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7日訊 金秋時節,豐收在望。在濟寧廣袤田野上,一場圍繞“人”的轉型正在悄然發生——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的高素質農民,正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今年以來,濟寧市緊緊圍繞糧食安全、產業發展、鄉村治理等重點任務,扎實推進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以“精準培育”激活“人才引擎”,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組織有力,培育體系日趨完善
濟寧市農業農村局牽頭成立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謀劃、系統推進。一場場“田間課堂”走進鄉村,一次次冬春大培訓貼近農時,圍繞小麥、玉米、大豆、水稻等主要糧油作物以及設施蔬菜管理,開展針對性培訓,讓農民在家門口就能“充電”提升。
資源整合,培育基礎不斷夯實
2025年,濟寧市優化整合各類培訓資源,建立起154人的市級農技人員師資庫和162人的鄉土專家師資庫,遴選市級專業培訓基地46個、農民田間學校57個。其中,12家新型經營主體成功入選中央農廣校第二批縣級優質農民田間學校,為培育工作提供了堅實平臺。
目標明確,培訓內容精準聚焦
9月5日,《濟寧市2025年高素質農民培育實施方案》正式印發,明確全年計劃培育2995人,聚焦糧油生產、特色產業、數字農業、外向型經濟、鄉村文化等重點領域,分層分類開展培訓,確保“培有所用、學有所成”。
規范管理,培訓質量有效保障
通過公開遴選,山東安泰職業培訓學院等4家機構成為市級培訓機構,確保培訓工作專業、規范、高效。9月19日,全市召開高素質農民培育推進會議,進一步壓實縣區責任,明確時間節點,推動培育工作全面啟動。
創新模式,培訓實效顯著提升
截至10月底,已舉辦縣級糧油產能提升、重要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能力提升、鄉村建設治理等培訓班9期,培訓447人。11月還將面向農產品電商、鄉村青年、退役軍人等群體,開展新業態帶頭人、文明鄉風建設等市級培訓班4期,推動培訓從“課堂”走向“田間”,從“理論”走向“實踐”。
面對挑戰,靈活應對不誤農時
盡管今秋降雨偏多,秋收推遲,給培訓安排帶來一定壓力,濟寧市及時調整計劃,靈活安排培訓時間,確保農民“忙時不誤農、閑時能充電”,做到培訓與生產兩不誤。
據了解,下一步,濟寧市將繼續加快培訓進度,強化質量監管,推動“田間課堂+線上輔導”“實操+觀摩”等多元教學模式融合,加強訓后跟蹤服務,做好總結評價與宣傳推廣,全力打造一支支撐鄉村振興的高素質農民隊伍。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濟寧市正以高素質農民培育為抓手,讓更多“新農人”成為“興農人”,在希望的田野上書寫新時代的“三農”答卷。
閃電新聞記者 楊曉旭 通訊員 于卿 王廣鵬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