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塊蛋糕,外包裝印著精致的品牌標志,打開后卻是截然不同的產品。正是這看似微不足道的“貨不對板”,最終引來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調查人員。
作者 | 磊叔
編輯 | 磊叔
題圖 | AI制
日前,幾家主要外賣平臺的辦公室迎來了不尋常的訪客。市場監管總局工作人員推門而入,執法記錄儀的紅燈亮起,要求業務負責人立即返崗接受問詢。這不是常見的約談,而是一次現場調查,對象包括美團、餓了么、京東等外賣平臺,連剛剛切入即時零售領域的抖音集團也未能幸免。
“目前調查仍在進行中。各家平臺正在準備材料,向監管部門匯報情況。”一位平臺內部人士透露。距離監管部門上門已過去數日,整改通知尚未下達,平臺的自查材料仍在撰寫中。
就在調查前一周,市場監管總局公布了《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責任規定(征求意見稿)》,試圖為網絡餐飲服務劃定更清晰的權責邊界。新規要求無堂食商家標注專屬標識,并推行“明廚亮灶”監控后廚。
一、資質審核的灰色地帶
“幽靈外賣”——這個聽起來頗具超現實色彩的詞匯,卻是外賣行業的真實隱患。它指的是沒有合法證照、或缺乏餐飲經營資質的商戶,通過假證、套證、借證等手段在外賣平臺違規經營的現象。
在今年的“外賣大戰”期間,網絡上曾涌現大量代開外賣店的中介。他們公開宣稱“無營業執照、無餐飲許可也能開店”,甚至承諾“一人可開多家店無上限”。
廣西靈山縣,一家名為“敏敏姐餐飲店”的小店在美團外賣平臺開設了4家網店,上傳的食品經營許可證和小餐飲登記證均系偽造。在安徽涇縣,一對夫妻在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的情況下,利用同一實體門店在餓了么平臺注冊了多個線上經營主體。
平臺審核的漏洞成為這些“幽靈餐廳”滋生的溫床。北京市市場監管局調查發現,美團外賣平臺未對“望京燒烤”商戶的證照進行嚴格審查,導致其實際經營地址與公示地址不符;該平臺甚至在13家商戶未上傳合法證照的情況下予以審核通過。
二、惡性競爭的循環
自今年2月開始,京東、美團、餓了么輪番打響“外賣大戰”。這場被業內稱為“最卷外賣大戰”的競爭,表面上為消費者帶來了零元奶茶、滿25減21的紅包等福利,背后卻是商家利潤被一步步擠壓的無奈。
江蘇一家炸串小店店主阿文算了一筆賬:一單25元的外賣,扣除平臺傭金、配送費等各項費用后,實際到手約8元。而在平臺“補貼大戰”期間,商家還需額外承擔部分紅包補貼,實際收入進一步縮水至6元左右。
“近兩個月銷售額比上半年多了三分之一,單量甚至翻番,可純利潤跟以前差不多。”在濟南經營多家奶茶店的張先生道出了許多商家的共同困境。單量激增帶來人力成本上漲,在“秋天第一杯奶茶”活動當天,上午10點就涌來400多筆訂單,外賣員堵在店門口,最終只能暫停接單。
監管部門早已注意到這些問題。今年5月和7月,市場監管總局、商務部等多部門兩次約談平臺,涉及食品安全、不正當競爭等議題。然而,約談效果有限,這才有了10月的上門調查。
三、新政的亮點與挑戰
面對亂象,市場監管總局在10月16日發布的《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責任規定(征求意見稿)》提出了系統性的解決方案。
新規呈現出七大亮點:明確平臺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規范“互聯網+明廚亮灶”;強化資質審查與數據校驗;實行“一證一店”經營模式;完善信息公示;明確跨區域監管權限;細化法律責任。
其中,“一證一店”和“明廚亮灶”可能是最具突破性的措施。前者禁止餐飲服務提供者使用同一經營資質在同一平臺開設多家網店,從源頭遏制“幽靈外賣”滋生;后者則要求餐飲服務提供者實施“互聯網+明廚亮灶”,監控畫面覆蓋食品加工制作關鍵環節,讓后廚從“幕后”走向“屏前”。
然而,這些措施也面臨執行挑戰。對小餐飲店而言,安裝監控設備意味著成本增加;對平臺而言,核實數百萬商家的真實情況更是艱巨任務。
四、綠色外賣的微光
在問題與整治之外,外賣行業也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市場監管總局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餐飲外賣平臺“小份餐”訂單已超過60億單。
上海市民周童展示了他的減碳記錄:“午餐點了一份外賣,選小份菜,減碳309.62克;選擇‘無需餐具’,減碳52.70克;吃完拍‘光盤’照片上傳,減碳322.90克,一頓飯共減碳685.22克。”
這些微小的個人選擇正匯聚成不可忽視的力量。外賣平臺也推出“碳”積分機制,鼓勵綠色消費。捐贈1000克碳積分,就能通過電氣化廚房為山區小學提供一頓可口飯菜。
2023年發布的推薦性國家標準《綠色外賣管理規范》,為行業開展綠色外賣服務管理提供了指引。從餐品原材料采購、加工、烹飪到外賣配送、包裝,這一規范涵蓋了外賣的全流程。
一位親歷調查的平臺員工描述,市場監管總局工作人員上門時,全程通過執法記錄儀攝錄。這與以往約談相關業務負責人的形式截然不同。
監管方式從“約談”到“上門”的轉變,傳遞出明確的信號:外賣行業的野蠻生長時代已經結束。在調查仍在進行的當下,各平臺默默準備著匯報材料,等待著下一步的整改要求。
監管的利劍已然揮下,而點單頁面上,滿減紅包依然閃爍。今晚送來的餐食,是來自一個亮灶明廚的規范店家,還是某個居民樓里的幽靈廚房——點餐者無從得知。
來源/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站、經濟觀察報《三大外賣平臺被市場監管總局上門調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