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有讀者希望我說說超視距空戰,特別是A射B導。
實際上國內對此已經有過研究。對于大家俗稱的A射B導,國內的專業刊物一般稱之為協同空戰。它的范圍其實要比A射B導更廣泛。因為A射B導只是兩架飛機之間的事,但協同就會涉及兩架以及更多飛機了。不過我們只說A射B導的超視距空戰,或者叫做雙機協同超視距空戰。
![]()
在雙機協同下的超視距空戰一般是兩架戰斗機。其中A機依靠其傳感器(大多數情況下是火控雷達)發現敵目標機,之后將目標參數通過數據鏈發給B機,由B機裝訂數據后向目標發射主動空空彈。A機跟蹤目標機并通過數據鏈持續向空空彈發出中段制導的修正指令,直至空空彈的雷達導引頭開機捕獲目標。
在這個過程中,通俗點說,關鍵點有三個:一個是導彈以及A、B機的慣導精度。它們決定了導彈發射初始坐標的精確程度。一個是A機火控雷達的測量精度,另一個是A機修正指令的發送頻率。這兩個決定了導彈對目標的捕獲率。
就這次5.7空戰來說,實際上沒有A射B導,更不存在被說得神乎其神的預警機制導空空彈。至于央視的節目里這么說甚至還做了個視頻,純粹是因為那些編輯沒有深入研究過這個問題,人云亦云罷了。
![]()
為啥呢?因為有一個物理限制在這里:預警機雷達的測量精度并不能和戰斗機的火控雷達相比。 因為預警機要掌握宏觀的大局面,它的雷達波束不是那種針狀的,而是掃帚或者大刀片狀的。這樣的波束才能高效率地大面積掃描空域。缺點就是要犧牲細節。當然也不能完全犧牲,故預警機那個盤狀雷達罩里的天線是那種扁平的橢圓形狀,這樣形成的波束在水平方向上窄,垂直方向上寬,就是個大掃帚形狀。掃描起來水平精度高,俯仰(垂直)精度低。這樣很適合警戒,因為防空最重要的是首先知道敵機從什么方向上來襲,然后再調集戰斗機去應戰。
由于距離遠,巴基斯坦空軍的預警機無論是中國造的ZDK03還是瑞典的薩博2000的機載預警雷達在這次空戰的陣位上對印度戰斗機都不具備足夠的測量精度,特別是從俯仰方向上。而主動空空彈的中段制導很依賴機載火控雷達對目標的測量精度。所以這次空戰 只有殲十在預警機引導下捕獲目標再發射導彈擊落陣風。因為殲十可以靠得更近,且其火控雷達的波長短(X波段,一般是10Ghz,波長3厘米左右),由于火控雷達孔徑在水平和俯仰方向都夠大,所以較之預警機雷達,雷達發射出的針狀波束在水平和俯仰方向上的測量精度都足夠。缺點就是針狀波束太窄,搜索效率低,需要依靠預警機來給它指出敵機出沒的大致方向。
就說到這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