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3日,“輝煌75載?奮進新甘孜”中省主流媒體第二批主題采訪活動進入第四天,采訪團循著甘孜發展的脈絡,來到海螺溝開啟深度探訪。從燕子溝鎮到海螺溝景區,記者們既見證了藍莓基地標準化種植的產業活力,也詳細了解了海螺溝景區旅游發展和海螺溝景區人民醫院災后重建后的新圖景。
![]()
采訪團走進海螺溝景區人民醫院,嶄新的診療大樓、先進的醫療設備映入眼簾,與“9·5”瀘定地震后的景象形成鮮明對比。“地震讓醫院房屋設備受損嚴重。”海螺溝景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趙俊彬向采訪團介紹,自災后重建以來,醫院建筑面積從9300平方米新增至2.03萬平方米,床位從50張增至120張,新購彩超、DR、腹腔鏡等20臺件大型設備,硬件實力大幅提升。
![]()
聽著趙俊彬的介紹,記者們隨即走進CT室、中醫科門診實地探訪,不時駐足詢問設備使用、診療服務等細節。“我們不僅恢復了診療能力,更實現了跨越式提升,中醫科成功創建州級重點專科,微創手術從無到有,填補了區域空白。”這番話讓記者們對醫院“重建即升級”的發展路徑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據了解,下一步,海螺溝景區人民醫院將錨定“大專科、小綜合”發展思路,以“強基固本、提質擴能”為目標,狠抓“四個醫院建設”,朝著建設中國最美景區醫院的目標努力奮斗,持續守護一方百姓健康。
![]()
離開海螺溝景區人民醫院,采訪團驅車前往燕子溝鎮冰露藍莓基地。剛走進該基地,海螺溝景區燕子溝鎮黨委書記鄒航一邊帶領采訪團參觀種植大棚,一邊介紹,“該基地藍莓種植面積90余畝,全區域采用無土栽培模式,覆蓋水肥一體化系統實現精準灌溉施肥,最大程度保障藍莓品質。”
隨后,鄒航笑著向記者們“安利”起本地藍莓的特色。“海螺溝地區獨特的地理及氣候條件使得藍莓果肉細膩,汁水充盈,回味清香,糖分積累高,甜而不膩,成為市場上的‘香餑餑’。”
![]()
“產業好不好,要看百姓口袋鼓不鼓。”鄒航給采訪團算了一筆“增收賬”。他說,2025年,試種了10畝萊克西品種,單株能產3到5斤,按68元一斤算,光這部分產值就有60萬元。
更值得關注的是,該基地創新“租金+分紅+就業”三位一體利益聯結機制,30戶農戶每年能拿到9萬元土地流轉費,村集體前三年每年固定分紅5萬元,后期還能按產出效益的30%分紅。截至目前,基地已提供3個固定崗位、近30個臨時崗位,帶動當地百姓增收70余萬元。其中,土地租金12.78萬元、村集體分紅5萬元、務工收入50萬元,讓“支部搭臺、企業唱戲、群眾受益”在田間地頭落地生根。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問,采訪團的記者們不時交流此行感受。四川經濟日報記者楊琦說,“經連日采訪發現,甘孜農文旅融合發展很有特色。作為經濟類媒體,我們將把宣傳重心放在這些‘接地氣、有實效’的產業上,通過精準策劃與深度報道,全面推廣其發展經驗與成效,把甘孜的奮進故事好好講出去。”
![]()
全媒體記者:甘超 黃煉
編輯:劉睿娟
校對:馬儷伲
責編:楊雪
審核:白馬
監制:譚榮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