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帆書·瑾山月
來源:帆書(ID: readingclub_btfx)
美國生物學家愛爾瑪,做過一個很著名的“情緒實驗”。
他把人生氣、抱怨、難過時呼出的氣收集起來,注入水中。
然后把其注射進實驗用的小白鼠體內,它竟然很快沒了呼吸。
負面情緒就像“病毒”一樣會傳染,它不僅影響本人的狀態(tài),還能改變周圍人的心情磁場。
想想看,你是不是也經(jīng)常這樣:
朋友向你訴苦,你聽完反倒比他更難過;同事間發(fā)生摩擦,你很容易因此寢食難安;遇見不講理的爛人,怎么也咽不下心里的火。
就像心理咨詢師叢非從說的:
總有這么一種人,想拯救別人的難過,消除別人的憤怒,這些想不開的人,會把自己搞得特別累。
太在意別人的情緒,是種社交內耗。
與其在別人的情緒里患得患失,不如專注自己的日子。
1
遠離黑洞體:
不被別人的負能量感染
知名創(chuàng)業(yè)導師Darius Foroux,講過一個故事。
他有位朋友,是一家企業(yè)的高管,在他帶領下,公司業(yè)績一路領先,連續(xù)5年出色地完成了增長。
然而,到第6年銷售業(yè)績忽然急轉直下。
而這一巨變與市場毫無關系,全因公司招來的一個新人。
這個新人履歷光鮮,也有不錯的工作能力,可就一點不好——喜歡抱怨和吐槽,可以說負能量爆棚。
他看不上現(xiàn)行的工作制度,埋怨領導分工不明,抱怨客戶毛病太多……久而久之,也影響到了其他人。
曾經(jīng)熱情洋溢的銷售團隊,漸漸變得壓抑頹廢。
Foroux的朋友決定解雇他,但團隊卻再也難有從前的活力。
富蘭克林曾說:“一顆爛蘋果,足以弄壞一筐蘋果。”
遺憾的是,生活中,這種“爛蘋果”不在少數(shù):
你本想用功考研,結果室友說階層早固化了,好工作哪輪到你,于是你放下書本,開始一起組隊打游戲;
你本想踏實工作,結果前輩說好職位都留給關系戶了,于是你開始和他一樣混日子,白白蹉跎時間;
你本來對婚姻充滿希冀,結果一些過來人向你哭訴抱怨,于是你開始猶豫不前,錯過了機會 ……
發(fā)現(xiàn)沒?這些喜歡抱怨、滿身戾氣的人,從來不會告訴你生活的好,只會把你拉入和他們一樣的泥潭。
《圈層突圍》里提到過一個“黑洞人”的概念。
意思是,生活中有一類人,像黑洞一樣,能用負能量把周圍的人吸納進來。
一旦離得太近,我們便不自覺地頹廢墮落。
與之相反,生活里還有一類人,自帶發(fā)光體質,充滿正能量,永遠像小太陽般熱情洋溢。
你想生活里烏煙瘴氣還是鳥語花香,全在你如何選擇。
與滿身負能量的人深交,無異于慢性中毒;跟樂觀快樂的人相處,才是對身心的滋養(yǎng)。
2
避開垃圾人,
不跟別人的憤怒糾纏
微博上,曾有網(wǎng)友談起過一件傷心事。
他說,父親很熱心,愛打抱不平。
一天, 老頭親眼看見一個年輕人把車停在消防通道上,就上前理論。
沒想到話沒說幾句,年輕人就破口大罵,老爺子也不甘示弱,拉著小伙子讓大家評理。
結果小伙一把掙脫,吼道:“再啰嗦,老子打得你滿地找牙!”
最后,父親雖然在眾人勸說下回了家,可一口氣憋在心里無法釋懷,竟在兩天后中風了。
作家張涔汐有句話說的很有道理:
我們應該學會的不僅僅是遠離垃圾人,而是要學會如何避免把對方逼成一個垃圾人,把沖突和矛盾扼殺在搖籃里,這才是一門學問。
生活中,有很多紛爭原本可以避免,但遇到爛人時,我們總忍不住理論一番。
結果,沒改變別人,還把自己搭了進去:
碰見不講理的人,忍不住在公共場合與其爭執(zhí),耽誤了事,丟了體面;
為一點不同的意見,與同事爭得面紅耳赤,不管誰對誰錯,都讓領導失望至極。
爛人和爛事就像一個泥坑,你往里踩得越深,就陷得越深。
看過這樣一則寓言故事,很受啟發(fā)。
一個獨木橋上面,一只紅羊和一只黑羊相遇,硬碰硬的話,很可能同時墜崖。
那么到底是誰讓呢?
