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秘書謝爾蓋?紹伊古于10月24日通過《消息報》發表文章,明確提出俄羅斯的戰略目標:打造完全獨立于外部的自主稀土金屬產業,通過構建從采礦到成品制造的完整產業鏈,實現對稀土資源價值的100%挖掘。
紹伊古的提議,源于俄羅斯在稀土領域“資源豐裕但產業薄弱”的突出矛盾。
作為全球稀土儲量大國,俄羅斯已探明稀土儲量達1600萬噸,占全球總量的17.8%,在越南、巴西之后位列第四,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基礎。
但與儲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稀土產量極低,2024年僅為0.01萬噸,開采利用率幾乎處于全球最低水平,資源優勢遠未轉化為產業優勢。
更深層的動因在于稀土的戰略價值與外部依賴風險。稀土作為現代工業的“維生素”,在國防軍工、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領域不可或缺,其中重稀土更是高精尖武器裝備的核心材料。
紹伊古強調,在當前國際環境下,依賴外部供應鏈將威脅國家安全與經濟主權,因此“迫切需要打造獨立的自主產業”,通過全產業鏈布局掌握發展主動權。
為實現自主產業目標,紹伊古明確將“安加拉-葉尼塞大區域關鍵金屬深加工集群”列為核心載體。
這個落地于西伯利亞的超級項目,被定位為“集科學、教育、工業和投資于一體的生態系統”,計劃通過整合數十家企業、科研機構與高校,構建從資源開采到高端應用的完整產業網絡。
項目的投入規模與建設節奏清晰可見:總投資預計超過7000億盧布,僅第一階段就能創造至少3500個就業崗位。
紹伊古詳解了項目的運行邏輯:由國家主導建設基礎設施,為企業提供標準化平臺與政策激勵,同時通過定向訂單與資金支持,推動科研機構攻克技術瓶頸。
這種“政府搭臺、產學研聯動”的模式,直指俄羅斯稀土產業的痛點,長期缺乏規模化開采能力與深加工技術,試圖通過集中資源突破產業鏈關鍵卡點。
值得注意的是,項目的布局遠超基礎稀土加工。紹伊古明確表示,集群將延伸至新材料、半導體、功率電子器件、3D打印及人工智能等高端領域,形成“稀土資源—功能材料—終端應用”的價值閉環。
這一規劃借鑒了全球稀土產業的發展經驗,旨在避免淪為單純的資源出口國,通過高附加值環節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
在紹伊古看來,西伯利亞集群項目的意義不僅限于稀土產業本身,更承載著“創造新經濟模式”的戰略使命。
他強調,“在西伯利亞投資的每一盧布都將造福整個國家”,這一項目既能激活西伯利亞的資源潛力與經濟活力,又能為俄羅斯經濟注入高科技動能。
從就業與區域發展來看,項目第一階段3500個崗位的創造,將緩解西伯利亞地區的人口流失與經濟衰退壓力,而后續產業延伸將帶來更多就業機會。
從產業升級來看,項目聚焦的半導體、人工智能等領域,正是俄羅斯亟待補強的高科技短板,稀土產業鏈的突破有望形成“一點帶面”的帶動效應,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轉型。
更長遠的價值在于重塑俄羅斯的國際產業地位。當前全球稀土市場呈現“資源分散、加工集中”的格局,俄羅斯若能通過該項目掌握冶煉分離等核心技術,實現90%以上新型運載工具所需稀土材料的自主供應,將徹底改變依賴資源出口的被動局面,在全球稀土戰略重構中占據重要一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