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正是威寧紅菜苔集中采收季,走進威寧大地,廣袤田野間,一幅熱火朝天的豐收畫卷徐徐鋪展,處處涌動著鄉村振興的蓬勃活力。
![]()
草海鎮中海社區務工群眾正在采摘紅菜苔
在草海鎮中海社區,貴州威寧洪全種植有限責任公司的紅菜苔基地里,60多歲的劉定珍一邊麻利地采摘著鮮嫩的紅菜苔,一邊隨手裝進筐里。“自今年3月基地開始種植,我就跟著栽苗、除草,一天能掙100元,一個月能拿2800多元。”老人手上的活不停,臉上洋溢著喜悅,“以前在家悶得慌,現在一邊干活,一邊和大家說說笑笑,又能掙零花錢。”
![]()
剛采收的新鮮紅菜苔
基地負責人馬威介紹:“今年基地種了500畝紅菜苔,每天要雇60到80人。考慮到大家情況不同,工資分兩種結算:天工每天100元,適合年紀稍大的鄉親;計件每筐1.2元,手腳快的日均能掙130元以上。現在紅菜苔一斤賣5元,畝產2000到3000斤,畝產值達1萬至1.5萬元。除去工資和農資成本,今年凈賺預計在200萬元左右。”
不遠處的草海鎮卯關社區,卯浪、卯佳應兩兄弟的紅菜苔基地同樣熱鬧。哥哥曾在修車行業打拼多年,弟弟剛走出大學校園。今年8月,兄弟倆看準紅菜苔增收潛力,返鄉承包了30多畝地種起了紅菜苔。
![]()
草海鎮卯關社區務工群眾正在將紅菜苔裝筐
10月進入采收旺季,兄弟倆的基地每天都有10多名村民務工,日均工資不低于100元。“紅菜苔一畝地一次能采100斤左右,每天采摘約3000斤。”卯浪指著剛裝上車的菜苔算明白賬,“每晚7點準時拉去威寧江楠現代農業物流園,一斤賣5元,單日毛收入1.5萬元,這些菜苔能采到12月底。”
這30多畝紅菜苔,不僅圓了兄弟倆的創業夢,還讓周邊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30多歲的焦先就是其中一員,她說:“孩子還小,出不了遠門打工。基地離家近,每天掙100元,既能照顧孩子又能掙錢。”63歲的泰聰姐也搶著說:“以前在家閑得慌,現在來基地上班,一個月能掙3000多元零用錢。”
![]()
草海鎮中海社區務工群眾正在采摘紅菜苔
而在毗鄰的小海鎮小海社區,威寧裕澤佳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的60多畝紅菜苔基地里,60多名村民也忙著彎腰掐菜、快速裝筐、協助上車,動作嫻熟流暢。合作社負責人吳兵文介紹:“我們按計件算工資,熟練工日薪最低120元。紅菜苔一斤賣5元左右,每天采完傍晚就送威寧江楠現代農業物流園銷售,經濟效益不錯。”
當田間忙碌隨暮色降臨按下“暫停鍵”,夜幕下的威寧江楠現代農業物流園卻步入繁忙時段。每晚7點到8點,紅菜苔交易市場里,收購商的吆喝聲、打包機運轉聲、卡車鳴笛聲此起彼伏,交織成威寧夜晚的“致富交響曲”。大卡車排著長隊候裝,工人們麻利地分裝、打包、貼標,確保新鮮菜苔連夜發往外地。
![]()
威寧江楠現代農業物流園內工人正在打包紅菜苔
“每天從這里運走20卡車紅菜苔,每車裝10噸,一晚就是200噸。”收購商吳道金介紹,這些菜苔從威寧出發,24小時內就能抵達上海、湖北、廣州、江西等地,次日一早就能端上消費者餐桌,“威寧紅菜苔口感嫩、味道鮮,特別受外地市場歡迎。”
從田間精細種植到物流園快速配送,從村民“家門口”穩定就業到產業鏈多方共贏。如今,威寧紅菜苔已形成“種植-采收-銷售”無縫銜接的產銷一體化產業鏈。今年,威寧紅菜苔種植規模突破5萬畝,覆蓋全縣34個鄉鎮(街道),預計總產量將超6萬噸,產值將突破6億元。目前,這一產業不僅惠及6000余戶農戶,帶動1.2萬余人實現就業,還成為威寧助農增收、激活鄉村振興動能的“明星產業”。
威寧融媒記者羅喜貴
編輯:馬召鳳 ▏責編:李云俠 ▏編審:何 歡
終審:趙 杰 ▏監制:馬勛勇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