設和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動能,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獲獎團隊風采
啤酒釀造副產酵母泥高值化利用關鍵技術及產業化路徑開發
![]()
【獲獎等級】特等獎(擂主)
【指導老師】代俊、陳小蓉、黃煌
【團隊成員】上官玲玲、陳潤、徐凌龍、郭鳳月、嚴彩檸、楊小雪、李源、沈子耘、龍橋煥
【所在學院】生命科學與健康工程學院
【項目介紹】啤酒釀造副產酵母泥富含多種功能成分,但因其色澤暗沉、氣味不良等固有缺陷,長期以來未能高值化利用,造成資源浪費嚴重。針對上述問題,本項目采用“酵母自溶結合復合酶解技術”,實現酵母抽提物的高效釋放與脫苦增鮮,將酵母泥的可溶與不可溶組分分別轉化為酵母抽提物和β-葡聚糖高值化產品。同時,本項目還拓展了兩種產品在微生物培養基、調味料、抗菌生物敷膜等領域的應用范圍。通過上述研究,項目有效突破了以往酵母泥高值化應用不足的限制,實現了啤酒酵母泥的全組分高效利用與多元化應用,推動了綠色制造和可持續發展。
“智匯長虹,云煥鄉旅”——阿里云賦能開化文旅設計創新
![]()
【獲獎等級】特等獎(擂主)
【指導老師】王天甲、舒蕾、黃子鑒
【團隊成員】龍家奧、余果、杜國順、王佳瑤、劉娜娜、覃靖、孫思怡、翁蕾、宋奔、范佳祺
【所在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項目介紹】本項目以數智賦能鄉村文旅升級為核心,聚焦于七彩長虹景區視覺系統設計與農特產品包裝設計。團隊以“虹鏈·智浸·永續”的設計理念根植于“自然·文化·科技”共生觀,深度萃取長虹鄉七色自然肌理與在地文化精髓,將梯田云霧的縹緲、古村煙火的醇厚注入智能交互,通過全鏈路視覺升級強化品牌記憶點,又以可延續的記憶體系深化情感連接, 為鄉村振興提供從品牌認知到消費體驗的全閉環解決方案。創意以三維巧思破局: “虹鏈”視覺系統, 以動態七色光譜為紐帶串聯七大文旅節點, 以阿里云AI技術實現個性化數字導覽;“長虹風物”智能包裝體系,依托PAI-ARTLAB技術將茶油、汽糕等特色風物轉化為情感化禮盒,提升品類辨識度;構建“可生長記憶體”,通過生成數字印記,讓長虹鄉的自然之美與人文溫度借由科技力量永續傳遞。
“碳”索新生——濕磨礦化引領建筑垃圾綠色再生
![]()
【獲獎等級】特等獎
【指導老師】楊進、賀行洋、傅敏
【團隊成員】董志亮、曾景義、鄭好、閔順、尚世凱、吳鎮宇、劉博、姜俊龍、黃偉宸、劉瀟
【所在學院】土木建筑與環境學院
【項目介紹】建材行業是雙碳戰略關鍵攻堅領域。大宗工業固廢富含堿性組分,具備優異CO2吸收固化潛力,且其元素組成與傳統建材高度相似,可替代水泥,實現源頭減碳與末端固碳雙重突破。聚焦多源固廢高效資源化利用與碳封存型建材產品規模化應用需求,本項目自主研發了固廢碳化活化一體化處置專用裝備系統,開發了基于液相濕磨與化學調控的固碳膠凝材料制備技術,系統構建了面向預拌混凝土、預制構件等場景的高附加值固碳建材產業化應用體系。
沉浸·溯源·共生——AI技術下的遂川文化融合設計創新
![]()
【獲獎等級】特等獎
【指導老師】舒蕾、關洪、趙燕春
【團隊成員】杜國順、董朋宇、周文笛、陳夢婷、劉楨昱、周喆、田欣欣、吳子貝、朱可盈、閔一宸
【所在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項目介紹】“遂你所愿”根植于遂川三大文化基因:紅色文化的熱血基因、茶桔之鄉的農耕基因、生態綠洲的自然基因。由此提煉出紅色(革命記憶)、古色(土地肌理)、綠色(生態肌理)三色主調,通過AI技術與地域文化的碰撞,重塑遂川文化符號。在PAI-ArtLab技術支持下,設計以遂川三寶為核心:以板鴨為原型塑造IP,衍生“柑寶仔”(金桔)與“茶米仔”(狗牯腦茶)動態形象,賦予特產擬人化生命力。采用長卷軸敘事結構,將遂興塔桃源梯田、工農兵政府舊址等地標串連成可閱讀的風景長卷,讓靜態最觀成為流動的文化脈絡。互動設計上,翻轉禮盒與磁吸板鴨包裝形成雙重驚喜:翻轉瞬間切換紅色故事與田園風光畫面,磁吸組件可重組“微縮遂川”場景。整套設計讓遂川山水靈韻可觸、匠心技藝可感、紅色基因可帶,實現地域文化從視覺呈現到情感共鳴的深度轉化。
面向綜合集成研討的戰略博弈智能體構建技術比賽方案
![]()
【獲獎等級】特等獎
【指導老師】胡昌龍、張繼東、楊柯
【團隊成員】田俊杰、羅友真、胡田楷、饒嫣然、凌鑫、江媛富、石安奎、吳思琪、劉恩祈、胡可冰
【所在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項目介紹】團隊項目緊扣復雜戰略博弈場景核心痛點,以錢學森綜合集成理論為根本指引,立足人工智能軍事化應用背景,創新提出智能博弈問題求解范式與核心技術,致力于破解當代戰略博弈推演難題。項目通過構建多類自研智能體并開展實戰對抗測試,在比賽規則約束下針對性優化細節,最終實現求解范式在不同場景的靈活復用,為國防軍事推演、國家戰略決策等領域提供智能化支撐,為國家戰略博弈場景貢獻青年科創智慧。
凌波馭算:面向凌久GPU的信號處理智能引擎
![]()
【獲獎等級】特等獎
【指導老師】陳本源、呂輝、陳彥君
【團隊成員】李子恒、羅恩琪、董喆、杜子坤、肖柱、張佳瑤、張紫豪、劉子遜、康子律、張成
【所在學院】理學院(芯片產業學院)
【項目介紹】團隊始終以“筑牢國防科技自主可控根基”為使命,懷揣“算力自強護家國”的堅定信念,敢于直面雷達、聲納等關鍵領域中信號處理的“卡脖子”難題。項目深度融合凌久GPU的國產算力優勢與國家探測系統建設的迫切需求,將守護國土安全的責任感與突破國外技術封鎖的決心,轉化為技術研發的強大動力。通過深度適配與系統優化,我們讓國產硬件釋放出強勁效能——相比傳統DSP平臺,探測系統的響應速度與抗干擾能力實現顯著提升。這一自主創新成果,為國家空防與海防安全構筑起堅實的技術支撐,更以實際行動踐行了我們“科技報國”的使命擔當。
恭喜獲獎團隊們!
![]()
湖北工業大學將始終堅守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
持續以“挑戰杯”等高水平競賽為牽引
厚植創新沃土
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質量
引導廣大湖工學子
在科技創新的征程中
銳意進取、追求卓越
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
貢獻湖工大的青春智慧與力量
來源:湖北工業大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