如果兩只羊的情況一樣,任何人都很難作出選擇。
但把這兩只羊的信息稍微一改,答案就顯而易見了。
假設黑羊得了絕癥,活不過一個星期,而紅羊中了大獎,好日子還在后頭,那肯定是紅羊讓路,因為它更幸福。
也就是說,如果同時墜入深淵,紅羊“更虧”,損失更大。
于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理論誕生了——幸福讓,誰幸福誰讓路。
就像林肯說的:
與其跟一只狗爭路走,不如讓它先走一步。因為打敗一只狗并不光榮,但被狗咬到一口卻很倒霉。
遇事不糾結,遇人不糾纏,是自我保護,也是自我成全。
不與憤怒的人硬碰硬,展現(xiàn)的不是膽怯,而是一個人不被情緒裹挾的定力。
3
擺脫討好型人格:
不用別人的評價懲罰自己
哲學家薩特,寫過一個名為《禁閉》的劇本。
說是三個被囚禁起來的人,等著下地獄。等待過程中,他們開始互相評價,指責詆毀。
漸漸地,三人都因別人的評價產(chǎn)生自我懷疑,痛苦不堪。
飽受精神上的折磨后,他們忽然意識到:不用下地獄了,自己已經(jīng)身在地獄。
這就是薩特著名的“他人即地獄”理論。
這世上,真正擊垮我們的,不是別人,而是太敏感的自己。
為了別人一句表揚而委曲求全,害怕別人生氣而甘愿吃虧;
見同事眉開眼笑,你如釋重負;見家人眉頭緊鎖,就自我檢討;
活得緊張兮兮,生怕別人說自己一點不好。
久而久之,精神上的重壓像西西弗斯的石頭,總能在一瞬間讓我們前功盡棄。
朋友初入職場之時,父母反復叮囑他要搞好同事關系,別惹得領導不高興。
他謹記在心,實習時處處陪小心,替領導拿個快遞,幫張姐做個報表,主動留下來加班。
上班時,別人一說話他就緊張,下班后,最怕漏接單位電話。
可結果是,雜活越干越多,工作毫無亮點。
領導不待見,同事不珍惜,最后連他自己都瞧不起自己。
半年后,他看明白了:一個人不可能取悅所有人。
朋友開始改變,不再到處亂竄巴結人,而是培養(yǎng)自己,把本職工作做好。
起初,的確得罪了不少人,但大家見他態(tài)度堅決,反而客氣了不少。
很贊同《被討厭的勇氣》中的一句話:
活在害怕關系破裂的恐懼之中,那是為他人而活的一種不自由的生活方式。每一次討好都在殺死自我。
費力討好的關系,不能長久;小心維系的感情,一碰就碎。
眾口難調,不如不調,生活本就不易,又何必看別人臉色。
走在自己的心路上,遠好過活在別人的目光里。
4
惜命最好的方式,拒絕社交內耗
Facebook曾對69萬名用戶,分別持續(xù)推送積極內容與沮喪內容。
隨后,他們跟蹤用戶的反映,發(fā)現(xiàn)大部分受試者都會被“情緒傳染”。
被推送了快樂內容的用戶,發(fā)布的圖文也帶有積極的情緒;而接收到沮喪內容的用戶,則呈現(xiàn)出明顯的消極悲觀。
真正成熟的人,都懂得屏蔽外界的情緒,專注走好自己的路。
作家李尚龍,在書里分享過一段經(jīng)歷。
當年來北京打拼,他和很多北漂一樣迷茫無助。
事業(yè)上一連幾年沒有突破,周圍全是落魄的“失意者”,苦悶像流感一樣肆虐。
但朋友中有個人卻與眾不同,他出身農(nóng)村,起點比大伙都低,卻每天樂呵呵。
這位朋友從不唉聲嘆氣,他攢錢給自己買了部相機,沒事就走街串巷拍街景。
幾年后,有人放棄北漂回了老家,有人仍在抱怨中茍延殘喘。
而這位朋友卻憑借一副攝影作品獲得30萬獎金,之后開始創(chuàng)業(yè)。
起初,李尚龍覺得是他運氣好,后來他想明白了:
是這位朋友的樂觀、通透還有清醒幫他實現(xiàn)了逆襲。
很喜歡馮侖的一句話:
積極的人像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極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
我們要如同向日葵,跟著太陽走,沐浴陽光綻放花蕊,而不是對著陰晴不定的月亮傷春悲秋。
人活一世,各有各的緣法,悲歡不相通,苦樂不相融。
日子是你自己的,與旁人無關。
生活的意義,不是為別人的情緒找出口,而是為自己的生活找出路。
說到底,我們是為自己而活,也要為自己負責。
作者 | 瑾山月,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Photo by Hunters Race on Unsplash
— THE END —
本號致力于“好文”推送,并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所發(fā)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之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留言聯(lián)系。
【必學線上課程】
【全面專業(yè)系統(tǒng)的管理服務體系】
陪伴企業(yè)成長——幫助企業(yè)持續(xù)管理能力改進
輔導/微咨詢/實踐工作坊/定制服務
為組織賦能——幫助企業(yè)管理績效提升
線上/線下課程/專題內容
詳情請咨詢:
電話:010-65101109
微信:13811377374
提升管理功底,獲得更多管理思想與實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